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4 1359次浏览
北宋 耀州窑 黑釉描斑撇口盏
罗纳德·朗斯朵夫旧藏
酱色与黑釉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到了宋金时代,无论长江南北,酱色及黑釉类瓷器的发展都跨进了一大步。从胎釉质量到颜色的纯度,从器物造型的丰富到装饰手法的多样,酱、黑釉瓷都已经成为一类成熟的、完备的、高度独立的品种。高品质的黑瓷在北方以定窑、磁州窑、耀州窑、当阳峪窑以及河南、山西的众多窑场为主,南方则主要集中在建窑与吉州窑两个窑场。
宋金时期,酱、黑釉瓷器的装饰手法非常丰富,除了模仿漆器的基础品种外,还有的采用了油滴、铁锈花、洒斑、绘画、描金银等等,极大的提升了黑釉瓷的魅力。使得后世在关于中国10到13世纪陶瓷美学研究中,酱、黑釉瓷成为独树一帜的诱人门类。早期欧美藏家十分重视此类瓷器的选择和收藏,个别的其价格一度曾超过乾隆御窑洋彩瓷器。
朗斯朵夫的收藏中自然不会缺少这一块。从中国北方到南方,挑选收藏了一系列的酱、黑釉瓷器,并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洒斑这一装饰手法。洒斑,通常是指在纯色的底釉上使用洒、泼、甩等技法在局部施上另一色的釉,显出双色对比的视觉效果,大多是不规律的抽象组合,耐人寻味。
一.酱色釉瓷
北方窑场:
①北宋 定窑 酱釉葵口盘
口径:17.5cm
说明:古代瓷器中曾有相当的一部分,其设计思想来自于漆器。此盘即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六葵口,柿酱色釉,完全模仿漆器,显示出极浓厚的中古漆器风格,是非常典型的北宋作品。这一类漆盘在当时是主流品种,但漆器留存不易,保存至今的颇难见到,李经泽家族曾藏一例褐釉漆盘,与此相类,后释出于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
②北宋 河南窑场 酱釉斗笠盏
口径:13.6cm
说明:经典宋式盏型,亦属仿漆类品种。壁薄而伸展有力,土脉白中泛黄,推测可能是河南当阳峪窑的产品。
③北宋 北方窑场 酱釉小碗
口径:8.9cm
说明:样式流行于宋金元三朝,北宋末期有部分产品。此类盏用途不一,在宋代茶具使用场景的绘画和酒具的组合中都曾有见到。仿漆类,窑口较难确定,推测是山西或河北一带的产品。
南方窑场:
①南宋 赣州七里镇窑 酱釉柳条钵
高:6.4cm
说明:柳条钵,外壁素胎,内壁施釉。七里镇窑址考古时出土过类似器物。此类在日本被当做专门的茶道具来使用,茶入的定式中专辟此类。
二.黑釉瓷
北方窑场:
①金 当阳峪窑 飞白纹罐
高:8.3cm
说明:焦作地区生产。以工具在黑色化妆土上快速连续刻划,产生不规则的短直线排列,具有跳跃感,故又名“跳刀”。
②北宋 河南窑场 黑釉铁锈斑梅瓶
高:21.6cm
说明:推测是当阳峪窑生产,焦作地区。北宋经典瓶式,流行于河北、河南、陕西、山西以及内蒙古等地。可能是酒具。制作时在黑色底釉上泼洒酱铁色斑块,极富装饰效果,色彩对比强烈,饱满的瓶身,鲜明的对撞,阔而有力的瓶口设计,意蕴非常。
③北宋 河南窑场 油滴撇口盏
口径:13.3cm
说明:推测可能是新安窑或者宜阳窑生产。油滴细密紧致,底釉光洁,视若繁星密布。
④北宋 河南窑场 黑釉白口斗笠盏
口径:12cm
说明:茶具,黑釉纯浓,判断可能是鲁山窑场生产的。此类黑盏用白锁口,视若包银,可能是从银装瓷器中得到的启发,日本将其称之为“白覆轮”。
⑤北宋 耀州窑 黑釉描斑撇口盏
口径:14.3cm
说明:耀州黑瓷中最富有装饰效果的一类品种。黑、酱两色的纯度都很高,用粗笔随意描画的抽象斑块令人印象深刻。
⑥北宋 黑釉行炉
高:10.8cm
说明:生产窑场暂时难以确定,推测是陕西或山西一带。标准行炉样式,可手持行走,故名。宋代香具生产昌盛,有大量的香具各司其职。此类是经典的宋式香炉,常见于礼佛供香的场景绘画之中。
南方窑场:
建窑:
①宋 建窑 黑釉铁斑束口盏
口径:12.3cm
说明:经典建窑盏式。在黑釉上施以长宽型铁斑,效果斑驳古朴,似如甜瓜条纹,故习称为“瓜纹盏”。另有褐色铁结晶在底釉上出现,状若兔毫。建阳水吉窑址发掘时出土过此类,推测生产时间大致在北宋末到南宋初。
②宋 建窑 兔毫束口盏
口径:12.7cm
说明:黑釉堆垛浓厚,口沿处略有细毫,隐而不显。腹深,以便于打茶,壁厚,以便于保温。这是为了饮茶、斗茶而生产出的专职型茶具。
③北宋末或南宋初 建窑 “供御”铭兔毫束口盏
口径:12.7cm
说明:束口,便于持用。底铭“供御”,是彼时专门的御用物料。北宋时在一派士大夫与贵族的支持下,建盏成为茶盏中最负盛名的器具。此类束口盏所有的设计都是依据于茶事所需而考虑出的,它的出现,表明了宋式茶盏最正式的定型,引得中国南北争相学习。宋徽宗时对于建盏总结出了一套选取的标准,如《大观茶论》中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吉州窑:
①南宋 吉州窑 木叶纹斗笠盏
口径:15.4cm
说明:深斗笠式,圈足低矮。黑釉,盏内贴木叶为饰。这是在施釉后直接贴叶入窑烧造而成,叶片经高温焚化,铁氧化为酱黄色,产生出独特而富有禅意的装饰效果。
②南宋 吉州窑 黑釉洒斑斗笠盏
口径:14.9cm
说明:笠式,黑底釉,又将酱黄色釉泼洒于盏中,表现出抽象的装饰意味,令人想起20世纪美国重要画家杰克逊·波洛克(Paul Jackson Pollock)的绘画作品。波洛克提倡绘画可表现绘画本身的运动过程,用各类工具创作出一批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以即兴的线条进行无规律的运动式创作,大获殊荣。
③南宋或元 吉州窑 黑釉洒斑碗
口径:15.9cm
说明:碗径较大,黑釉洒斑,此类作品写意洒脱,富于幻想。
④南宋 吉州窑 黑釉鹧鸪斑盏
口径:11.2cm
说明:此为吉州盏经典样式,直口圆腹。黑釉点斑,均匀排列,细密螺旋,实仿建窑“鹧鸪斑”之样式,然建窑点白更大更圆,排列更显无规律。此类鹧鸪斑则应属吉州所创,但因其排列紧密,状若群星,故俗名“满天星”。
⑤南宋 吉州窑 玳瑁釉斗笠盏
口径:15.6cm
说明:黑底黄般,模仿玳瑁龟壳的纹理。玳瑁在宋代是很珍贵的材质,其质沉润,颇受欢迎,然玳瑁做饮食之具颇为不便,故以瓷为之,模拟样态。
⑥南宋 吉州窑 玳瑁釉盏
口径:10.2cm
说明:盏式圆口,底釉黑,洒黄斑,模拟玳瑁斑纹形态。
⑦南宋 吉州窑 梅花禽鸟斗笠盏
口径:15.4cm
说明:剪纸贴花,是吉州窑的经典技法。此类工艺至迟在唐时已经使用,但真正完全的成熟,则在南宋时的吉州窑场,据有关学者推测可能与当时流行的“茶百戏”有关。此类工艺先施底釉,后贴花其上,复施色釉,然后揭去纸花,获得清晰的纹样。此盏为梅花禽鸟,鸟纹较模糊,根据其身形与长尾来看,推测可能是绶带鸟一类的吉鸟。
⑧南宋 吉州窑 梅花盏
口径:11.7cm
说明:直口深腹,适于持握。玳瑁釉,内贴梅花,花形舒展,枝干凝力,颇有宋风,视如绘画小品,隐有纸心画意。
⑨南宋 吉州窑 贴花双鸾束口盏
口径:12cm
说明:式自建盏,束口,斜壁。内贴“薝卜”花纹,有双鸾追翔。此旧多称为“双凤”,然实考应为鸾鸟。唐时即已多见,尾有变化。南宋《卤簿图》中有“鸾旗车”,即双飘带尾。明代鸾鸟多飘带卷尾,然亦有双飘带尾的形式,如见明代“鸾旗”所绘的鸾鸟样式。清代则多见截然相反的称呼,双飘带尾为凤,五飘带火焰式尾为鸾。可见中国古代对于“凤”、“鸾”的称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一例类似者,日本呼为“鸞天目”。
声明:本文图片及相关数据皆来自于蓝捷理画廊官方网站,我社经授权后使用,转载请注明。相关版权归蓝捷理画廊所有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