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江再红:“绣”出一份力量

2018-03-12   774次浏览

江再红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投票


在湖南省地图上,即使用放大镜,也很难找到“沙坪”这个地方。可提起湘绣,这里的名气大得很。前不久,在长沙开福区沙坪的中国工艺美术湘绣大师楼,记者见到了江再红大师。

江再红,湖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湖南开福湘绣研究所总工艺师……尽管身兼数职,但她很看重省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冬日的阳光斜照着沙坪,说起自己的履职经历和湘绣手艺,她娓娓道来。


江再红

联拍在线--艺术商城频道签约艺术家


江再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人大代表,中国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女红协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长沙市优秀专家。


为湘绣代言


作为湘绣第七代传人,江再红自8岁学习刺绣起,湘绣就在她的生命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她似乎为湘绣行业而生。当选省人大代表后,她一直在为湘绣代言。“湘绣是一种精神文化产业,传承是责无旁贷的,但是也需要全社会的保护。相较传承,保护是一种更大的贡献,如果社会不重视,不加以保护,传承就无法继续。”2013年1月27日,在湖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江再红抓住机会,说出了自己对湘绣产业的看法。原来,在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实施‘湘品出湘’,打响湘菜、湘茶、湘酒等‘湖南老字号’‘湘字号’品牌”时,江再红想到,湘绣也应该走出湖南,走向世界。她的意见得到了采纳,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湘绣写进去了,并排列第一,这让江再红特别兴奋,而后连续5年湘绣都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江再红绣虎,虎是湘绣中最难绣的


作为省人大代表,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大部分都与行业传承与发展有关,如《关于湘绣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新丝绸之路走向湖南的建议》。由于工作关系,江再红经常要通过海运把湘绣作品和织机运到欧洲各国办展览。但海运周期长,需要提前一两个月开始托运。如果遇到“变化赶不上计划”的情况,工作就陷入被动了。“如果有直达的铁路把作品运过去多好。”江再红想。

江再红四下打听,查阅资料,发现省政府正有此意,无奈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江再红去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大中型企业调研,详细了解开通湘欧快线国际货运班列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在2014年的省人大会议上,江再红联合其他两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开行“湘欧快线”货运班列的建议》。在建议中,她详细陈述了“湘欧快线”货运班列开行的必要性、开行方案、开行的意义、开行工作推进情况等,有理有据。该建议转给省政府交办,省政府高度重视,作了答复,详细介绍了“湘欧快线”的货源调查情况和运营计划。2014年10月,“湘欧快线”试运行。现在,“湘欧快线”实现每周4趟班列,货运国际专线有4条,其业务量在全国同行中排名第四,境外货源地已涵盖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挪威等6国,境内货源地辐射华南、华东地区。

人大代表履职与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合力,造福于民。”江再红感慨,自从“湘欧快线”开通后,她的湘绣作品到欧盟国家只需半个月,江再红感受到作为省人大代表的力量。


小女子的大情怀


2006年,38岁的江再红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小小的绣针,宽大的织机,是江再红展现女红魅力的“道具”。18岁,江再红考入省湘绣研究所; 1991年,才20岁出头的她创立了长沙天心湘绣厂,2003年,企业升级为长沙市开福湘绣研究所。她一直在探索湘绣从艺术走向市场的产业化道路,实现了集湘绣产品设计、生产制作、市场销售及专业培训于一体。如今,“再红湘绣”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被认定为“湖南名牌”。


《狮啸雄风》


江再红还经常应邀参加国内外重要活动,现场展演刺绣。她的作品屡屡获奖,很多成为了收藏品。由她绣制的作品《雄狮》《晨雾荷花》《天伦之乐》三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杯”金奖;双面湘绣《阴功轴》为世界上最大的刺绣,整幅面积50平方米,被法国收藏家JEANMARC DEOROP先生收藏;她有四幅作品荣升“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十号”;她的作品《狮吼图》在拍卖会上拍出120万元,创造了湘绣史上单幅湘绣作品的最高拍卖价……不胜枚举。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江再红与金奖绣品《天伦之乐》


一个小女子,展现了市场化大格局,她是成功的。然而,在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现状时,江再红发现,有很多非遗传承人因其作品走不了市场化道路,日子过得很清贫。长沙棕编大师王文定从14岁开始从事棕编,她的棕编艺术品栩栩如生。然而,在时代的冲击下,这门手工艺凋零了。2006年评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文定让江再红帮忙把作品带到北京去参评,因为她没有足够的交通费。江再红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而后又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证书和奖牌带回长沙。

但江再红的心一直揪着,她关心着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的未来。非遗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记录者与见证者,是历史留下来的巨大财富。但目前很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乏力、后继无人的尴尬,有的项目甚至濒临灭绝,愿意从事这些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江再红多次利用省人大代表身份,走访调研非遗项目,先后5次针对非遗提交建议。她倡导加大保护非遗项目,建议引进市场机制保护抢救非遗,呼吁加大非遗传承人宣传、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力争提高非遗保护配套经费。

经过她的鼓与呼,省内非遗项目得到了一些切实改观。目前,省非遗保护资金规模逐年扩大,每年也有专项资金支持濒危非遗项目的数字化抢救保护,政府每年还安排资金支持非遗的宣传展示、展演及非遗产品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已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2万元不算多,但对于那些年纪大了、作品又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的传承人来说,2万元至少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江再红说。


绣针和织机融入了江再红的生命,让古老的湘绣焕发青春


尽管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但江再红的脸上总有掩饰不住的笑容。或许是因为从事刺绣磨炼出来的沉静与平和,让周围的人既敬佩她的才华和手艺,又折服于她的宽容与低调。“在生活中,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工作,回报社会,争取把小家庭经营好,维护祖国大家庭繁荣昌盛。”江再红说,“但同时,我也是一名省人大代表,既要为人民代好言,将群众的心声传递上去,又要起带头作用,多宣传党的政策,给社会传播正能量。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