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2271次浏览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延续数千年,陶器与瓷器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和文明。而陶器则以更大的跨度薪火相传,它的起源更久远,几乎伴随了人类进步发展的全过程。陶器至今还生机勃勃,不断发展。宜兴紫砂陶器的不断进步,她书写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华丽的篇章。在历代宜兴能工巧匠的手中,紫砂陶器从粗到精,从陋到美,发展成陶器工艺上的精美皇冠。它既是实用器,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宜兴紫砂陶器从明代被人们认可以来,也被世界各饮茶国推崇。尤受我们的邻国日本茶民的爱戴。本人近年来对紫砂在日本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自己的一点体会与同事们共享。
一、宜兴窑紫砂陶器传入日本
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从文字、习俗、工艺等传统文化的发展无不带有中国文化的影子。日本从中国的唐宋代开始引进茶文化,种植茶树,袭用饮茶,使用的茶具皆范中国形式。后经历代发展,逐步形成自成一格的饮茶文化。明代,日本工匠就开始派人来华研习陶瓷制作技术。有个日本匠人叫五良大辅,明代正德年间,他就在中国学艺五年,学会了全套的制瓷技术后回国。他在日本肥前的伊万里开窑,开始了日本瓷器的制作年代。被日本人民奉为“瓷圣”。从此,日本瓷器不但替代部分从中国进口,还跻身欧洲市场与中国瓷器竞争。但技艺不力未能动摇中国瓷器的霸主地位。在引入瓷器的影响下,宜兴紫砂器在明末清初也传入日本,首先得到日本文人的推崇,并逐渐在日本民间流传。从清嘉庆年始(日本的万延年),日本的一些制陶作坊开始对宜兴紫砂器进行仿制。当时日本常滑地方有个医生叫平野忠司,此人酷爱宜兴紫砂器。他鼓励、指导陶工试制紫泥,终获成功,为日本生产朱泥陶器奠定了基础。平野忠司此人被日本尊为朱泥陶器的创始祖。光绪4年(日本明治11年),应日本常滑陶坊的邀请,宜兴紫砂高手金士恒和制壶高手吴阿根同往日本常滑,传授紫砂“打身筒”制法及陶刻装饰技法,历时半年之久,培养出了鲤江方寿、杉江寿门、伊奈长三等名震日本的紫砂器制作大师。这是宜兴壶艺传入日本的开始,他们的作品迄今仍被珍藏于日本常滑陶器馆。“常滑”也成了日本紫砂的代名词,常滑市在日本的地位犹如中国的宜兴。
二、宜兴紫砂陶器在日本的
使用和收藏人群
日本的茶道有两大流派:以两宋盛行的“点茶”为基础的“抹茶道”,与明清风格的“煎茶”为内容的“煎茶道”。从人文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来,“抹茶道”是日本引进中国宋元禅学文化而形成的,由日本镰仓时代(中国的南宋早期)的荣西禅师传入日本。“抹茶道”是主流茶道,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等熔为一体,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成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是日本武士必备的教养课目。相反,“煎茶道”则富有中国明清文人精神,为公卿大夫等文人所喜爱。日本江户早期(中国的明代末期)由隐元隆琦和柴山元昭等人推动形成的。当时中国的散茶撮泡法和功夫茶道传入日本,很快受到热爱中国文化的日本文人的尊崇。日本“煎茶道”与中国撮泡法类似。采用散茶,投入壶中,以沸水冲泡。“煎茶道”茶会也称为“茗讌(宴)”,气氛轻松自由,常以绘画、赋诗、鉴赏文玩作为煎茶道茶会的重要内容,这与明清中国文人的爱好相近。宜兴窑紫砂茶壶理所当然的受到日本“煎茶道”茶人的喜爱。宜兴紫砂器也是在此时进入日本,使用和收藏宜兴紫砂器多是“煎茶道”茶民人群。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煎茶道”鼻祖柴山元昭,他一生宣扬“煎茶道”和宜兴紫砂陶器。61岁时,他开了一间叫“通仙亭”的茶室人称他叫“卖茶翁”。他在茶室的幡旗上写道:
“百两不嫌多, 半文不嫌少,
白喝也可以, 只是不倒找。”
晚年的卖茶翁柴山元昭名声远扬,宾客盈门,他的茶道深入人心。81岁时,他选择最心爱的四件紫砂茶具送给好友,相传其中就有一把宜兴紫砂名匠时大彬的壶。然后,他一把火烧光自己的全部所有,意为回归自然。89岁的时候,卖茶翁坐化而去。他将毕生献给了日本的“煎茶道”。
煎茶道鼻祖柴山元昭和他的卖茶翁茶器图
茶壶在日本常沿用中国唐宋的名称。茶壶称为“急须”或“急烧”,应用最多的是“急须”。 “急须”按日本语读音是“kixi”,与宜兴古称“荆溪”的读音“jixi”相近。这些称谓是否和瓷器的英文读音“china”,与景德镇古称“昌南”同音有关?有待进一步考证。
日本传世的宜兴窑紫砂茶壶按照日本的习惯,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品类:明清古董壶、供陶时窑壶、朱泥水平壶和具轮珠茶壶。
明清古董壶指在晚明和清初、中期烧造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紫砂茶壶。这类茶壶往往出自宜兴紫砂名家之手。在日本茶文化中属于格调高雅的“唐物”,即中国的古物。这与“煎茶道”在日本的兴起时期相吻合。在目前日本传世的明清古董紫砂器有一定数量,多由“煎茶道”茶人收藏。这也说明明末清初年代,中日的紫砂贸易已很兴旺。
明末项真款鼓腹直流壶
康熙静远斋继长款瓜楞象首壶
清乾隆陈荫芊款福寿壶
清乾隆款镂空刻花扁圆壶
乾隆澹然斋款粉彩汉方壶
清嘉庆杨宝年款仿古盉型三足壶
清同治黄玉麟款仿供春树瘿壶
供陶时窑壶是当时年代烧造的紫砂茶壶。当时日本“煎茶道”文人崇尚风雅精神,“煎茶道”多用绿茶。而绿茶对于茶壶有导热快的性能要求,含铁量高的朱泥满足这一需求烧制。此时出口日本的宜兴紫砂壶形制多为圆壶,表光面素、使用朱泥。这类茶壶的价格相对低廉,出口日本的数量较大。宜兴紫砂作坊为适应日本“煎茶道”倾倒茶汤手法,出口日本的紫砂壶,部分壶把改用柄式,柄与流的角度呈直角,在日本叫“横手急须”。
万丰顺款
万丰顺款
朱泥水平壶是中国功夫茶道所用的茶壶,适合功夫茶所用的绿茶和青茶。根据功夫茶道的需要,茶壶在使用过程中会浸入水中。这要求茶壶在水中能够保持平衡。“水平壶”的名字也因此得来。日本煎茶道部分流派也采用闽粤功夫茶的茶器。宜兴窑所产的一部分朱泥水平壶同时也出口日本市场。
孟臣款水平壶
庄锦丰款水平壶
具轮珠茶壶是宜兴窑专为日本烧造的一种紫砂壶。具轮珠属于圆器,器形类似鹅蛋,采用直流。这种茶壶所采用的泥料种类丰富,常用朱泥、紫泥和团泥。在奥玄宝的《茗壶图录》中,对具轮珠有相关的论述:“近时有一种奇品,邦俗呼曰‘具轮珠’,所谓小圆式、鹅蛋式之类也。形有大小,制有精粗,泥色有朱、有紫、有梨皮……而大概无款识,故不详为何人手作”。《茗壶图录》还称“而其为器拙而密、朴而雅,流直而快于注汤,大小适宜有韵致,是所以盛行于世也”。近代日本也对具轮珠壶有着首选之择。
戴玉屏款
茗记款
除上述四个品类的紫砂壶外,日本煎茶道的茶会也大量使用紫砂用具。诸如花插、花盆和文房用品等。
陈子畦款五彩釉观音尊
陈鸣远款茶水盆
杨凤年龙纹款花盆
陈鸣远款凤纹笔筒
淡泉明龙纹墨床
陈曼生款笔洗
三、日本煎茶道对宜兴紫砂
陶器的研究和鉴赏
宜兴窑紫砂茶壶倍受日本煎茶道重视,煎茶道茶人对宜兴紫砂陶器的研究鉴赏亦一定的学术水平。日本现有两部专门记述宜兴窑紫砂茶壶的专著。一本是日本画家富冈铁斋的《铁庄茶谱》,出版于1867年。另一部是日本著名茶人奥玄宝于1876年以汉语写成的《茗壶图录》。这两部著作对日本近代煎茶道茶人和紫砂茶壶鉴赏家的影响很大。
《铁庄茶谱》一书收录了三十九件日本文化、文政年间从中国输入的宜兴紫砂茶具,是日本最早的宜兴紫砂茶具图谱。
《茗壶图录》收录三十二件宜兴紫砂壶。奥玄宝在书中,从源流、式样、形状、流把、泥色、品汇、小大、理趣、款识、真赝、无款、衔捏、别种、用意共十四章,系统阐述了宜兴紫砂器鉴赏技艺。这也是我们了解当时年代宜兴紫砂的重要籍典,成为中、日紫砂交流史的重要著录。
两本书的插图记载的宜兴窑紫砂茶壶,诸多出自名家的珍藏,并且对各件紫砂茶壶的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记述和艺术价值深入剖析。
四、中国对日本的紫砂出口
清末民初,在国内各大沿海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专营陶瓷器外销的商号,主要外销日本。清朝末期,蒋万丰在宜兴设立万丰顺记,宜兴窑陶匠鲍明亮在上海设立鲍信源陶器商行,从事宜兴窑紫砂壶销日业务。民国初期,宜兴窑陶匠葛逸云与日本商人和田一雄在中日两地合作开设葛德和陶器商行,戴国宝在上海的铁画轩开始经销宜兴窑紫砂茶壶。万丰顺记和铁画轩对日紫砂茶壶销售业务在当时诸多商号中保持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万丰顺款
铁画轩款
早期输日宜兴窑紫砂茶壶的售价十分昂贵,《茗壶图录》中,有几段关于紫砂茶壶价格的描述。该书《序》中,称“近者煎茶盛行,人争购古器,相高以雅致。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奥玄宝论及具轮珠这类紫砂茶壶时,称其购买者“争购竞求,不惜百金、二百金,必获而后已”。按照奥玄宝生活的日本江户时代的物价推算,一金币可购买米1石2斗(约合216升),约为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奥玄宝书中的数据足以描述这类紫砂茶壶的价位。
五、日本仿制的紫砂陶器
日本近代的陶器生产,深受宜兴窑紫砂茶器的影响。日本六大古窑之一的“常滑烧”,在相当于中国明代末期,就有杉江寿门等人开始仿照宜兴窑紫砂技艺烧制紫砂壶,日本称“朱泥急须”。“常滑烧”采用当地含铁量较高的朱泥,烧成温度达到1120℃,接近宜兴窑紫砂器的烧成温度。与宜兴紫砂壶拍身筒的成型方式不同,常滑烧“朱泥急须”采取轮制的方法制作成器。当时生产的“朱泥急须”,与从中国进口的宜兴紫砂壶在技艺上有天壤之别。直到光绪年,常滑陶坊邀请宜兴紫砂高手金士恒等人传授宜兴窑紫砂茶壶的拍身筒制法和陶刻技艺,使得“常滑烧”“朱泥急须”的烧制水平才有质的提高。从此,“常滑烧”一直领导日本紫泥陶器生产技术的潮流。
日本还有一处名为“万古烧”的窑口,由沼波弄山在乾隆年创立。也仿烧宜兴窑紫砂茶壶,是一种紫褐色的陶质茶壶,名为“紫泥急须”。烧成温度较高,为1200℃至1300℃。窑内的还原气氛使胎料中的铁元素没有得到充分氧化,呈色偏紫。窑内的高温使泥料中的玻璃质在烧制的时候会融化,壶身会有细小孔洞,产生类似于宜兴窑紫砂茶壶的特性。但是工艺不及“常滑烧”。
日本的紫砂壶虽然源之中国,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同中国紫砂壶相比的确别具特色。从制壶的过程上说,它基本上是一器一料,手拉坯而成。分别制作出壶盖、壶嘴、壶把、壶体四个部分,晾干再粘合而成。日本的紫砂泥料收缩比高达25%左右,因而烧制后硬度、强度很大,吸附作用小,表面光洁,手感很好。日本陶壶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用,不仅质密结实,而且由于别具心思的“网漏”设计,壶的出水十分顺畅,简洁方便。
六、结语
介于中日两国的文化经济发展不同,当今日本社会对中国文化认知发生很大变化。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的西化程度加快,经济和技术世界领先。现在不像明治维新之前那样尊崇中华文化,他们保留自己实用的部分。对宜兴紫砂器的认识也是如此。认为宜兴紫砂不慎密,易吸附残留物,不便清洗;器型手感不好,使用不方便等。再则,日本茶道还是抹茶道占主流。抹茶道对宜兴紫砂持排斥态度。煎茶道的多数人也喜欢“横手急须”,认为它更人性化设计,使用方便。只有崇古的少数煎茶道茶人乃喜欢宜兴紫砂。近些年来,陶壶的销售主流还是本土生产的。传世的宜兴紫砂老壶被流入古玩市场,但多在小拍和古玩店,大拍极少。价格也比国内要低。因此,适时的去日本收藏老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