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4 1918次浏览
千百年来,玉器以其温润细腻的质感、精美绝伦的雕工、滋养蓄“气”的功效,一直为中国人所喜爱。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玉器有很多,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其中,不可不提的一朵曾绚丽绽放的奇葩,就是独具魅力的春水秋山玉。
故宫博物院藏
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有四时捺钵的传统,“春水”、“秋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活动。所谓“春水”,即于开春冰雪初泮(音盼,意为融解)之时,到河中凿冰捕鱼,纵海冬青擒捕天鹅;所谓“秋山”,即于深秋时节入山猎鹿、捕虎。
金至元 「秋山」仕女焚香玉饰
长8.5公分 宽2.7公分 高9.7公分
台北故宫藏
“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
故宫博物院藏
春水玉
“春水玉”是以“海东青捕捉天鹅(雁)”为题材构图,反映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春捺钵生活的一类装饰用玉。
高5厘米,底径4.3-4.7厘米
清宫旧藏
春水玉通常采用镂雕来体现水禽、花草,风格写实,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春水玉整体造型多呈椭圆形,正面弧凸,并以多次镂空加饰阴线的手法雕出各种花鸟草虫等纹。最常见的是,玉器正面琢有一只曲颈下伏的大雁躲藏在枝叶交错的荷叶丛中,上端有一只鸟(海东青)向雁俯冲下来,作追逐状。还有面是海东青正在攫啄天鹅的头颅,而天鹅作奋力反抗、展翅跳窜的挣扎姿态。背面是一椭圆形环,环上有穿孔,可供缀结佩戴。
金至元 「春水」玉饰
纵长7.4公分 宽约5.0公分 厚约1.2公分
台北故宫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金/元 玉雕春水纹带饰
4.8 × 6.7 × 1.3 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元 玉帽顶
H 5.6 cm,W 4.5 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金代 白玉绶带鸟衔花佩
直径6厘米 厚约0.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金代 青白玉折枝花卉纹佩
长9厘米 宽7.2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金代 青玉龟巢荷叶佩
长10厘米 宽7厘米 厚1.3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元代 青白玉花鸟纹嵌饰
长8厘米 宽6.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藏
元至明 「春水」玉带饰
长5.3公分、 宽1.6公分、 高3.5公分
台北故宫藏
元 透雕莲鹭纹玉炉顶
高5cm,宽4.6cm
上海博物馆藏
金 春水玉饰
长8.8cm,宽3.6cm
上海博物馆藏
玉透雕春水佩 金代
观复博物馆藏
玉雕春水带扣 金代
观复博物馆藏
白玉透雕海东青捕天鹅带饰 金代
观复博物馆藏
元代 镂雕大雁穿枝纹玉饰件
秋山玉
“秋山”玉饰题材发端于辽,兴起于金,昌盛于元,明清仍存。刻画生活中美的动态,为中国古代玉文化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表现出中国北方渔猎游牧民族矫健而悍勇的独特审美情怀。
直径5.4厘米,厚1.2厘米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秋山玉图案多为虎、鹿、熊、兔或其它动物,辅以山石、灵芝和柞树等,虎多作伏卧状,鹿多作回首站立或奔跑状。秋山玉多表现为野兽或人与兽共处于山林之间、相安无事的场景。玉多为带有黄褐色玉皮的白色籽玉雕刻,也有部分羊脂玉。采用巧作技法,保留玉皮的黄色,来表现出秋天树木和虎、鹿、熊金黄色的皮毛,将深秋北方草原天高地阔、禽兽驰骋的山林美景充分展现出来,是契丹、女真族弋[yì]猎生活的真实写照。秋山玉的艺术特色是让人感受到秋天山林美景的无穷魅力,体现出工匠对大自然以及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元 青玉镂雕鹿鹤纹带饰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青白玉镂空秋山饰
高6.6,宽4.3,厚1.1 cm,重38.6g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 秋山玉炉顶
长3.9cm,宽2.3cm,高4.2cm
上海博物馆藏
高4.3厘米,宽2.7厘米,厚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长4厘米、高3.4厘米,厚0.4厘米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