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高级而克制| 清初“四王天团”如何修炼

2021-12-03   2202次浏览

“四王”是每个喜欢书画者心中的一座高峰。


从左至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如果有一个“四王”展,会比“四僧”展更有意义,毕竟“四僧”分开看,并无什么影响。而“四王”是真正有关系的四个画家(不是亲戚就是朋友),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变化,需要大量样本共同呈现,才会形成更清晰的印象和判断。因此,故宫这个展真是精彩。


展览现场照


“四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谓“正脉”,吴湖帆、张大千哪个没有临过。近现代艺术史强调个性,这没错,但是往往会矫枉过正。有一段时间,大家贬低“四王”,说他们千篇一律,缺乏变化,死板得很,甚至上升到限制了中国书画发展的程度。但是我认为,说这样话的人,对“四王”的理解肤浅得很。要看足够多的画,才能对一个画家下评论,正如要了解足够多的侧面,才能对一个人下评论。


展览现场照


西方的绅士出门前,要梳头、刮脸、选好衬衣、配好领带、穿好西装,帽子、口袋巾、手表、鞋子一套规矩全都做好,才可以出门。或许会觉得他们装,或者古板,但看久了才明白,他们就是那样的人,他们规矩、体面,而又自然不做作。“四王”的山水,就是这样的绅士风度。

自清一代,无人不学“四王”。但是,学“四王”是很难的,在平淡和规矩中,做出自己的特点,就像一道白水煮豆腐,做出风味,一般人未免难以掌握,所以学得僵化、死板。这并不是“四王”的问题,而恰恰证明了“四王”的“妙到毫巅”。




娄东开山王时敏



王时敏,是“四王”中年龄最长、地位最高的“元老”人物。他出生在宰相家,爷爷是明代首辅大臣王锡爵。家有三千亩良田,自己又爱读书。首辅大臣家里是怎么养小孩的呢?跟着传统的祖父,王时敏也成了“好古之人”。他小小年纪,有一个很昂贵的爱好,就是喜欢古书画。王锡爵退休以后,就爱这么一个孙子,只要他喜欢,点个头,画就买回来了。有一次,王时敏喜欢上一幅李成的《山阴泛雪图》。王锡爵眼睛都不眨,花了“金二十镒”,买下来给王时敏临摹。金一镒合银20两。袁崇焕在天启六年的奏本中说,“兵每月二两月饷”。就算是我们今天一般工资3000块,那么一两银子也就是今天的1500多块,等于王锡爵花了60万,买了一幅画给孙子来临摹学习。董其昌亲自给他当家教,他天天看着李成这种传说级别的大神的真迹,摹古功力怎么可能不深?


王时敏 秋山白云图 轴


衣食无忧,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出身,让王时敏对功名并没多大欲望。明亡后,他本可以当清朝的官,但还是选择了隐居。出身好,家庭幸福,王时敏的性格平正温和,所以他痴迷黄公望也是很合理的,但是他的学古也不是傻傻地死临,他将黄公望的圆形山头,披麻皴,有层次的点苔变得更加圆融,在整个山水画面中形成有机一体。如展览中,他的代表作《秋山白云图》。无论是树、山石、白云、天空,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层次,但柔和的过渡,让它们组成了一个温柔的山水化境,望之好似春风拂面。细节部分,更能看出他这种明显的个人特点,用渴笔的皴擦,使得山石树木都温柔敦厚起来,仿佛君子。


王时敏 仿古山水册十开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宗画派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大势。他开创了娄东画派,成为“四王”里的大前辈。后来皇帝也认为他们的仿古山水好,是“正统”,就这样,“四王”这组“清朝F4”在画坛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君子如玉王鉴



王鉴是“四王”中最有静气的那一位。王鉴和比他大6岁的王时敏,人生经历很相似。王鉴是官四代,他曾祖父是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还是吴门地区有名的书画鉴藏家,是一位连董其昌见了都要仰望的人。因为家里收藏了许多名家真迹,所以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摹古。王鉴36岁中举,本有志于“兼济天下”,但因性格太过刚正,差点遭牢狱杀身之祸,所以40岁时,王鉴辞官归隐,一心画画。


王鉴 梦境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正是相似的经历,让王鉴和王时敏成为了好友,早年画风甚至也受到王时敏影响。1636年,王鉴与董其昌结识,从董处见到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吴镇《关山秋霁图轴》真迹。虽然董其昌不久即去世,但在绘画技巧和理论上留给王鉴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王鉴 四家灵气图 轴


王鉴的山水,可以看的整个人安静下来,他的笔是稳的,情绪是稳的,画画时心如止水,一心不乱。一笔一笔,心外无物,仿若禅定境界。禅境,其实就是专注度,当专注到了极致的程度,一心不乱,不为外物所扰,便可以获得很大的快乐。而他随手画就一个小景,仿佛可以把所有烦闷忧愁的心绪都塞在里面,消失的干干净净。不仅沉稳,而且柔和,这就是中国人对君子如玉的追求。


王鉴 青绿山水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超然尘表王翚



“四王”里,我最喜欢王翚,太灵了。王翚虽然家境不是很好,但极有绘画天赋,运气也好。先被王鉴慧眼识中,收为徒弟,后来王鉴北上赴任,便让王翚转拜在王时敏门下。聪明勤奋的王翚,很讨王时敏欢心。王时敏不仅不收他学费,管吃管住,还让王翚随便看自己收藏的名人字画真迹,他得以日夜临摹宋元名家作品,很快从中领悟南宗山水“骨法树石,皴擦勾染”的精髓。王时敏感叹这个徒弟有天分,可惜董其昌见不到(“又恨石谷不为董宗伯见也”),他甚至将董其昌为他所临摹的辋川、洪谷、北苑、米芾、营丘等树石画卷统统送给了王翚。这师父对徒弟,好到掏心掏肺了。



王翚 晚梧秋影图 轴


看他画中的细节笔触,细细密密轻轻柔柔,却又一笔不乱,能组成一幅元气十足的画面。大面积的长披麻皴,方向一致,这种皴法非常考验技巧,要么过于整齐就显呆板,要么显凌乱,但是他的画一心不乱,在整齐下蕴含的小变化,足够人们慢慢回味。


清 王翚 岩栖高士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相对于其他“三王”而言,王翚的画风更加“小清新”。但这三个字只是能粗略概括他和其他“三王”的最大不同而已。王时敏说他的画是“迥出天机,超然尘表,绝非寻常畦径可及”。他太聪明了,就算命题创作,也能玩出花儿来。清代绘画的巨作《康熙南巡图》,王翚是项目合作小组的领导。画完后,康熙皇帝非常满意。我们今天看,也不像一般宫廷绘画那样刻板,还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王翚是一个可以给你无限惊喜的画家,而且在一个框范中,他不能像四僧那样任性挥洒,所以这种惊喜,更难。



王翚 烟浮远岫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集大成者王原祁




很多人认为,王原祁是“四王”中集大成者。当时,人们叫王翚 “画圣”,但王翬很谦虚地说,我的画比起麓台来,还是不行的呀。麓台,就是王原祁的号。


王原祁 神完气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老王家的艺术基因传到第三代,属王原祁最争气,他不仅将娄东画派发扬光大,也是“四王”之中,仕途最顺、官位最高的一位。


王原祁 富春山图 轴


他也是继承家学,小时候跟爷爷学画,长大了就进宫专门给康熙画画。康熙非常喜欢他的画,老把他带在身边。康熙四十四年,王原祁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撰《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六年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王原祁是“四王”中年纪最小的,可年纪轻轻就已有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架势了。绘画结构以龙脉布置,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金刚杵”。他不仅会画,还总结理论,强调“理、趣、气兼到”,著有《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金刚杵单看还不觉得,在展览上对比一看就看出来了。他笔下的千山万石,层层堆叠,有争鸣之态,可不就是一曲宏大的交响乐。50岁后,他这种风格基本形成了。仔细欣赏他笔下的万石争鸣,轰然有流动之气,并且一路向上,这么精神的画儿,康熙当然稀罕。



王原祁 仿黄公望山水图卷 1704年 时年63岁



更多精彩作品 


王时敏





王鉴


王鉴 仿王蒙山水图 轴 1656年 




王翚


王翚 云溪高逸图卷 1672年




王原祁


王原祁 溪山高隐图卷 1684年


来源:  美术报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