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嘉定三朱:祖孙三代创造竹刻传奇

2017-10-23   1982次浏览

文人竹刻始于何时?

工艺美术界公认的观点,就是明代朱鹤的出现,标志着文人竹刻正式登场。朱鹤的竹雕具有开创性,创立了“以画法刻竹”的设计理念,使竹刻的艺术水平和书画韵味大大提升,传统竹刻开始跨入文人艺术的殿堂。

朱鹤开创的竹刻新风,后人称之为“嘉定派”。自朱鹤开始,祖孙相传,出现了三代名家。后人所称的“嘉定三朱”,即指朱鹤(松邻)、朱缨(小松)、朱稚征(三松)祖孙三人。


嘉定三朱:朱松邻


朱鹤,字子鸣,号松邻。嘉定(今属上海)人。活动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刻竹擅长深刻法,为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


明晚期 朱鹤 竹根雕五子戏弥勒

宁波博物馆藏


朱鹤竹刻的传世品极少,一件五子戏弥勒竹刻极具代表性,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对这件作品做过专题报道。这件圆雕作品形象生动,雕刻五个童子攀爬于弥勒身上,意态十分顽皮。背面布袋处阴刻隶书“松邻朱鹤为静悟和尚戏作于九华山白云洞”。


明中晚期 朱鹤 竹雕松鹤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另一件代表作品的是南京博物院珍藏的《高浮雕松鹤笔筒》。这件作品将笔筒的整个筒体雕刻成古松的主干,虬枝附丽而生,松针规整而古拙。枝上立双鹤,互为俯仰顾盼之姿。刀法用高浮雕,色泽已呈暗紫。


明中晚期 朱鹤 竹雕松鹤笔筒(背部阴文)

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刻于松皮脱卷露木之处,阴文行楷五行:“余至武陵,客于丁氏三清轩,识竹溪兄,笃于气谊之君子也。岁之十月,为尊甫熙伯先生八秩寿,作此奉祝,辛未七月朔日,松邻朱鹤。”


嘉定三朱:朱小松


朱缨(1520-1587),字清父(甫),号小松,人称“小松先生”。朱鹤子。书法工小篆及行草,作画长于气韵,刻竹师承家法,名著一时。有诗集《小松山人集》一卷传世。


明晚期 朱小松 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上海博物馆藏


朱缨的文学艺术修养既高于其父,故而竹刻技艺也更胜一筹。在他的作品中,最有名的是《刘阮入天台香筒》。这件香筒于1966年4月出土于上海宝山县颜村镇的一座明代墓葬,墓主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朱守城夫妇。

香筒通体画面层次丰富,古松盘曲,山石嶙峋,松下有美女与老翁席地对弈,另一老者支颐旁观。山石间洞府半开,一仕女手执纨扇,面带微笑,戏逗双鹿。作品布局严谨,雕技高超,令人称绝。


明晚期 朱小松 竹根雕佛手

故宫博物院藏


佛手用竹根雕成,呈并蒂折枝式,以曲直、深浅的刀法变化将佛手的姿态表现的惟妙惟肖。特别是佛手果皮的处理,棕点麻皮的肌理效果非常逼真。


嘉定三朱:朱三松


朱稚征,字叔子,号三松,可能生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前后,卒于明末。活动于明万历、天启年间。朱缨子。较全面地继承了家族的雕刻技艺。

《竹人录》记述他“性简远,善画远山、澹石,丛竹、枯木,尤长画驴。其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所刻笔筒及人物臂搁、香筒,或蟹,或蟾蜍之类,当时即已宝贵。”

嘉定“三朱”擅长深刻浮雕、透雕和圆雕,由朱松邻开创,至三松技法愈精,臻于完备。这种技法也是嘉定竹刻的主要传统技法。


明晚期 朱三松 竹雕和合二仙乘舟

故宫博物院藏

明晚期 朱三松 竹雕渔翁

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朱三松 竹雕仕女图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朱三松 竹雕高士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明万历 朱三松 竹雕高士图笔筒(拓片)

上海博物馆藏


清人金元钰在《竹人录》评述“嘉定三朱”的竹刻艺术:“朱氏擅名竹刻,比之山阴父子,虽羲、献自有分别,然源流一也。大抵花鸟规抚徐熙写意,人物、山水在马、夏之间。画道以南宗为正法,刻竹则多崇尚北宗。盖以刀代笔,惟简老朴茂,逸趣横生一派,最易得神也。”这可看作对朱氏一门“以画法刻竹”风貌最中肯的评介。


明 朱三松竹雕春闺幽思笔筒

苏州博物馆藏


晚明 三松款竹雕窥简图笔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晚明 三松款竹雕窥简图笔筒(拓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嘉定竹刻作为一个艺术流派,最大的特点并不是技术层面的深刻透雕,而是文人的介入和作品的文化气息,自此数百年间中国文人与竹雕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成就了竹雕艺术的发展。

来源:  古天一拍卖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