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从洋车夫到国画大师的逆袭,他究竟经历了多少苦难?

2017-12-25   1431次浏览


他一生师从名门,当过教授,坐过上宾,

也当过拉车夫,卖过戏园票;

当过地下党,也曾饱经批斗;

娶过大家闺秀,也被带过绿帽,

儿子还被老婆的情郎残害而死,

但他还是成为了国画大师!

有人曾这样评价他:

人世悲欢皆虚幻,七情六欲一念牵。

一旦悟通烦恼处,心中净土连西天。

咄!咄!无染无垢超三界,

白藕脱泥即苦禅。

他就是——李苦禅


《教子学飞翔》


他是齐白石的学生,还是毛泽东的同窗,

更是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赞他的画:

“天趣洋溢,活色生香”。

郝左春评价他说,

“他是艺术界革命的前驱”。

从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通过勤学苦修,

终成为艺术史上少有的“大师”。

而他的一生却人如其名,

波澜迭起,包揽百苦。


《双禽白荷》


李苦禅(1899- 1983),原名英杰,字励公,擅大写意花鸟画,汲取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的技法,笔墨雄阔、气势磅礴,树立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堪称当代中国画一代宗师。

李苦禅人如其名,纵观其一生,全被一个“苦”字囊括了。


师从齐白石,生活清苦!


李苦禅与齐白石


昔人学道有道一而知十者,不能知一者,学画亦然。劣天分者虽见任何些数而一不能焉。愚者见一亦如无一,苦禅之学余而能焉,见一能为二也。

——白石题记

李苦禅是山东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农家子弟,取名英杰,自幼爱好武术和绘画。

1919年,李苦禅只身到北京求学,举目无亲,身无分文的他只好落脚于慈音寺,靠从舍粥棚里取粥度日,李英杰从此成为居士,号超三,法名苦禅,以法名行世。


李苦禅 《秋色图》 1958年


李苦禅考入北京大学勤工俭学会后,参加了业余画法研究会,免费学习素描。1922年转入北京国立艺专,白天上课,晚上拉人力车挣钱,腊月里还穿着夹袍,十分清苦。

1923年,尚未毕业的李苦禅径去北京西三道栅栏6号齐白石家登门拜师。一进门他就开口说:“齐先生,我很喜欢您老人家的画,想拜您为师,不知能不能收我?我现在还是个穷学生,也没什么见面礼孝敬您,等将来我做了事再好好孝敬您老人家吧!”


李苦禅  《劲节图》


齐白石见这位乡音不改的穷学生求学心切,当即应允了。齐白石话音未落,他就急忙行拜师礼:“学生这里给老师叩头啦!”案边狭窄,只能挤下跪,他差点跌倒。一时间惹得老人又惊又喜,从此,李苦禅就成了齐门第一位弟子,是年24周岁。      

当时李苦禅生活十分艰苦,每天都要拉洋车谋生。如果租拉洋车的钱够几天的饭钱,晚上便可不拉车而去齐白石家求教了。


李苦禅1980年的渔鹰题材最大作品《渔乐图》


有一次他去八达岭写生,带的干粮吃光了,身上又无分文,只好讨饭。在回京的路上,饿倒在路边,幸亏一位好心的车把势,把他架到马车上拉回京城。

李苦禅为了生存和求学,学习宋代的范仲淹,每天熬上半锅杂面粥,凉了用筷子划成三块,每顿饭吃一块。在艺专上炭画课,每个学生都发一个馒头,用来粘画坏了的炭画,李苦禅则小心翼翼地画,决不让一根线条出错,省下馒头当饭吃。


苦禅渔鹰代表作《鱼鹰图》,1979年


当时齐白石知道他的处境维艰,从不收他的学费。不仅如此,有时还留他在家吃饭,给他颜料。这对于一个登堂入室的弟子来讲,也真够得上是十分的厚爱了。   

在齐白石的精心栽培之下,李苦禅的学业益加奋进,其艺术“头角已日渐峥嵘”。不久,他就作为一名年轻的国画教授迈进了中国画坛。


李苦禅《远瞩》 1978年


齐白石的独具慧眼,看中了李苦禅的艺术才华。纳于门下,视为知己,并励其志曰:“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世间是无鬼神也!”


当过地下党,入狱受苦!


李苦禅双鹭作品《双禽白荷》,1963年


在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会,李苦禅半天学习法语和绘画,半天从事机件加工之类的实习。在机件加工车间,他结识了一位湖南湘潭的同学,两个人都是农家子弟,相处无忌。

这位同学就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零工、当“书记”的毛润之,也就是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北京后,他誓不为敌服务,辞去一切职务,住在柳树井二号凌家,靠卖画为生。他不少学生和朋友是党的地下工作者。他的家也成了党的地下转送站。


李苦禅40年代作品《英姿》


他不仅为党收集和传递情报,家中还掩藏过被日伪通缉人员。1940年5月21日晨,日本宪兵队以私通八路的罪名将他逮捕,关在地下刑讯室中。

李苦禅在此受尽了酷刑,皮鞭抽,棍棒打,烙铁烫,杠子压……他仍然坚贞不屈,破口大骂日本侵略者,后被押入了死牢。但最终因证据不足,当场释放。


李苦禅1964年作品《霜叶委地、群禽栖之》


新中国建立后,北平艺专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不料学院个别领导给李苦禅以不公正的待遇,让他“半工半教”,后来竟调离教师队伍,当起了工人,每月只发12元工薪,朋友叹气:“苦禅,苦禅,你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苦’呢!”

在凌子风的提醒下,李苦禅给昔日同窗毛泽东写了反映自己情况的信,1950年8月26日,中央美院徐悲鸿院长收到了毛泽东的来信:“悲鸿先生:有李苦禅先生来信,自称是美术学院教授,生活困难,有求助之意。此人情况如何,应如何处理,请考虑示知为盼。”


李苦禅30年代作品《松下苍鹭》


几天后,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又去会见了李苦禅,不久,苦禅的教授职务恢复了,工资由12元提到62元。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李苦禅又挨斗受批,吃尽了苦头。


儿子被妻子情夫所害,情路困苦!


李苦禅和第三位妻子李惠文


李苦禅一生3次结婚。娶第一位夫人肖氏时还在聊城省立二中读书,时年16岁,小肖氏6岁,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甚感情。肖氏体弱多病,1927年在家乡为他生下一女后病故。

第二次婚姻颇具传奇色彩。那是1928年冬天,齐白石门下收了一位女弟子凌嵋琳。她出身书香门第,苗条秀美。


李苦禅的第二任妻子凌嵋琳


凌嵋琳毕业于中国第一国立美术学校,一向自恃才高,但对眼前这位耳闻已久的刚正朴实的山东大汉,怀有英雄般的敬重和深深的爱慕。


凌嵋琳


凌嵋琳经常到李苦禅创立的“吼虹画社”里来。开始,她是来向师兄请教画艺,帮他整理画案,收拾房子。一次,凌嵋琳见李苦禅在专心作画,鼓足勇气说:“师兄,请你给我画一对鸳鸯吧!”

“怎么,你要办喜事啦?”

“谁说的?”凌嵋琳粉红的脸那会儿变得绯红,“画鸳鸯就得办喜事么?我喜欢鸳鸯,它们亲亲热热,白头偕老,人世间要是都能像它们一样那该多好呀!”李苦禅顿时懂了师妹的“小心思”。


李苦禅1932年作品:水禽墨戏


1928年仲秋,李苦禅与凌嵋琳在一片祝福声中幸福地结合了,然而,也许那番关于雄鹰与鸳鸯的对话映照出的人生观的不同,婚后,苦水中长大的农民儿子与书香门第出身的凌嵋琳的差距显得越来越大了。

凌嵋琳感到越来越乏味,当初笼罩在李苦禅身上的让她感到神秘炫目的光环没有了,她现在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土得只会说“俺”的李苦禅。


李苦禅1979年的大写意巨作《远瞻山河壮》


1934年秋,李苦禅忽然接到一封匿名信,打开信封一看,是两张剪报,一张是离婚启事:“凌嵋琳与李苦禅因志趣不合,夫妻感情实难维系,特此登报离婚。”一张是结婚启事:“张若谷与凌嵋琳已于上周正式结婚,组建家庭。至亲好友不及一一通知,特此敬告。”

苦禅的心被这两则启事撕碎了,他立即去请假准备回北京,苦禅打算去济南找妻子的情夫张若谷算账,并救出自己的孩子李杭与李京。


李苦禅1954年作品《荒渚水禽》


第二天李苦禅乘火车到了济南,抱起正在哭泣的三岁半的儿子李杭,又听到里屋一岁的小儿子拼命啼哭,便放下李杭跑进里屋拽了条夹被裹起了赤身的小李京。李苦禅一手抱着一个孩子离开了济南。

万没想到小李京的睾丸上被禽兽不如的张若谷扎了一个洞,没到北京就死去了。


李苦禅与李苦禅儿子李燕


这次长达6年的失败婚姻对李苦禅的打击很大。他心灰意冷,很长时间不愿谈及感情之事,直到8年后的1942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后来的终身伴侣李惠文。


晚年的李苦禅与夫人、儿子在画室合影


当时,24岁的李惠文刚从德州博济医院高级护士学校毕业。她出身贫寒,文静漂亮,是济南画家李省三的养女。相同的命运、同样的苦出身把他俩的心拉近了,认识半年后,他俩就结合了。

这场平实、自然的婚姻如李苦禅笔下的大写意那样,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终结。


笔耕不辍,学艺刻苦!



李苦禅一生痴心于绘画,他把禅与画、中与西结合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探索自己独特的画风,得到了齐白石的赞扬。

齐白石1924年在李苦禅的一本画册上写道:

论说新奇足起余,

吾门中有李生殊。

须知风雅称三绝,

廿七年华好读书。

还送给他一方“死不休”印章,要李苦禅“丹青不知老将至,画不惊人死不休”。


李苦禅创作


李苦禅苦练大写意花鸟,他的作品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实践中出新,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八哥、鸬鹚、鹰等题材,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炼鲜明的独特风格。


《白鹭》


李苦禅画的鹰极其动人心弦,在他的笔下,鹰的眼睛棱角分明,洋溢着一种逼人的英武之气。李苦禅先生画的鹰,被公认为是难得的画中精品。

对于自己画的鹰属于精品之说,李苦禅先生却并不满足,他说:“画有精品,有神品。精品可以功力得之,神品则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而功力即具者亦不可必得。”


李苦禅鱼鹰力作《赤峰白羽图》


李苦禅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国画宗师,是因为他以书入画,凭借几十年的碑学功夫书写出浑厚拙朴的线条,使人一眼就可以识别出“这是李苦禅的画”。

李苦禅尊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将中国“书画同源”的概念更加具体、准确地表达出来。他一生都在练习书法,直到逝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临写颜真卿的《画赞帖》。



读李苦禅的画,侯一民评价:“有一股雄强之气,刚毅之气。”现在看来,这种感觉就是来自李苦禅对中国文化架构的认识,来自对中国哲理的认同、对其他传统文艺的研习与修养!


李苦禅作品欣赏


《湖边之景》


《泼墨风竹苍鹭》


《青松白鹭图》


《墨荷苍鹭图》


《荷塘野鹭》


李苦禅花鸟作品《落雨》


李苦禅花鸟作品《濠上之乐》


李苦禅花鸟作品《竹与鸟》


李苦禅创新作品《枯梅仙花堪祭腊》


李苦禅花鸟作品《雄鸡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松荫》


李苦禅花鸟作品《葡萄双雀图》


李苦禅荷花作品《迎朝晖》


李苦禅花鸟作品《红梅怒放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仙姿劲节》


李苦禅被摹录最多的作品《荷花翠鸟》


李苦禅花鸟作品《晨雀图》


李苦禅的鱼作品《海鳞潜底》


李苦禅禽鸟作品《鸳鸯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木笔纪留啄木声》


李苦禅的墨鸡作品《泼墨鸡竹图》


李苦禅葡萄作品《篆意》


李苦禅的蟹作品《秋景》


李苦禅静物作品《插了梅花便过年》


李苦禅菊花作品《重阳声色》


李苦禅荷花作品《荷塘翠羽》


李苦禅静物作品《鲜如玉笋》


李苦禅荷花作品《清气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五月枇杷正满林》



李苦禅瓜果作品《水墨写瓜》


李苦禅花鸟作品《墨荷双翠》


李苦禅花鸟作品《过秋图》


编后语:

李苦禅常言:“字画如其人,艺术及人品之体现,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

他的一生劫难环生,备历艰辛,但始终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执艺不辍,及至老年。他是一个充满浪漫的革命热情的爱国志士,更是一个笔耕不辍奋斗不息的国画大家!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