2021-12-04 2558次浏览
抱月瓶,亦称“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抱月瓶从扁壶设计发展而来,中国的扁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主要是青铜材质。从青铜扁壶至明代景德镇瓷质扁壶,中国的扁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战国 青铜扁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朝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壶
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扁壶以青铜和漆器居多,多为扁圆腹,功能多是酒具或者水具。汉晋时期的扁壶多为釉陶材质,器型模仿早期青铜器。发展至隋唐时期,穿带扁壶开始流行,多为北方窑口制作,纹饰上开始出现胡人乐舞、连珠纹等异域装饰。辽金时期,扁壶造型多模仿皮囊壶,以实用性为主,有贯耳可以穿绳或者携行,游牧文化的痕迹极为明显。元代扁壶造型更为多样,生产地也更加丰富,龙泉窑、景德镇窑和磁州窑等都有烧造。
辽 绿釉皮囊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至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朝廷积极对外交流,通过陆路、水路与中亚、西亚各国广泛联通,这直接反映在当时景德镇御窑所生产的瓷器上。彼时,一批模仿伊斯兰国家金属器和玻璃器皿的瓷器作品诞生:天球瓶、双耳扁壶、花浇、多角烛台、无挡尊、大背壶等,其中扁壶的制作更是精品。
1300-1350年间
叙利亚彩绘玻璃扁壶
大英博物馆藏
抱月瓶的设计来源于中国本土扁壶与伊斯兰文化交融的结果,经由明代景德镇御窑工匠妙手,成为实用性的扁壶,并最终蜕变为更具有观赏性的抱月瓶,于永乐时期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承袭模仿的对象,并于雍正时期的最是极致。
明永乐 青花锦纹绶带耳蒜头口扁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纹双耳扁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与永乐抱月瓶相比,雍正的抱月瓶器身较大,最大的不同在于二者的生产技术,永乐时期多为上下接合制成,而雍正时期的作品则为前后相接,因此足底呈橄榄形。而且,雍正抱月瓶“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结合当朝的创新釉彩,精品迭出,募古水平极高,常常让人难以辨别。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以下简称《清档》)有这样一则记档,雍正十一年(1733)六月十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来说宫殿监副侍李英传旨:着烧造瓷器处,嗣后宝月瓶不必烧造,钦此”。
故宫博物院藏
曾有学者用这条记档论证雍正个人不喜抱月瓶造型,仅用一条记档佐证雍正对此类器型的喜好与否,稍显偏颇。从存世的各类雍正抱月瓶来看,雍正或许不仅不讨厌这类器型,反而是喜欢的。
馆藏雍正抱月瓶欣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钧幻釉双耳杏叶扁壶
高24.9公分 口径6.5公分 底径8.2公分
台北故宫藏
清 雍正 仿哥釉青瓷八卦纹宝月扁壶
高50.5公分 口径6.2公分 底径18公分
台北故宫藏
清 雍正 仿汝釉扁壶
高47.2公分 口径8.7公分 底径18.2公分
台北故宫藏
清 雍正窑 青花花鸟八方扁壶
高48公分 口径8.3公分 底径16.5×11.2公分
台北故宫藏
清 雍正 青花花果纹如意耳扁壶
高29.3公分 口径3.7公分 底径12.5*8.6公分
台北故宫藏
清 雍正 青花花鸟纹如意耳扁壶
高29.9公分 口径3.7公分 底径13*8.5公分
台北故宫藏
清 雍正 仿汝釉青瓷扁瓶
高50.1公分 口径9.2公分 底径16.5公分
台北故宫藏
雍正 抱月瓶
高29.3cm
大英博物馆藏
雍正 抱月瓶
高13.5cm,直径9.8cm
大英博物馆藏
雍正 抱月瓶
高18.2cm,宽14.5cm
大英博物馆藏
雍正抱月瓶
高价成交精品
黄地青花缠枝莲纹双耳扁壶
成交价:HKD 26,420,000
佳士得香港2011秋拍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扁壶
成交价:GBP 1,448,750
佳士得伦敦2018秋拍
雍正皇帝笃学好古,御制工艺承袭父亲康熙皇帝之仿古风格。十五世纪初年,青花瓷器蔚然成风,雍正官窑佳器亦不乏青花品种。扁壶又称抱月瓶,造型独特,为中国瓷器一大经典制式,深得鉴藏家青睐。此形制来历有绪,与异国文化甚具渊源。据说中国明初瓷器之艺术风格,乃受伊斯兰金银器及玻璃器所启发。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