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0 2457次浏览
康熙朝(1662-1723)是中国陶瓷史上“素三彩”瓷器制作最繁荣的时代。不仅表现在器物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样、色彩的变化上都获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陶瓷界有一种对“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釉上彩瓷器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色彩中没有红彩,故名”。因此“素三彩”一词最初就没有严谨的定义,所以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笼统性。
康熙时期的"素三彩",突出素雅与精细的艺术效果,所烧制生产的“素三彩”瓷器比明代有了新的发展,并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康熙时期的“素三彩”瓷器十分著名,以至人们谈起“素三彩”就会联想到康熙朝。谈论起三彩瓷,远有“唐三彩、”“宋三彩”、“辽三彩”,近些的有明代成化“素三彩”、康熙“素三彩”。
由于“素三彩”的含义比较模糊,人们大致的理解是除了红彩以外的多种色彩。康熙“素三彩”以黄、绿、紫三色为主,有时也会有白色,蓝色,黑色或其它色彩的加入。素三彩是康熙彩瓷中的特殊品种,虽然在用彩方面没有五彩那么丰富多彩、热烈奔放,但它的工艺精细繁密,品位雅而不俗。因此在清朝宫廷用瓷中地位很高,得到了皇帝内宫、达官贵族、王公大臣的喜爱。
康熙朝的"素三彩"器极负盛名,是对成化、正德两朝的三彩瓷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瓷器的继承发展,其间还烧成了釉上绿地素三彩和墨地素三彩。素三彩有多个品种,其主要由底色来区分。底色为白色釉,即“白地三彩”;黄色釉,即“黄地三彩”;绿色釉,即“绿地三彩”;黑色釉,即“黑地三彩”;紫色釉,即“紫地三彩”等。其中以黄色地“素三彩”最为名贵,黄色象征着皇权,黄地“素三彩"如果同时又是饰以龙纹,那就是宫廷用瓷,庶民不得使用。
上图:康熙素三彩绿地九龙穿花纹观音瓶局部图
除传统的黄地、紫地、绿地、孔雀绿地外, 康熙时期的“素三彩”还新创了以黑、藕荷等色作地釉的新品种。施彩方法新颍精巧,多数产品在素胎上刻划纹饰后,经火素烧,然后施彩上釉,再经低温烘烤而成。也有在白瓷上涂色地再加绘素彩纹饰。还有釉面以黄、绿、紫、白等几种釉色斑块组成,俗称“虎皮釉”。“素三彩”主要造型有盘、碗、盒、炉、香熏和观音、财神、童子、寿星及狮子、鹦鹉等瓷塑。康熙“素三彩“纹饰以龙、凤、花果、蝴蝶、花卉、人物为多见。
上图:康熙素三彩绿地九龙穿花纹观音瓶
康熙“素三彩”原料配制和制作的各道工序特别严格,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精致。器物造型和谐优美,既轻且薄,几乎没有一点厚薄不匀或变形的现象。白地"素三彩"与一般五彩瓷的制作方法相同,即先将胎罩上了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以色料绘画图案,二次低温烧成。色地素三彩的制作与白地素三彩的制作相比要繁复得多:需要先素烧,烧好后用色料直接在素胎上作画,画好后还要在纹饰的空隙处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地填上色地,再二次入窑低温烧成。
上图:康熙素三彩绿地九龙穿花纹观音瓶
康熙以后“素三彩”几乎停烧,直到晚清光绪时候又有少量烧制。虽然光绪时候的素三彩也有部分堪称精到,但与康熙之时的器物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康熙“素三彩”瓷器后世有赝品出现。有的仿得很精细,猛一看很像,但仔细推敲,有以下几方面易露出破绽:
一、似是而非。赝品细不到康熙素三彩的程度,尤其用手抚摸彩绘画面会有不细腻的感觉,底足露胎部位刺手,就像摸到细砂纸上一样。
二、彩绘不够细腻。表现在图案画面施彩的部位厚薄不匀。
三、线条没有真品流畅,施彩也比较死板呆滞。尤其有釉下线刻花纹的部分施彩很拘谨。真品虽然有釉下线刻花纹轮廓线,但施彩比较帅气随意,有的彩色往往越出轮廊线,显得很自然,花草树木都很生动。
四、“素三彩”的彩色相当多,但比不上五彩和粉彩,重点突出一个雅字,赝品配不出,或把握不好其中的分寸,色彩不正不纯不雅。这是真品和赝品的主要区别,也是鉴定真伪的要点。
五、细看真品釉面紧附于胎体上,坚致莹润。而赝品胎釉结合松驰,釉面泛黄且含有杂质,乃是由于时代和工艺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别。另外在真品的彩釉上有一层光晕,俗称蛤蜊光,这种似彩虹般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仿品则具有刺目的浮光而无此光晕。此外,在施彩工艺上,真品彩色细腻,薄平而匀润,特别是其中湖水绿色,其绿淡嫩如一江泓水。而赝品由于掺入了粉质,其色较深呈灰暗色,其他各色也厚薄不均。而且纹饰笔法板滞无力,线条轮廓粗散,与真品的自然流畅、朴素大方,以及画笔老练等古韵美质无法相比。
上图:康熙素三彩绿地九龙穿花纹观音瓶局部图
康熙御厂制作的“素三彩”瓷曾令其出现高潮,甚至与其它新兴彩瓷品种工艺结合创新。在各种陶瓷工艺不断前进的历史舞台中,“素三彩”也在几度沉浮中逐步改革更新。因此在鉴赏鉴定中,要从瓷器的时代细部特征中找出共同点的不同点,举一反三,去伪存真。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瓷器使用的是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康熙时以釉上的蓝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
9、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0、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1、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2、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3、康熙官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陶瓷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如比较真品及赝品的款识,更可一目了然。真品青花款的色泽,纯净鲜艳,字体工整秀丽,起落笔顿挫有力。而赝品青料色泽灰暗,字体松散,笔力柔弱。这是由于写仿款人谨慎摹仿,惟恐有不似之处,反而失之局促,用笔不能生动流畅的缘故。
上图:康熙素三彩绿地九龙穿花纹观音瓶底足款识图
康熙初期“素三彩”原料配制和制作的各道工序特别严格,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这种变化应是御厂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每一件都十分精细。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因此“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化,既有延续明御厂传统、使用雕刻纹做分界线的,也有使用黑彩勾勒,代替雕纹刻画与其他色釉图案互不干涉、相互并存的。
上图:康熙素三彩绿地九龙穿花纹观音瓶龙紋局部图
康熙晚期御窑厂出现了最大变革,莫过于匠师在制作传统“素三彩”时,创新发展积极引用新兴的粉彩,研制出“素三彩”与粉彩的组合瓷器。使用黑彩勾勒轮廓玻璃白点缀的新“素三彩”,极可能是制瓷匠师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风格所创新的品种。该类器物甚至使用到胭脂红(即荤色),使“素三彩”的色彩更加丰富。康熙“素三彩”(色地)各种纹饰图案的色彩与色地共在一个釉面上,用手抚摩图案纹饰感觉细滑平整,除釉面点缀玻璃白外基本没有凹凸之感。这是鉴定康熙“素三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送鉴指引
通过联拍在线官网
(www.51bidlive.com)
联拍在线微信端、APP端
均可轻松送鉴
送鉴热线
400-608-1178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