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经典黄花梨家具与高古青铜器并美! 邦瀚斯 The H Collection 即将举槌

2021-05-08   874次浏览


在不久前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对明末至清初 黄花梨六方材霸王枨条桌以超过240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而今年三月结束的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沙碧洛(Daniel Shapiro)珍藏四件青铜器共斩获 10,139,000 美元。黄花梨家具与青铜器在当下拍卖市场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北京时间5月13日下午五点半,邦瀚斯将在英国伦敦,隆重呈现一场以欧洲私人珍藏的古典中国家具、青铜器和日本艺术为主的特色拍卖会——The H Collection。




本场拍卖会,邦瀚斯精选了88件雅器艺珍,而重点无疑是三十余件16至18世纪的明清古典家具——它们几乎皆由黄花梨制成,纹路致密,流光溢彩,有一些拍品还曾被嘉木堂、Nicholas Grindley、及Marcus Flacks 等业内名家经手,尽展明清文人家居生活之雅致,也体现了欧洲私人藏家品位之卓绝,是明清家具设计中的典范之作。

Lot 11  约1550-1600年 黄花梨榻
规格:213*63*54厘米
估价:700,000 - 1,000,000 英镑  

这件制作于1550-1600年的黄花梨榻,是本次拍卖会的领衔拍品。床无围曰“榻”。由于设计简练、质量轻便,此类坐卧用具在中国家具史上很早就占据了一席之地。略高于地面的高度为使用者隔绝了地面的阴冷潮湿,也因此更具普适性,无论是卧室书斋还是亭台轩榭,皆可安放。有别于罗汉床、架子床和炕,榻之上不设任何围子、立柱、顶棚等装置,可谓明韵简约之风的最佳示例。


此塌为四面平式,罗锅枨,有马蹄,榻面镶藤编软屉,以五根硬木穿带支承,结构简练,工艺精巧。明式的榻,现存者多为有束腰式,如本例无束腰且以方材制作者,殊为罕有。

棋桌于中国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六博就是人们特别是权贵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并持续流行至东汉末期。

一件十八世纪黄花梨活面棋桌,色泽明丽,木料呈现有如蜂蜜般的细腻材质,造型简洁,是本场明清家具中的另一件重要拍品。

Lot 66  十八世纪 黄花梨活面棋桌
规格:88*94*92厘米
估价:700,000 - 1,000,000 英镑  

拍品有束腰,饰云纹式角牙,足下内翻马蹄;加之匠心独运,活桌面下黄杨木框,内嵌围棋、象棋用的方形双面折叠棋盘,棋盘揭开后,下面是低陷的双陆棋盘,棋盘侧镟圆口棋子盒两个,桌侧四面各有一抽屉,小巧隐蔽,足见古人工艺之精巧。

官帽椅形同官帽,自北宋起就主要供贵族文人及士大夫阶层使用;其后背板相对平直的设计使人自然端坐其上,强化了使用者的尊贵地位。南官帽椅作为官帽椅的变体,亦是中国古典家具中的经典类型之一。搭脑和靠背的弧形设计为人体提供舒适的支撑,相较之四出头官帽椅则更显灵动优雅且不失庄重。

这件十七世纪黄花梨攒靠背南官帽椅,线条柔婉,曲直合度。大弯弧形的搭脑形成委婉含蓄的一道弧线,势如张弓。

Lot 24  十七世纪 黄花梨攒靠背南官帽椅
规格:93*56.3*45.3厘米
估价:300,000 - 500,000  英镑  

拍品扶手前低后高,与搭脑走势贯通,三弯弧形曲线灵动,又与鹅脖自然衔接。柔中带刚,畅通自然,传达出高级的审美情趣和强烈的宫廷气息。

圈椅之名,盖因其圆靠背状如圈而得来。宋人称之为“栲栳样”, 原意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大圆筐,与之形似。圈椅的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坐靠时不仅肘部有所倚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分外舒适。

一对成于十七/十八世纪的黄花梨圈椅,线条简约流畅,色泽温润素雅,尽显传统手艺的精工细作。

Lot 52  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圈椅成对
规格:96.8*59.7*45.7厘米
估价:200,000 - 300,000 英镑  

这对十七世纪高靠背南官帽椅,全身光素,弯弧优美,属于高靠背南官帽椅的标准式。搭脑中成枕形,素面三弯靠背板嵌入搭脑下方及椅盘后大边的槽口。后腿上截以挖烟袋锅榫连接搭脑两端,向下穿过椅盘成为腿足;三弯弧形的扶手与前腿鹅脖同样也以挖烟袋锅榫连接,后端出榫接入后腿上截,中间支以三弯形上细下大的圆材联帮棍。椅盘为格角榫攒边框,边抹冰盘沿上舒下敛底压窄边线,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座面下安券口牙子,沿边起线,上方齐头碰椅盘下面,二侧嵌入腿足,底端出榫纳入踏脚枨。左右两面安相似券口牙子,后方为短牙子。腿间施步步高赶枨,踏脚枨及左右两侧管脚枨下各安一素牙子。

Lot 14  十七世纪 高靠背南官帽椅成对
规格:122*61.5*47.5厘米
估价:190,000 - 240,000 英镑  

拍品结构严谨、用材细致,既通过造型高大显示其挺拔俊秀,又兼具灵动线条传达出的娟秀雅致;宽厚的靠背板纹理流畅,亮泽如蜜,更见木材天然韵致,尽显传统中国家具之经典。

除了一系列典雅、明丽的明清黄花梨家具,十余件高古青铜器,也是本场颇具分量的拍品——首推这件制作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夔龙纹兽首提梁卣。

Lot 15  西周早期 青铜夔龙纹兽首提梁卣
规格:高30厘米
估价:120,000 - 150,000 英镑  

卣为古代重要的盛酒器。《诗经》有云,“秬鬯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神灵时用的酒,以香草与黑黍酿制而成,色黄而芳香,后更成为汉晋时期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锡”之一。

本拍品卣圆鼓腹,圈足,盖穹顶。盖、器皆饰单层变形夔纹,以雷纹填地,上下饰连珠纹一周。器身连珠纹之下再起弦纹一匝,正中铸有浮雕兽首以作中轴。器以半环衔接提梁,提梁两端雕饰兽首,表面同样饰夔纹及雷纹,中心起扉棱。圈足饰弦纹两匝,设计不可谓不精美。

觚,为盛酒之礼器,是商周宗庙祭祀的代表器之一。此种器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商早期二里岗上层出土了现存最早的青铜觚,至商晚期逐渐盛行,殷墟有大量出土。商早期的青铜觚矮而宽,纹饰简单,之后器型不断变细加高,颈部腹部逐渐收束,两者直径趋于一致,装饰纹样也益发繁复。

一件商晚期青铜饕餮纹觚,侈口,长颈,中腹微鼓,圈足外撇,足底直缘。腹饰兽面纹,兽眼鼓胀凸出,上下饰连珠纹带,是商晚期的典型器物。

Lot 1  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觚
规格:高25.7厘米
估价:60,000 - 80,000 英镑  

这件商晚期青铜饕餮纹己冉盂,器内铸“己冉”二字铭文。己应为日名,冉则为族徽文字,表明器主所在的族氏。

Lot 7  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己冉盂
规格:直径25.5厘米
估价:70,000 - 120,000 英镑  

盂为青铜礼器中的盛食器,多见侈口深腹圈足,有兽首耳或附耳,少量无耳,器形似簋而大。“盂”字自甲骨文起就以像形造字,形似一手持勺于食物容器之上。学者研究认为,盂一般用于存放黍稷等谷物和蔬菜,常与盛放肉类的鼎搭配使用。盂最早出现于商晚期前段,流行于西周,春秋时期尚有所见。

这件拍品直口宽唇无耳,属商晚期典型器型。深腹,近底内敛,下有高圈足外撇。颈部与圈足均饰相对变形夔纹,腹部主体纹饰为饕餮纹,怒目圆睁,与颈部中心的高浮雕牛首相辅相成。整体纹饰以雷纹填底,多层次的浅浮雕线条劲利,浑然天成。观其独特的纹饰,即器身交替出现的饕餮和夔纹饰带,以及中心的浮雕牛首装饰,可以推断出此器为商代晚期高级贵族之用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浏览完整图录。联拍在线提供全程竞拍服务支持,助您足不出户,畅拍全球。


精品一览



Lot 37  十七世纪 黄花梨四出头弯材官帽椅
规格:115*59*44厘米
估价:700,000 - 1,000,000 英镑  

Lot 32  十七世纪 黄花梨圈椅成对
规格:102*61*48厘米
估价:150,000 - 200,000 英镑  

Lot 53  十八世纪 黄花梨花棱式脚酒桌
规格:98*82*48.5厘米
估价:150,000 - 200,000 英镑  

Lot 8  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翘头案
规格:100*90*36厘米
估价:120,000 - 180,000 英镑  

Lot 44  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夹头榫大平头案
规格:221.5*90*50.5厘米
估价:120,000 - 180,000  英镑  

Lot 17  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瘿木圆角柜成对
规格:113*85*50厘米
估价:120,000 - 150,000  英镑  

Lot 5 十七世纪 黄花梨带屉板边桌成对
规格:90*55.5*54厘米
估价:80,000 - 120,000 英镑  

Lot 26  十七世纪 黄花梨夹头榫春凳
规格:210*69*53厘米
估价:80,000 - 120,000 英镑  

Lot 57  明万历 填漆戗金花鸟纹条桌
规格:225.5*89*64厘米
估价:70,000 - 100,000 英镑  

Lot 20  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嵌石面带托泥方形四足香几
规格:82*55*55厘米
估价:70,000 - 90,000 英镑  

Lot 21  西周早期 青铜乳钉雷纹乙冉鼎
规格:高19.6厘米
估价:70,000 - 120,000  英镑  

Lot 45  战国 青铜羽翅纹扁壶
规格:高33厘米
估价:30,000 - 50,000 英镑  

Lot 4  北宋/金 黑釉棱線紋雙繫罐
规格:H 20.3cm
估价:15,000 - 20,000  英镑
來源:北美私人舊藏紐約蘇富比,2016年9月13日,拍品編號140

黒釉瀝線裝飾是磁州窯系的一種獨特產品,製作時採用瀝線裝飾工藝,將瀝粉垂直粘貼在未乾的胎體上,形成棱線,再施以黑釉。由於釉料的自然流動,燒製後的器物表面隨棱線起伏而呈現濃淡黑白的對比。參考哈佛大學薩克勒博物館藏一例近乎相同的北宋至金黑釉棱線紋雙繫罐,見R.D.Mowry著,《Hare's Fur, Tortoiseshell and Partridge Feathers》,1995年,頁176,編號61。另有兩例可資比對,新奧爾良藝術博物館藏一例,與本例相似惟尺寸稍小,見《Heaven and Earth Seen Within》,新奧爾良,2000年,編號30;另一例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收錄於J.Wirgin著,《Sung Ceramic Designs》,斯德哥爾摩,1970年,圖版53k。坂本五郎舊藏一例北宋至金黑釉棱線紋雙耳罐,售於紐約蘇富比,2015年3月17日,拍品編號6,可資參考。

Lot 6  十八世紀 朱雀玉鎮「天雞文寶」刻款
规格:D 6.1cm
估价:20,000 - 30,000 英镑

青玉圓雕一朱雀鳥呈振翅待飛姿勢,留皮巧雕出雀鳥頭部及羽翼。雀鳥眼眶以陰刻方式表現,鳥喙短銳而渾圓有力,頭上有一撮羽冠向後垂在頸上。羽翼微張,以陰線勾勒出波摺層次。兩側浮雕腿足,憨態可掬。底部陰刻流動雲紋,中央刻「天雞文寶」篆書款。本例形制源於漢朝席鎮。桌椅普遍使用之前,人們席地而坐,室內所設床榻也需鋪席。席鎮遂用於席的四隅以避免起身落座時折卷席角。皇室貴冑常用材料貴重的銅鎮、玉鎮,且造型豐富,以人物和動物形最為多見,通常以一組四件使用。此朱雀玉鎮應為一組四件中的一件。朱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靈」之一,和青龍、白虎、玄武共同表示四方,即左青龍(東)、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後玄武(北)。能以四像神獸形的席鎮置於四隅,寓意著席鎮主人位於東南西北四方的中央,暗示著使用者舉足輕重的地位。宋代以後,席鎮原始的功能逐漸消失,文人常取獸形鎮以為鎮紙之用。此玉鎮之造型與乾隆時期《西清古鑑》卷三十八「書鎮」中一漢鳩鎮的線描圖相似。《西清古鑑》是乾隆十四年下旨編制收錄清代宮廷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乾隆皇帝好古敏求,崇尚慕古之風,認為古物樸素、精純、高雅、有意涵,曾交《考古圖》、《西清古鑑》等予玉工作為製作新製玉器時造型、紋飾的藍本。詳見張麗端著,《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台北,1997年,頁49-50。本玉鎮之原型有兩例可資參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漢代銅鎏金朱雀形席鎮,館藏編號000333N;另有一件松竹堂舊藏東漢或以後朱雀玉鎮,收錄於霍滿棠著,《韞玉生輝——松竹堂珍藏玉器》,香港,2011年,圖版編號74,後於2017年5月30日售於香港邦瀚斯,拍品編號54。

Lot 9  十七/十八世紀 銅灑金象耳簋式爐「古式」篆書款
规格:W 15cm
估价:12,000 - 15,000 英镑
來源:香港佳士得,2015年4月6日,拍品編號153

簋式爐形,口平而微侈,筒形腹,高束脛,直立圈足。肩頸部出雙象耳,象鼻與爐身相連。通體灑金,參差錯落。爐底鑄「古式」二字篆書款。象耳爐之器型,取「太平有象」之意,寓意吉祥。比較一件與本例相關但尺寸稍大的十七至十八世紀銅象耳簋式爐,「宣德年製」仿款,售於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拍品編號3675。另有兩例十七至十八世紀銅象耳爐,皆鑄有宣德仿款,收錄於熊本市立博物館,《Special exhibition of carved ivory and bronze incense burner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熊本,1997年,編號217與218。

Lot 71  或民國 痕都斯坦式碧玉花葉紋筆筒
规格:H 17.2cm
估价:30,000 - 40,000英镑
來源:巴黎蘇富比,2010年6月9日,拍品編號178

Lot 51  清中期 碧玉筆筒
规格:H 17cm
估价:16,000 - 20,000 英镑
來源:香港古董商嘉木堂,編號AJ 171(標籤)

碧玉琢製而成,取材大度,質地堅潤,色澤莊重古樸,紋路清晰自然,包漿淳樸溫和,渾然大氣。筆筒是我國傳統文房用具之一,在各類筆筒中,材料價值最高的當屬玉質筆筒。筆筒的製作需要玉料相對較大,且不能有大的綹裂和太多雜質。因為材料珍貴,玉質筆筒較竹木或瓷筆筒等少的多,多見於皇室貴冑之家。「筆筒」一詞最早出現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這一三國吳人陸璣為《詩經》中提到的動植物進行註解的著作之中。據揚之水考證,彼時所稱之「筆筒」,應指收筆所用的筆套,類秦漢時期常見的兩根竹管連在一起而在其中置放一對毛筆的雙連式筒套,亦有單管之製。這一形制的筆筒流行時間很久,宋醫方著作《傳信適用方》記載了服藥時「用筆筒灌在喉中」,此處筆筒亦應指筆套。宋代《致虛雜俎》記載「(王)獻之有斑竹筆筒名裘鐘」,則為筆罩或曰筆帽之屬。而作為插筆之用的筆筒,或受竹刻製品之影響,流行於明清之際,沿用至今。見揚之水與郭學雷著,〈筆筒、詩筒、香筒〉,收錄於《收藏家》,2006年第3期。十八世紀後期,乾隆皇帝為捍衛西北邊防,平定回部,新疆正式歸入清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優質的白玉及碧玉玉料源源不斷貢入宮廷。本例製作之時,玉料豐富,品種激增,同期可見碧玉、青白玉、和闐白玉、黃玉等所製筆筒。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