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掌柜说:莆田市双艺雕刻艺术馆--浅谈砗磲的保养

2018-07-04   1329次浏览

陈金植


陈金植,福建莆田人,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莆田市优秀人才、莆田贝雕专委会主任、海南省贝壳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贝雕》代表性传承人、双艺雕刻有限公司总经理。





奖 项:

2007年到2017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展,荣获作品:金奖几十件和多件银奖及铜奖,其中代表作《念珠观音》、《心中有佛》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专 利:

2012年5月独立设计、创作的作品《小和尚系列》、《寿桃》、《笑口常开》经福建省版权局认定其为著名作权人;

2013年4月,其独立设计、创作的作品《义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外观专利;


论 文:

2012年9月,论文《温润尔雅,谦谦玉君子一浅谈玉石的传统文化》在《海峡工艺美术》CN-35Q第0106号发表;

2012年9月,八件《作品集》在《海峡工艺美术》CN-35Q第0106号刊登;

2013年论文《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中的莆田玉雕》在中国雕塑杂志社第六期(总第98期)发表;


馆 藏:

2013年7月,作品《妈祖》被福建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2016年8月,作品《春暖花开》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砗磲是稀有的有机宝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圣物。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2m,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有9种,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分布。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其纯白度被视为世界之最,而砗磲贝却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在东方佛典《金刚经》中,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珍珠被尊为七宝之一。



白色的砗磲被佛家誉为生物界最纯的白色,因此深受佛教界的推崇。砗磲不攀不附,不媚不俗,不同凡响,砗磲佛珠精雕细琢,形同金刚护身,助你修行,养生,练气,护身,平安,是福慧双修,接近自然,通向永生的法门。古人认为砗磲具有很强的磁场,可消灾解厄、避邪镇煞、保平安,长期配戴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及感应。


 



砗磲保养



砗磲的保养可简单分为手链和摆件两篇,保养方法也大体相同,其中有细化的部分,具体详解如下:



佛珠手链篇


一、清洗


经常用清水冲洗,不小心沾染上污渍时,可以使用中性的沐浴露清洗,之后用细软布擦干。




二、上油


做完清洁工作以后可以使用婴儿油或玉兰油等中性油浸泡或擦拭。也可以使用护肤橄榄油、食用橄榄油或檀香油等中性油来保养砗磲。



步骤:

1、擦干水分;

2、将适量(使用量约五角硬币大小)的橄榄油倒于手心;

3、用双手将橄榄油均匀搓开;

4、将砗磲珠串置于双手掌心揉搓,使手上的橄榄油均匀涂于每粒珠子上。




三、静置


1、静置至油分吸收,表面油膜充分氧化。(静置一夜可以达到效果,1-2天最佳)。

2、上油之后佩戴前不需要用水洗,静置适时直接佩戴即可。

以上保养需要每周适当进行一次。若是出汗较多的时候,可以一周两次。





摆件玩件篇


1、把砗磲置于玻璃罩之中,隔离空气流通和灰尘吸附。并在玻璃罩中放置一杯清水,以保持一定的湿度,来补充砗磲摆件作品的水分,提高其润泽度。

2、定期(一两个月)用清水(如:井水,不含漂白粉)冲洗,以提高砗磲洁净度。

3、在家里做家事或者是洗澡时,一定记得先将砗磲放置在安全地带,不要与其他的金属饰品碰撞,以免伤到砗磲。

4、砗磲属于有机宝石,所以一定要避免酸碱的腐蚀,如果碰到此类物质或者被汗液浸湿时,应立即将其用清水浸泡,之后用纯白色细软毛巾擦干。

5、为避免遭到外在污染,一般砗磲的表面都经过打蜡处理。现在的砗磲磨光技术改进,很少进行过蜡处理。抛光之后,砗磲会呈现原有的光泽。随着佩戴把玩供奉时间的增长,会达到它该有的功效。




总结注意事项:


1、砗磲挂件饰品是活血保健最佳圣品,在佩戴之后出现发暗现象,属于正常现象;

2、收藏时应单独存放,避免重击、碰撞,以免宝石脱落损坏,以免被其他硬物摩擦划伤,以保持其光滑度和光洁度及亮度;

3、应经常泡清水、抹清油,以保持其光泽如新;

4、摆件在展柜中摆放时需要注意温度,勿使用射光灯长时间照射,适时放杯水保湿;

5、避免接触化学物品、酸碱性液体及香水化妆品等;

6、避免长时间太阳暴晒和高温烘烤;

7、避免在剧烈运动、游泳、洗浴、做饭时佩戴贝玉首饰。







雕刻篇


砗磲的雕刻并非易事,刚刚接触到这种玉料的时候,需要把控好手劲力量,更重要的是雕刻工具的温度。磨刀转速温度过高,极容易使砗磲炸裂,得不偿失。随着雕刻技术的不断改进,这些问题基本上很少出现。


雕刻时,选择好的料石是首要的,其次透析解构砗磲,用玉石手电筒观察内部纹理,再画设计图,之后上雕工,刻出造型胚,通过修光精细打磨,最后有亚光或者抛光(亦是根据个人喜好),出成品。


看似简单的几个过程,却是下了一番功夫,十年磨一刀,数天甚至累月才能出一件成品。能成为雕刻大师的,技术上首先是过硬的,其次艺术文化修养上也是能够旗鼓相当的。



从雕刻文化上说,砗磲贝雕巧妙的将人与海结合起来,贝雕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砗磲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自古以来记载着人与海的故事,传达着人们对美好明天向往和期待。


砗磲贝雕讲究艺术欣赏和生活实用相结合,如嵌贝屏风、橱柜、案几、烟具、台瓶等,既有人物、花乌、山水等画面,又有古今不同时代色彩。雕刻技艺包括雕镂、螺钿、贝贴、浮雕、组画等。其中雕镂主要运用于砗磲等大形贝类的雕刻,以神像人物为主,特别是佛教人物。这主要是源于砗磲自古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的典故。螺钿主要运用于运用于屏风、桌、椅、床等装饰工艺,使之更娇豪华富丽。贝贴主要运用于各种细小多彩的贝壳粘贴组合,形成各类精致的艺术品。浮雕是以较强的立体感通过雕拼装饰而形成的以贝为材质的浮雕美术作品,其中包括大型组画。



砗磲贝雕传统技艺的另一项内容是对贝类原材料的鉴别。贝类品种繁多,良莠不齐,品质的高低相差很大。对贝类原材料的识别要遵循五个原则:


一是辨色,以红色、紫色为上品;

二是辨透,以透明如玉为上品;

三是辨形,以奇形怪状为上品;

四是辨种,以稀有贝壳为上品;

五是辨彩,以色泽带彩为上品。



雕刻讲求的是以形化意,突出表现的是作品的神韵。有固定比例标准的人物雕刻,也有夸张的部分,也有随意挥洒的泼墨山水写意。无论何种雕刻,都少不了神韵的突出。一件作品能不能出神韵,还要看它对人们造成的视觉冲击,能不能传递出创作者的感情色彩。


砗磲的雕刻,一方面是被保护的生物化石资源,一方面又是人类文明的遗产。雕刻使得原本生硬的玉料鲜活起来,向人们展示它内心的纯净和温润。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