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器競賣」是位于日本大阪的古美术拍卖公司,主营茶香道具和日本幕末明治时期的工艺精品。依托专业的经营团队、资深的专家顾问,以及与私家美术馆、收藏大家的良好协作关系,和器競賣自2019年开办第一届现场拍卖会至今,历时四载,十余场拍卖会,在日本古美术业界稳扎稳打,以门类广、品质高而深受好评。
「和器競賣」精心筹备的和器壹佰2023拍卖会将于6月5日进行预展,6月6日至7日在大阪千里阪急酒店2F水晶廳举行拍卖,联拍在线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本次拍卖分为「日本古美术专场」、「中国古美术专场」和「特别出品拍卖会」,推出近500件中日艺术品。中国艺术品部分由大清光緖年製 赤絵鹿頭尊领衔,呈献明清瓷、老窑瓷、唐三彩、茶道具、漆器和佛造像在内的各门类精品。日本艺术品部分则坚持一贯的名家大师路线,当中包括龍文堂和金寿堂两大堂口的经典之作。
和器壹佰2023拍卖会日程
- 地点 -
日本·大阪 千里阪急酒店 2F 水晶廳
- 预展时间 -
6月5日
日本古美術專場、中國古美術專場,及特別出品共计约500件拍品全品现场展示。
- 拍卖时间 -
日本古美術專場
6月6日 10:00~
中國古美術專場
6月6日 15:00~
*如有超時,依次順延
特別出品
6月7日 10:00~
*均为北京时间
此品器型碩大,斂口,垂圓腹,圈足,頸肩部飾對稱鹿頭耳。通體施白釉,釉面平滑亮青,發色雋美亮麗,胎釉溫潤瑩白,器身繪靈蝠、祥雲等景物,寓意福壽綿長,春秋不老。作品佈局稀疏有致,描繪細膩生動傳神,施彩鮮麗濃厚。鹿頭尊又名「天祿尊」,始於清康熙,因器形倒置似鹿頭故而得其名。此鹿頭尊線條優美飽滿,構圖雖繁縟而不失疏朗,畫工細緻認真,造型凝練大氣,端莊考究,繪製工麗精緻,極為難得。這件三足鍑,侈口外翻,卷沿圓唇,短頸微束,豐肩略斜,圓鼓腹,圜形底,下設獸爪三足,上承斗笠形蓋,頂設圓紐。蓋及肩部飾凹弦紋。造型渾圓飽滿,裝飾精緻華美,三足挺拔有力,大氣規整,彰顯大唐盛世別樣風韻。鍑身釉色斑斕,藍、黃、綠、白、褐各色相互交融浸潤,暈染流動,浮光掠影。釉不及底,積釉處呈現熟褐色調。 尤為難得的是鍑身帶藍釉,堪稱極品。民間有雲:「三彩掛藍,價值連連。」唐三彩出土雖多,掛藍釉者卻頗為少見。據考證,藍釉呈色劑為鈷,所用原料應為唐代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數量極微。且藍釉陶瓷燒制、上色難度極大,藍釉唐三彩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與藝術價值。這件三足鍑,還採用了胎上帖花的方法。貼花是在器胎上粘貼模印製作的浮雕圖案紋飾,然後整體施以彩釉統一燒制,這種工藝更加凸顯立體裝飾的效果。肩部一周等距離裝飾葉狀貼花。腹上部略下則間飾獅形貼花,呈浮雕狀,幼獅模樣,圓眼豎耳,大嘴怒張,翹尾稍卷,昂首奔騰,額、鬢、頸、胸、腿、尾等處均有長短各異的體毛,造型誇張,動感強烈。色彩斑斕,相互交融,錯落有致,層次分明。釉不及底,露出陶胎,質地潔白,細密堅致。此為雙峰駝,由長安通向西域的絲綢之路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交通紐帶,具有「沙漠之舟」美譽的駱駝既是往來商客的坐騎,又是商品物資的運載工具。這件三彩駱駝置物身高近58公分,形體高大,引頸張口,四肢挺拔。神情刻畫準確,釉色明亮,堪稱唐代大型動物雕塑的佳品。影青瓷,乃宋、元時期產自南方的一種青白瓷,其胎體緻密潔白,釉質含鐵元素較少,焙燒後的釉色白中泛青,釉薄質細,光澤晶瑩。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有記:「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影青瓷色澤淡雅,合白瓷之淡雅寧靜,融青瓷之明豔動人,晶瑩如玉,似白似青,加之瓷胎薄如紙張,刻紋迎光,胎體內外可見。上施青釉,幾近脫胎。以指輕彈,出聲悅耳。世人稱影青瓷「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最妥帖不過。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醉花陰》中有「玉枕紗櫥」之句,此玉枕所指即為影青瓷枕。這件影青刻花唐子紋缽,侈口,碗口下漸收,斜直壁,呈斗笠狀,圈足微內收,素底,胎體細密堅實,薄膩至極,器形簡潔挺拔,清秀剛毅。通體滿施影青釉,釉質肥腴潤澤,釉下紋飾清晰,釉面晶瑩剔透,釉色淡雅清潤,畫面刻畫清晰流暢,渾然天成,令人見之難忘。宋代雕漆藝術迎來真正的發展期,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明黃成《睬飾錄·坤集·雕鏤第十·剔紅》中有記:「剔紅,即雕紅漆也。宋元之制,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可以得知宋代的工藝水準之高。這件剔紅圓盤,直徑18公分,充分體現了宋代剔紅漆器繁複、精湛,高超的工藝。從斷紋處細加考察,堆積厚實,髹漆不下百遍,古時,僅髹漆這一道工序,必需待一層陰乾後,方可加層,可知製作一件剔紅器的煩難。此盤面剔刻麒麟等神獸,紋飾設計巧妙,寫意中極饒工細匠心,與宋人花卉畫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內外壁則剔刻祥雲紋裝飾之。剔刻用刀果斷、犀利,遺存了唐代「刀法快利、鋒棱畢露」充滿張力的美感和特色。尺寸:H 12cm,W 13.2cm,D 7.5cm元代龍泉窯並未簡單地繼承宋代的器型。此時的龍泉窯青瓷與南宋相比,變化萬千的裝飾取代了宋代溫潤如玉的釉色,雄渾飽滿的造型替代了南宋的古樸典雅。這件青瓷爵仿青銅器造型,元代模印三足爵杯,胎質粗厚堅致,胎色白中閃灰,蔥綠釉色,施釉較厚,具有很強的玻璃質感。雖然製瓷略顯粗糙,但是顯得乾淨俐落,樸實自然。高足杯外觀雅致,實用便捷,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其上為碗形,下有高柄的造型,給遊牧民族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受蒙古族飲食文化的影響,它逐漸成為一種酒具,因置於手中便於在馬上飲酒,又稱為「馬上杯」。高足杯在元代極為盛行,從考古發掘來看,南北窯口皆有高足杯出土,但就元代高足杯來說,以江西景德鎮窯和浙江龍泉窯為多,其中,景德鎮窯的產品最為豐富。元代,景德鎮逐漸發展為全國制瓷業的中心,景德鎮禦窯廠承接官窯定制任務,所制罕見「卵白釉」成為元代官用瓷器的代表。元人尚白,尤其偏愛乳濁失透的卵白釉瓷。而元代卵白釉瓷中的上品當屬「樞府瓷」,即元朝最高軍事機關——樞密院的定制瓷。與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樞府瓷稀有且精緻,修足規整,足底無釉,胎體厚薄適中,多有印花裝飾,除了寓意吉祥的纏枝紋外,還有精細的雲龍紋,龍呈五爪,屬宮廷用瓷。元代卵白釉瓷的出現,為景德鎮官窯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這件馬上杯,杯身敦厚似碗狀,下承長柄小圈足,釉色瑩潤,胎體厚薄適中。器之白華,至純至簡,見證千百年來的興衰與繁華。器身暗刻「康用」,並有龍紋裝飾,品質上乘,當為元代白釉瓷中上佳之作。尺寸:H 28.8cm,直径 19.2cm(不含台)明德化窯白瓷之所以能夠名揚海內外,明時湧現出一批能工巧匠,其中由以何朝宗最為出色。何朝宗又名何來,是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的著名雕塑家,擅長木雕、塑雕,尤其精於後者。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種技法,結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長,形成獨具一格的「何派」藝術。這件尊式花瓶,器型規整,釉水肥潤,如脂似玉,線條清晰簡潔,紋飾精美流暢,完美無瑕,惹人喜愛。有「何朝宗」款。鳳紋碗大撇口,斜直腹,小圈足,胎白質堅,胎體輕薄,規整,無絲毫變形現象,釉面均勻。藍底白花,藍白映襯,清新雅麗。鳳紋構思新穎,生動形象,工藝精湛,優美富麗。碗底有「大明成化年制」款。明崇禎青花人物故事笔斗,囗微撇,直筒身,平砂底。器外囗沿和近底部用暗刻花紋裝飾,器身繪人物紋,釆用通景式的構圖佈局,描繪了一幅人物活動的場景,畫面中有官人、侍從,場景配有芭蕉樹、合歡樹,還有山石、草叢。從畫面內容看,描繪了一幅新官走馬上任的畫面,暗示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仕途觀念,用以鼓勵學子刻苦學習。這件明晚期青花鹿圖大缸,紋飾細微堪比康雍瓷,動物與景色層次豐富:山巒疊嶂,浮雲溪流,井然有序;松石掩映的岸邊群鹿或奔跑嬉戲,或覓食小憩,神態各異,充滿著生機勃勃的氣象。本品取碧玉為材精心雕琢,玉質細膩如脂,色澤清透碧綠,觸手溫潤舒適,包漿醇厚,胎體堅薄。玉碗敞口,弧腹,內壁掏空,圈足。造型簡潔規整,雅致高貴,器形飽滿,線形柔暢,打磨精到,拋光細膩,收藏級重器。碗底有款「乾隆年製」。尺寸:H 10.5cm,W 11cm,D 6cm(含台)這件香爐為清代製品,為元寶形,秀氣富貴,圓潤可愛。香爐以白玉籽料雕刻而成,玉質油潤滋膩,白如凝脂。蓋起象鼻鏤空狀鈕,器身两侧象鼻雙耳各套一活環,佈局均衡。整件作品周身飾精美紋飾,掏膛規整。飄逸空靈、精緻柔美,尽显玉石溫純柔雅,帶紫檀底座,大氣沉穩,彰顯皇家風範。尺寸:H 19cm,W 13.5cm,D 10cm清代受乾隆皇帝好古之影響,是以仿古之風盛行,蔚為風尚,仿早期青銅器製作的各種玉器為數眾多,均工藝精細,氣息古雅。碧玉爐腹部圓碩,兩側對稱安龍首方耳。香爐底座與爐蓋則以銅胎施琺瑯彩製成,胎骨細緻堅致,釉質光潔瑩潤,琺瑯繁複綿密、蟠曲虯結、線條設色極具裝飾特點。整件作品器型端莊古雅,精工細作,線條流暢,格調奢華,實為文房佳品。尺寸:H 17.8cm,W 13cm,D 9.8cm佛像頭戴尖頂風帽,雙手置於胸前,雙肘部外側各有一盛開蓮花,結跏趺坐於仰覆蓮花座上。整像鑄造精美,鏨刻細密工整,通體鎏金細緻厚重,古雅莊嚴,為造像之精品。
中川氏,金工世家出身,先代勝繼之子,被譽為明治時期金工界的無冕之王。別號:錚錚舍,山光堂。日本明治金工無冕之王正阿弥勝義,作品種類繁多,創意無限,向來是各國藏家追逐的明星。這件松竹梅圖象嵌香爐,風姿綽約,典雅精緻,其間更藏有大師無數巧思。爐身象嵌雲松片片,枝繁葉茂,松枝連連。自上方俯視香爐,儼然一朵香梅綻放,五瓣梅花身形飽滿,色澤鮮豔。香爐爐蓋則以高超工藝鏤空成茂密翠竹,竹節與竹葉皆盡細細刻畫,脈絡分明。在大師巧妙構思與超絕工藝之下,歲寒三友相依相伴,自成一景又相映成趣,實在令人愛不釋手,堪稱極品。附共箱,底有刻銘。尺寸:H 17.8cm,W 17.5cm,Φ 14.5cm;558g黑瀨宗世,鐵打出工藝巨匠,山田宗美門下頭牌弟子。10歲未滿便進入山田宗美門下,直至宗美過世逾二十載,承繼師技,習得宗美絕世神技,潛心專研鐵打出創作,所出作品與其師相比也是不遑多讓。江户時期以來,將不同材質結合製成精美茶具,成為金工師完成自我挑戰的里程碑。鐵包銀尤其需要作者具備多方面的金工技藝。鐵打出的外襯,因鐵的極低延展性需反復鍛錘、延展,純化雜質方可成形,而後再製作銀質內襯,兩者貼合後再同時錘鍛,如此繁瑣的工藝需要匠人極高的技藝功底和極大的堅韌耐力。細觀鐵質部分,古風濃厚,造型流暢,壺身和提手上的蝕痕設計巧妙又不留痕跡,壺身下半部鐵質與銀地完美融合,過渡自然,質地勻稱、線條流暢,突顯作者深厚功力和超群技藝。黑瀨宗世身為山田宗美的愛徒,跟隨大師修業20餘年,精心研習,製壺技藝爐火純青。宗世流傳世間的作品數量不多,且多為花瓶、置物等。本次和器壹佰拍賣會,我們尋得宗世所制這柄鐵包銀湯沸,不禁眼前一亮。宗世出於對恩師的敬仰與懷念之情,曾仿製宗美的作品製作過鼠置物、布袋和尚置物以及香爐等鐵打出作品,而此類鐵包銀湯沸尚屬初見,極有可能是宗世所製唯一一把傳世湯沸。尺寸:H 26.5cm/Φ 20.5cm;3724g山田宗光:幕末-明治時期的鍛金家。加賀(現石川県)出身,通称五郎平,山田宗美之父。山田家族世代以刀工為業,宗光為九代目,幼年跟隨其父永世學習加賀象嵌技法。值得一提的是,山田宗光不僅隨其父八代永世學習甲胄和象嵌鐙的製作工藝而繼承家業,更親赴江戶拜入明珍家門下學習鍛金工藝,因其技術出色而被允許使用明珍加賀分派的稱號。我們有理由相信,明珍與山田兩大世家的絕技,在山田宗光身上合二為一,產生了劇烈的碰撞。果然,明治維新之後,宗光高超的鍛金技藝發揮在花瓶、置物等裝飾品領域。驚人絕技所出製品屢屢斬獲大獎。1881年第二回內國勸業博覽會獲得銀獎,1893年美國芝加哥萬國博覽會獲得優等獎,1897年第四回內國勸業博覽會獲得三等獎,其作品被選為宮內省御用品。同年所製作金銀象嵌高腳香爐作為國禮獻給俄羅斯帝國尼古拉皇太子。
這件香爐,器型莊重典雅,古色古香,令人賞心悅目。香爐敞口,腹部微收,下承三足,爐蓋與爐身完美契合,融為一體。香爐鐵肌細膩平滑,質地均勻。鐵地之上以金銀象嵌唐草紋等花草紋飾,生機勃勃,寓意吉祥。並有數只彩鳳躍然爐上,神鳥光華瀲灩,身姿傲然,超絕象嵌功力盡顯。
香爐一足有銘「山田宗光造」。附收藏箱。作品登載於【SOBIYAMADA】鐵打出名工山田宗美展 書中。
【SOBIYAMADA】鐵打出名工山田宗美展
尺寸:H 22cm,W 18.5cm,D 16.2cm;2500g龍文堂為日本鐵瓶知名堂號,亦是日本鐵壺史上第一家採用脫蠟法精鑄鐵壺,在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名望影響日本及歐洲長達百餘年。龍文堂的老鐵壺日本國家博物館、縣立博物館及民間皆有所藏。創辦人初代四方龍文為丹波龜山藩士,其子四方安之助(即初代龍文堂)繼承名號後,以脫蠟法精鑄鐵壺,一舉成名,從而奠定了龍文堂在鐵壺史上的地位。四方龍文之後的龍文堂歷代傳人通稱安之介。至六代安之介時,龍文堂達到鼎盛時期,多次參加國內外頂級博覽會並屢獲大獎。龍文堂安之介所製寶珠形鐵壺,造型沉靜穩重,風雅無邊,銅質壺蓋典雅厚重。壺蓋與提梁之上,以金絲象嵌同款紋飾,富貴典雅,相映成趣;銅質球形摘鈕雅緻精巧;壺身佈荒肌紋,肌理均勻,質地厚重;壺嘴簡約古樸,弧線精緻,水徑通暢,斷水爽利。壺身有銘「龍文堂造」,壺蓋有款「龍文堂造」並花押,附共箱。尺寸:H*19.8/W*17.5/Φ*15.2cm;1862g姥口形鐵壺,鐵壺型製之一,壺口周圍較高,向內有少許回落。姥口又稱祖母口,無牙老婆婆口,鐵壺壺口周圍隆起,像極沒牙的老婆婆嘴巴的樣子,故又稱祖母口。此件鐵壺,質地厚實,壁厚素肌,滄桑質樸。三彎流線條優美。肌地紋粗狂生動,顯露淡淡歲月痕跡。壺嘴,壺身,提梁,一氣呵成,盡顯渾厚氣息。古銅蓋造型,與壺身之韻味相輔相成。提梁上鑲嵌金菊朵朵伴吉祥紋飾,工藝細膩,精湛燦爛。花苞摘鈕,生動形象盡顯搭配之妙,堪稱龍文堂安之介代表之作,收藏佳品。壺蓋與壺身皆有「龍文堂造」款,附共箱。
金寿堂是京都鐵壺重要堂號之一,與龍文堂、亀文堂、光玉堂、雲色堂並稱京都鐵壺五大堂號。金寿堂除了經營時間久、產量多等原因外,更因其高雅素潔的製作風格、製作精美的壺體、穩定的品質而聞名。
金寿堂在江戶時期便開始鐵壺的象嵌工藝製作,其創始人雨宮宗兵衛更是與同時期的龍文堂安之介堪稱一時瑜亮,二人初期手法如出一轍,壺器外觀也相當接近。後來金寿堂慢慢轉變風格,運用金、銀、銅等不同金屬素材象嵌或浮雕紋樣于壺身或壺把上,彰顯其獨具一格的創作手法,所作鐵壺技法工整,挫金挫銀的象嵌特點,極盡珍貴華美。
金寿堂出品深受歐洲貴族階層的喜愛,現在歐洲的亞洲民藝館還收藏著金寿堂的作品,由此可看出金寿堂的歷史地位。
尺寸:H 20cm,W 15.5cm,Φ 14cm;1280g這柄鐵壺,器型端莊穩健,壺身以金銀鑲嵌工藝,細膩如繡刻畫出金龍出海的盛大場面。手法活潑生動,刻畫精准逼真,但見滔天巨浪中,神龍寬鼻卷須,齜齒瞪目,身形矯健,龍爪有力,莊重威儀,氣度不凡。壺蓋繪製彩鳳紋樣,神鳥翩翩,精緻絢爛。提梁以同樣的工藝手筆刻畫修飾花卉等吉祥圖案,絲毫不減細節之美;流嘴優雅美觀。作品呈現出一派低調奢華之美,線條交錯,繁而不亂,令人歎為觀止。瓶身有款:金寿堂造。尺寸:H 21cm,W 17.1cm,Φ 15.3cm;1592g這件鐵瓶採用丸型,搭配三彎壺嘴,器型端莊,穩重大方。鐵質肌理清晰,出水流暢。壺身以金銀象嵌精美文案,更於多處開窗,將京都名景悉數收入,亭臺樓閣、青松流水、山間鳥居、林中別墅,刻畫得細緻入微,精緻風光躍然壺上,令人對盛京美景心生嚮往。把手上亦有金絲象嵌回形紋,福壽綿長,寓意吉祥。壶身有銘「金寿堂造」,附共箱。11世中川浄益造 南鐐花草彫湯沸 竹雲斎籐角巻手(二重共箱)
尺寸:H 22.5cm,W 19.7cm,Φ 17cm;854g中川淨益家族的製器歷史已達數百年,這件作品由11世中川淨益做造。淨益選用上乘銀質,運用中川家獨特的造色技法,打造瑰麗色彩。壺身採用望月形製,典雅端莊,溫婉如月。作者在壺身雕刻可愛花草紋樣。牡丹雍容華貴,水仙秀雅含羞,錦菊迎風綻放,各自風姿綽約,神采飛揚。尤為難得的是,銀壺提梁上,得大家竹雲齋以藤編蓋覆其上,既方便茶人使用,更增添一番神韻。壺蓋有款「淨益造」。中川浄益造・篠川篤興鐫 東本願寺赤銅穂家銀香炉 双蓋 水滴付(二重共箱)尺寸:H 6cm,W 6.5cm,D 5cm;141g中川净益家族製器超400年,傳承十一世,金屬工藝品以精巧的茶具為主,均承載非凡的金工絕技。篠山篤興,大月派優秀金工匠,曾接受德川家委託為將軍佩刀做金具雕刻;亦曾為孝明天皇製作短刀金具,從而得天皇御賜一行斎斎號。東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教派真宗大穀派的本山,建於十七世紀,是日本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寺內藏有許多國寶級的佛家經典。這件香爐由中川淨益和篠山篤興兩位金工大師共同創作,並與東本願寺淵源頗深,實為難得一見之精品。銀香爐器型秀雅清麗,下承四足,身形圓潤,肩帶獸首環形雙耳,身刻唐草紋,一面刻「花展熏風香益清。篤興刀」,一面為山石幽蘭圖,大師刀法精湛,聊聊數筆,便將山石嶙峋,幽蘭身姿刻畫得惟妙惟肖,神韻盡顯。爐帶雙蓋,並附純銀龍首水滴,俱為精心打造,神工天成。爐底有款「淨益造」。竹根雕是一門以竹根為材料進行雕刻創作的獨特藝術,選材第一,立意第二,雕琢第三,經過特殊的工藝處理,竹根雕不再像竹子那樣易於開裂,長期把玩會形成古樸包漿,可以保存千年不壞。佛手,屬芸香科香櫞的一個變種,果皮粗而厚,可入藥。文人將之置於茶几案頭,香氣四溢,滿室清芬,更與「福壽」二字諧音,受到世人追捧。這款根雕以一段實心堅實的竹根為材,依照竹根天然形制,將佛手雕雕琢得惟妙惟肖,彎折掩映,深淺多變,從不同角度觀賞皆有不同效果,佛手造型優美奇特,包漿溫潤,極具古典天然意趣。牛角雕是一種將牛角雕製成各種生活用品或工藝品的技藝,歷史悠久,保存至今的牛角雕刻工藝品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人們常說的「竹木牙角」四大雕器中的「角」,說的就是牛角。由於牛角材質極為少見,且質地堅硬,每一件牛角雕刻作品的誕生,都是對手藝人的技藝和設計靈感的「雙重考驗」——受牛角形狀彎曲以及牛角本身條紋和顏色的影響,牛角雕只能因材施「雕」。牛角雕刻藝術品歷來受到人們的追捧,被譽為古器物中的奇珍異寶。由於年代久遠的牛角會被侵蝕,目前流傳下來的成品少而又少。如今,牛角雕以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極富藝術欣賞價值和經濟價值,且增值空間較大,是雜項收藏中的上品收藏對象,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市場前景。這件丸雕鮭魚,顯示作者極為深厚的雕刻功力,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刻畫細緻入微,堪稱上佳之作。日本印章文化所受影響主要來自於中國。日本國內現存最早的印章是西元57年由後漢光武帝所赐「漢委奴國王」金印。西元7世紀,公文書中對「官印」的使用做出明文規定,日本開始系統性地吸收印章文化。鐮倉幕府時代,宋代文人印和禪宗一起傳來,深受上層貴族階級歡迎。彼時,日本印章仍為貴族所用之物。自江戶時代起,印章開始大規模在民間使用,印章文化正式在民間盛行。這件骨制印章為圓柱形,印面中心一個醒目的陽文「寶」字,兩側附小字。印紐造型依着材質天然形狀,雕刻成一隻小獸,神態憨厚莊重,惹人喜愛。整件作品構思新奇,線條流暢,雕工精緻,刀法合宜,渾然天成。印章雖為骨質,然經年累月,久為把玩,包漿濃厚,幾近玉化,難得一遇。尺寸:H 14.2cm,Φ 11.8cm;375g明治時期,大量七寶工藝品出口歐美,並深受世人喜愛。其中最頂尖的七寶製作工匠當屬並河靖之。「京都並河」之名更是漂洋過海盛名在外。並河靖之(1845-1927),帝室技藝員。武藏國川越藩出生于武士家庭,1855年被青蓮院宮侍臣並河靖全收為養子,改姓並河。明治3年前後在京都設立七寶工廠。他研發出黑色透明釉,並將梶常吉的有線七寶技術與金銀線掐絲技巧巧妙結合,所制作品獨具特色。並河靖之曾向多位名師學習七寶技藝,並不斷改良七寶釉料。1900年作品參加巴黎博覽會並被皇室收藏。2008年並河靖之紀念館所藏141件作品和圖片以及系列工具等相關物品,以「並河靖之七寶資料」為題被列入「國家註冊的有形文化財」。並河靖之所做這件七寶香爐,造型典雅秀麗,古意盎然,爐身釉料細膩通透,輕泛點點幽光。大師施展精妙的金銀掐絲工藝,在爐身繪製山水圖,但見崇山峻嶺間,一橋飛架峭壁之間,山間草木繁盛,橋下曲水迴旋,無不細細刻畫。畫面意境深遠,濃淡相宜,動靜結合,引人入勝。作品佈局巧妙,工藝精湛,神韻旖旎,實為佳作。爐底有「京都並河」款。
尺寸:箱 H 33.5cm,W 42.5cm,D 19cm印籠是古代日本男性在和服上佩戴的一種具有收納功能的物件,搭配根付和緒締懸掛在和服的腰帶上。這組印籠共16件,俱為蒔繪工藝製成,方寸之間,蒔繪金粉播撒其間,展示文房雅玩珍貴華美。松亭江川風景雅致,夏日松竹納涼清歡,桐花紋飾寓意美好,雖然主題各不相同,卻濃縮了一個時期的東方文化和藝術,經歷了百年歲月沉澱,仍華美不凡,於手中細細把玩,更能體會東瀛匠人的精細匠心與獨特審美意象,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尺寸:H 11.6cm,Φ 10.5cm;410g閻羅王,亦稱閻魔王 ,為陰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國古代宗教神話信仰中的一尊陰間神袛,傳說為掌管人間地獄眾生靈壽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為民間家喻戶曉的冥神。金工名家大關所制這件香爐,以赤銅製成,質地細膩,器型典雅庄重,創意獨到,精工細琢,令人歎為觀止。閻魔騰雲駕霧,仿佛淩駕於眾多妖魔之上。閻魔現大忿怒相,攘臂嗔目,虯眉豎立,威猛剛毅,震懾惡作眾生,令其回心舍惡向善。尺寸:H 19cm,W 12.5cm,D 12cm;668g江戶時代後期,石黑家族在江戶興盛,成為裝劍金工知名流派。始祖石黒政常生於寶曆十年(1760),通稱善藏,後改為周助。其雕刻技藝師從柳生派的加藤直長,後成為柳川直政的入室弟子。政常作品端正精湛,常以花鳥為主,對其他動物或人物等題材亦多有涉獵,畫面富麗絢爛,技巧細膩高超。政常所制這件香爐,器型雅致端麗,爐身四面開窗,大師採用高肉象嵌工藝以鷹為主題繪製圖案,刻畫立體寫實,畫面靈動,以精緻的錯金銀表現羽毛紋理,細緻入微,趣韻無窮。政常手中的雄鷹或振翅欲飛,或目光炯炯,俱是英氣勃發,盡顯王者風範。①厨子 H 15.4cm,W 9.5cm,D 7.8cm;917g②仏像 H 8.1cm,W 3.5cm,D 3.2cm;104g作品由觀音佛像、木製佛龕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四谷正美與藤村恒吉所製。佛像為純金打造,高8公分,重104克。觀音頭戴寶冠,妙相莊嚴,面龐方正圓滿,眉間施白毫,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赤足立於蓮台之上。木制佛龕,龕上設飄簷,下設台基,正面及側面均可開合,門上雕刻四大護法頭戴武冠,揚眉怒目,身披鎧甲,氣勢威嚴,威風凜凜,神形兼備。整件藏品做工精巧,設計巧妙,並且被精心保管,實在是難得一遇的精品。佛像底部有款「四谷正美谨刻」。尺寸:H 28.5cm,Φ 25.5cm;3880g山川孝次是日本加賀象嵌名工,亦為日本金銀器工藝傑出代表,山川家族堪稱著名金工世家,可惜三代孝次於1938年去世後再無後續。山川家族所出作品皆為精品,器型優雅端莊,工藝精湛超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又因傳世作品較少,更受到各國藏家追捧。山川孝次所作這件手爐,以純銀打造。手爐身高28.5公分,重3880克。器型端莊典雅,高貴大方。爐身環唐草牡丹紋,精緻典雅,工藝精湛。大師又在香爐爐蓋鏤雕梅蘭竹菊四君子形象,以超絕工藝將梅之傲骨,蘭之清幽、竹之澹泊、菊之飄逸風骨細細描摹。刻畫精緻巧妙,形態傳神生動,堪稱精工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