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戴福保:中国古玩界四大名家之一

2018-12-14   1646次浏览


戴福保(1910-1992),号润斋,江苏无锡人。20世纪中国古玩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与仇焱之、胡惠春和赵从衍齐名,号称四大名家。这代藏家可以说是最后的老派藏家,他们有完整的收藏体系,有极好的眼力及鉴赏力。




收藏故事


戴福保于1920年代末在家乡无锡的舅父秦叔开设的古董店里当学徒。凭借天赋的上好眼力和敏锐的生意头脑,未几,他就被委以挑货买卖的任务,开始游走邻近省县城市作采购。1930年代,戴先生移居上海,开设了个人的古董店,并于1932年迎娶张萍英女士(1915-1998)。1938年在广东路189号创办福源斋古玩号。可是此际时局开始吃紧,入侵的日军不断南进,直趋上海,1937年,终于爆发了血腥战事,平静的生活顿成泡影,终于在1949年4月,与家人南迁香港,从此再没有重返祖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欧洲和美国销路中断,在海外销售中国文物的卢吴公司名义上解散。戴福保与仇焱之、张仲英、张雪庚、洪玉琳和管复初六位上海古玩商联合成立“六公司”以度时艰。



抗战胜利后,戴福保与禹贡古玩号的叶叔重、雪畊斋的张雪庚、珊瑚林古物流通处的洪玉琳并称沪上“四大金刚”。戴叶君在《民国时期上海古玩市场研究》一文中说,“他们四人的经营规模和鉴定水准并不相同,之所以称他们为‘金刚’,是与解放初他们涉及的文物走私案有关;也可能因为他们先后都与当时最大的文物出口公司──卢吴公司有密切的联系。”

《上海文物博物馆志》1997年版载:“叶叔重在上海开设的禹贡古玩店、民国三十五年起代理卢吴公司经理的张雪庚的雪畊斋古玩店和戴福保经营的福源斋古玩店,是40年代中期直至50年代初期卢吴公司在沪搜求珍贵文物出口的主要代理商,三人累计出口青铜、陶瓷、书画、雕刻等各类珍贵文物上万件。”戴福保“擅长商周青铜器、唐三彩陶器、雕刻艺术品和漆器鉴定,民国三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始在上海古玩界脱颖而出,经手收售、庋藏的古玩均属精品。与上海古玩业中艾少记、雪畊斋及广州尊古斋古玩店等过从甚密,以经营‘洋庄’生意向卢吴公司贩卖古玩珍品为主要业务。1949年7月,业主戴福保移居台湾、香港,在沪店址改行从事寄售业,店号因之易名为‘福源斋寄售商店’。1955年8月因回沪从事文物走私,将三代青铜器、唐代金银器、三彩器等珍贵文物近百件偷运出口。案发遗存上海文物由文物管理委员会代管;准备走私的文物共5件,由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查封没收。”



以1949年为线,戴福保的职业生涯也分为两个时期。在中国对外的古董工艺市场活动停顿之际,香港有限的商机,自然无法满足戴先生的事业雄心。此时他唯有转向欧美市场。1950年,他作出移居美国的决定。 

查询的海外资料显示,他1950年赴美,初与卢吴公司的核心人物──旅法华商卢钦斋(C.T.Loo,又名卢芹斋)合伙,旋即在纽约麦迪逊大街810号独资开办戴润斋(J.T.Tai&Co)艺廊。1960年代入籍美国。



戴福保在国际市场上扬名是1953年春天首次参加当年3月24日在伦敦苏富比举办的艾弗瑞·克拉克夫人(Mrs. Alfred Clarke)明代陶瓷收藏拍卖会,这也是他1950年移居美国后首次在国际拍卖市场上露面。在这场被认为是当时最重要的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会上,戴福保突如其来的出手,不仅令参与拍卖会的国外买家措手不及,也一举将当场最精美的11件瓷器收入囊中。随后,1963年11月,戴福保参加了伦敦古董商H. R. Norton珍藏专场拍卖会,并以8000英镑购入一件极为精美的15世纪配有原盖的青花梅瓶,刷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20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戴先生活跃于世界各地拍场,此间他已成为战后中国古董艺术界中最知名的古董商人。



戴福保浸淫古玩业60余载,经手的历代珍宝不计其数。虽无中国内地货源的支持,但以独到的眼光收集藏品,以敏感的洞察力把握时机,渐成二战后中国古玩商之翘楚。与之合作密切的是美国收藏家艾弗里·布伦戴奇(Avery Brundage,1887-1975)、阿瑟·赛克勒(Arthur Sackler,1913-1987),两者庋藏如今是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和华盛顿阿瑟·赛克勒博物馆(Arthur M. Sackler Museum)的典藏菁华。

1982年,戴福保成立戴润斋基金会,资助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在他的推动下,基金会从资助医学院学生开始,继而进一步赞助一系列的医学研究、美国红十字会及许多相关的慈善机构。该基金会并捐助了多项奖学金给北京大学与台湾的东吴大学。戴福保去世后,其妻张萍英设立戴萍英基金会,资助文化活动。




天价藏品


1985年举行的“戴润斋基金会藏重要中国陶瓷器”专场拍卖,推出拍品36件,涵盖了戴福保珍藏宋代至清代陶瓷珍品,包括宋代钧窑6件(含刻“十”字款花盆)、宋代官窑5件(含冰裂纹胆瓶)以及清康熙豇豆红菊瓣瓶、清乾隆粉彩杏林春燕碗及雕花青釉地加粉彩蕃莲扁壶等。

戴福保旧藏是拍场金字招:

2008年4月11日,香港苏富比“珍瓷雅尚──乐山堂御製瓷器珍藏”上拍的戴福保旧藏钧窑天青釉仰钟式花盆以3952.75万港币(约合人民币3557.4750万元)成交;


清乾隆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


2008年12月3日,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戴萍英基金会藏清乾隆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以5330万港币(约合人民币4690.4万元)成交。

在亿元中国陶瓷中,除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外,还有三件与戴福保相关: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专拍中,以1.5132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5737亿元)成交的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系张宗宪购自1985年5月21日香港苏富比“戴润斋基金会珍藏”专拍;


清乾隆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槌瓶


2010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彩华腾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拍的13件标的估价1.7亿至2亿港币,结果,悉数成交,总成交额6.6667亿港币(约合人民币5.8199亿元),其中,1971年花1680英镑购买的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266亿港币(约合人民币2.2057亿元和3250.9007万英镑)创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纪录,清乾隆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槌瓶以1.4066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2279亿元)成交。 


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真假乾隆


纽约时间2011年3月22日,一只定为“类属民国”的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以1800.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809亿元)成交,这一价格是其估价上限的1.5万倍,下限的2.25万倍,也是第八件晋级亿元的中国瓷器。

中国买家之所以英勇竞投,是断定这两件瓷器的时代系清代乾隆本朝官窑,而非民国仿品。换句话说,就是要从苏富比和戴福保手里捡个天漏。


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


戴福保似乎不认为这是乾隆官窑珍品,也未受到与其往来的知名收藏家、经纪人的青睐。苏富比判定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是20世纪早期产品,因此,在拍卖图录中标注“类属民国”,品相报告称:瓶身与底足断开又黏合上,口、耳的鎏金有磨损。也许,这是她未能跻身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彩华腾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拍的原因,而与一堆不标年份的石雕、陶瓷、青铜器等为伍。当然,苏富比也表示,关于年代存在“很大”争议,一些收藏家认为年代可能“久远得多”。于是,捡漏成了堵漏,竞拍成了“血拼”。 

就此瓶是否为乾隆官窑,收藏界分为肯定派和质疑派,在网上激辩不已。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