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4 6908次浏览
青花瓷器自元代以来一直作为彩瓷的主要品种,发展迅速,到清康熙朝达到顶峰。康熙青花瓷的造型在清代瓷器中最为丰富。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瓷器制作者智慧与想象力不断地迸发,器物形式变化多样,层出不穷。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更有中西文化融合的外销瓷。康熙一朝,官窑瓷器精益求精,民用瓷器坚实耐用,外销瓷器多姿多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早期瓷器的青花钴料是出产于浙江的石子青,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制胎依然受明代影响比较大,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
早期朝廷唯恐瓷器损坏后连同本朝年号同弃于废土之中,故有“不尚尊号”的习惯。故很少具本朝年款者。而堂名,斋名和花押款却广为流行,还可见到绘制图案于外底上的器物,但其中的祭器,于外壁上可偶见纪年款。书写最多的当属前朝年款。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由煅烧法取代过去的水沉法,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无火气。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技术的逐步成熟,特别是官窑瓷器,胎土采用了更多的高岭土,原料的处理也做到精细淘洗,使瓷胎更加细腻、滑润,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俗称“糯米胎”)。瓷胎的组织致密、均匀,使胎质的比重大为增加,人们通常称赞康熙瓷器胎薄、分量重。
故宫博物院藏
中期开始大量书写本朝年款,为六字“大清康熙年制”。四字“康熙年制”的青花楷书款,均书于器底和内心,还见有闲章款、双圈无字款、堂名款、吉语款、绘有如秋叶、团鹤之类的花押图记款以及完全无款者。
康熙晚期的青花色调,由中期的浓艳青翠渐变为浅淡或灰暗,有的呈色不稳,出现晕散。此时除传统瓷器外,外销瓷上开始出现葡萄牙、荷兰、法国商人定制的西方人物、花卉、风景等纹饰,颇引人注目。
故宫博物院藏
晚期青花瓷器中的款识可谓繁杂多样,除了已有的具本朝年款者,另有干支纪年款,吉语款以及大量的堂名、斋名款出现在了器物的底部。著名的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图形花押者也可见到。
故宫馆藏康熙青花瓷
清康熙 青花山水纹瓶
高26cm,口径6.3cm,足径7.7cm
瓶折沿,直颈,溜肩,直腹,圈足。底白釉青花双圈,无款识。通体青花纹饰,颈部饰如意云点纹,腹部饰山水树石纹,腹上部一侧题有两行楷书,字已被毁,仅余“康熙庚寅年”款。康熙庚寅年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此时清王朝统治已经稳定,瓷器制作进入繁荣时期。此器既有明确的干支纪年款,且其青花色泽浓艳,具有康熙朝早期青花的典型特征,它为康熙青花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清康熙 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
高45.3cm,口径13.3cm,足径14.7cm
瓶盘口,短颈,丰肩,长直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口沿绘三角纹,颈部绘如意纹。腹部绘传奇故事《红拂传》。画面居中人物为隋炀帝的重臣杨素,身后站立二歌妓,其中一人为红拂女张凌华。她倾慕前来参谒的李靖的才华,便夜盗令箭偕李奔逃,结为夫妇,并辅李建功立业。这一典故又称为“慧眼识英雄”。
此器造型为康熙时新创,因形似旧时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胎体坚硬,胎质缜密,青花色泽青翠艳丽,与莹润洁白的底釉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
长27.2cm,宽17cm,高4.2cm
瓷板四面均有长方形插孔。瓷板一面以青花双线为四周边框,框内以青花饰渔家乐图,一轮红日挂在天空,宝塔、青山清晰可见,远山近水之间,渔民们有的撒网,有的用鱼篓,一片繁忙景象。瓷板另一面,以四面锦纹为边框,内绘战争场面:山间小路上,两员大将骑于战马之上,一人拿枪,一人持双剑撕杀在一起。
青花瓷器自元代以来一直作为彩瓷的主要品种,发展迅速,到清康熙朝达到顶峰。康熙青花用云南珠明料烧制出翠毛蓝色调,其绘画采用分水皴技法,直接绘在瓷坯上,画面具有浓淡深浅的层次感,犹如水墨画一般。
青花璎珞纹贲巴壶
高23.2cm,口径4.9cm,托径8.9cm
壶呈塔形,口、流均有盖,且分别与盖组成塔身形状,直颈,曲流折连于腹部,腹扁圆,腹部绘兽面璎珞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1周,腹下承托。壶体自上而下各部位皆饰有小乳钉纹,共16周。托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壶造型仿藏族银制贲巴壶烧造而成,制作精巧,新颖别致,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为瓷器中的精品。
清康熙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
高40.4cm,口径12.8cm,足径13.2cm
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部渐收敛,近足处外撇。浅圈足。颈中部凸起弦纹一道。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折枝竹纹。腹部一面绘洞石、松、竹、梅,空间点缀飞鹊;另一面以青料题楷体七言诗:“凭余笔下力千钧,独扫胸中万壑云。老干稜层霜雪古,一枝先占上林春。”句末落款“邀月主人”,下钤上圆、下方闲章各一。引首钤青花白文篆体“木石居”长方闲章。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三行仿款,外围双线圈。
“木石居”是清代康熙时期青花和五彩瓷器上常见的斋堂款,应为当时非常重要的瓷器作坊。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该作坊所产青花瓷器工艺十分考究,青料加工淘洗精细,青花发色艳丽,多采用分水技法,笔触异常细腻,图案具有层次感、立体感。一些瓶、尊类器的颈部善用折枝竹、折枝花或折枝花鸟装饰。器物的外底常见署有青花楷体仿明代宣德、成化、嘉靖等朝年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字体书法风格一致。这件青花观音尊堪称“木石居”作坊的代表作。
清康熙 青花万“寿”字大尊
高76.5cm,口径37.5cm,足径28cm
尊撇口,短颈,直腹,圈足。通体以青花书写“寿”字,分布于口、沿、腹、足四个部位。口面七十七行,每行二字;口沿四十八行,每行一字;腹一百三十行,每行七十五字;足四十八行,每行一字;总共一万个“寿”字,寓意“万寿无疆” 。此尊是康熙皇帝过万寿节(诞辰)时,御窑厂敬献的礼品。
尊上的“寿”字,全部采用不同书体的篆字书写,排列整齐,纵横成行,字体大小肥瘦随器身的凹凸曲折而加大或缩小,顺畅自然,体现了制瓷艺人的匠心,只有经过丝毫不差的缜密安排才能写成整整一万个“寿”字,而且字字工整,使整个器物显得庄重非凡。器物以“寿”字作装饰往往与其他纹饰相配合,唯独此尊通体用“寿”字作装饰,且设计、书写皆精妙。
青花龙纹瓶
高23.5cm,口径4cm,足径6.1cm
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圈足。瓶身绘立龙2条,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此瓶造型挺拔,为康熙官窑青花中的佳作。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高52.7cm,口径14.6cm,底径12.1cm
瓶撇口,短颈,折肩,长方形直腹,方底内凹。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对称的竹枝纹。器腹四面分别绘“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等纹样。渔家乐图案上方书有“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诗句,末尾有一方形篆书“木石居”闲章。高士图案上方书“庚午秋月写于青云居玩”纪年款,末尾钤“二詹”圆形篆体闲章。器底方脐内施白釉,署青花伪托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三行六字款。
据瓶身的纪年款可知,此瓶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制品。胎体洁白坚硬,画面构图舒朗,青花色泽明净艳丽,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笔法纤细有力,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将高士的闲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器又称“方棒槌瓶”,是康熙朝新创器形之一,并为此朝所独有。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
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高46cm,口径21.5cm,足径13.7cm
尊敞口外撇,长颈,丰肩,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通体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尊上下两层均有雉鸡、牡丹、山石组成的画面,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一般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清康熙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
高38cm,口径61cm,足径36cm
盆折沿,斜壁,近足处凹进一周,砂底无釉,中心有渗水圆孔。内外施白釉。外壁通体青花装饰。折沿上绘缠枝莲纹,花纹中夹杂篆体“寿”字。腹部描绘苍松、山石、海浪、旭日、祥云、蝙蝠等。因松树象征长寿,“蝠”谐“福”音,因此,整个画面寓意海天浴日、寿山福海。近足处辅以荷花纹边饰。口沿下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器青花淡雅,画意生动,寓意吉祥,应是康熙晚期景德镇镇御窑厂为康熙皇帝寿辰而特制的大件瓷器。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
高43.7cm,口径22.8cm,足径15cm
尊撇口,长颈,溜肩,腹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器身采用通景式构图绘山水人物纹,画面中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几位高士坐于石板之上或谈笑风生,或举杆垂钓,悠然自得,表现出士大夫避世隐逸的生活情趣。肩部一侧以青花料楷书“信士生员和德威喜助清溪古洞神前花瓶一枝祈保合家清泰 康熙乙未仲夏吉立”四行供养铭文。
此器青花色泽青翠艳丽,工艺上采用“分水皴(cūn音村)”技法,以浓淡不同之青料描绘远山近水,恰似中国传统水墨画般效果。“康熙乙未”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寺庙定烧供奉器物的习俗自明晚期开始流行后,至清代大为盛行。此类器物一般多为民窑制品,器物上留有定烧者及其家属姓名、定烧日期、所居地点以及祈福内容。这种带有定烧日期的器物是民窑瓷器断代的标准器。
清康熙 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
口径9cm,足径3.9cm,高13cm
杯敞口,体瘦长,圈足。杯身绘三组团凤纹,近底处绘礁石海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杯为清康熙时仿成化款瓷器的精品,胎质细腻,纹饰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淡雅清幽,极富装饰性。
清康熙 青花兔纹浅碗
口径13cm,底径6cm,高4.8cm
碗外壁光素。碗内青花装饰,绘花、蝶、兔等图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围绕碗心的花朵内所绘四只白兔,兔回首张望,形态写意。中心所绘动物为代表月宫的蟾蜍。外底署青花楷体“白云堂依古制”六字双行款。
明末清初以来,民窑中常见此类以玉兔为题材的日用器,多以盘、碗、杯等为主,寓意“玉兔思乡”。在江山鼎革之时,人们常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怀思。至康熙时期,这种题材逐渐流行,“相思”的涵义和内容也就更加宽泛了。
清康熙 青花团花纹摇铃尊
高24.0cm,口径3.4cm,足径7.5cm
清宫旧藏
瓶呈摇铃形,故俗称摇铃尊,系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新创器形。腹中部装饰四个青花团花纹,近足处以青花料描绘锯齿状纹饰。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康熙初期以刑部主事充内廷供奉的书画家刘源,曾管理瓷器的设计工作,集历代瓷器造型之大成,独创新意。《清史稿》卷五百五(列传二百九十二)载:“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磁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务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此种新颖的摇铃尊的造型和图案极有可能是刘源设计的。
清康熙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12件)
每件高5.5cm,口径6.6cm,足径2.7cm
杯12件一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其上分别绘有代表12个月的花卉,并且配有与之相对应的诗句。
十二月花卉纹杯是清康熙时期皇宫中使用的酒杯。它的形体轻巧秀美,胎薄釉润,其图案装饰体现出诗画并茂的意境,是康熙时期青花瓷器中颇具代表性的玲珑小品。康熙十二月花卉纹杯也有青花五彩品种。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