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历代玉器的雕琢技法,一篇文章让你全了解!

2021-12-04   1156次浏览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不琢,不成器。顾名思义,每件玉器都要经过精心雕琢,至少要经过切割,才能成为一件工艺精美或素面莹润的艺术品,了解历代玉器的雕琢技法或称切工、做工,对鉴定玉器的年代不无禅益。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

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

,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

,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

,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

,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新石器时代玉器


新石器时代,由于所用的生产工具都是由石器制成,器物的做工受到限制,器物大多厚薄不均匀,往往一边厚一边薄,甚至出现开片时错位的痕迹,而且造型不规整,如圆形的器物不够圆等。


玉玦 兴隆洼文化


器物的刃部不够锋利。如玉刀、玉斧、玉铲的刃部较厚钝,钻孔往往出现上部大下部小的圆锥形,侧观孔壁边缘往往留有旋转纹。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鸮


红山文化玉器,雕琢追求神韵,体表光洁,边缘过渡自然,碾磨技术精湛,片状器物边缘较薄,似有刃,表面无玻璃光,但光泽细腻,个别器物表面有斑坑,小而深,呈密集状。



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玉器,直线纹是由笔直的阴线构成,细曲线纹是短而细的线条错落连接而成。两种不同做工的线条在同一器物上并存,就是鉴定其真伪的根据。

商朝玉器

商朝由于对石制工具作了进一步的磨光和修整,使这些工具更加锋利和适用,特别是青铜工具的使用,使琢磨玉器的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开出比较均匀而薄的玉片。

玉器雕刻风格在于穿孔以及雕刻的线条,玉器雕刻的纹路多是呈直线的,流畅利落,阴纹比较多,阳纹少。


商代晚期青玉鸟形佩


玉器雕刻穿孔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大部分均为两面对打,呈外大里小状,类似喇叭花的形状。这种外眼大、里眼小的现象,俗称“马蹄眼”。

在纹饰刻划上,商朝是三多三少,即直线条多,弯线条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短线条多,长线条少。

商朝精致的器物上运用双钩拟阳线的做工刻划,就是在器物上运用双线并列的阴线条刻划,以形成一条阳线呈现,俗称双钩线或双钩拟阳线。



西周玉器


西周人形玉璜


西周玉器的做工,在雕刻玉器的风格方面与商代有很大的区别,例如雕刻的纹路线条多为弯曲的,但整体雕刻工艺精致,琢玉的技法以及造型不断发生了改变。

重视对纹饰的布局,线条渐趋繁复,以略带弧形的线条为主,较多地使用长弧线,尤其是西周中晚期纹饰的结构与雕琢方法,阴纹纹饰开始出现互相勾连,阴刻线一面磨成坡状,有斜刀的痕迹,俗称“一面坡阴线”。“一面坡阴线”是西周玉器的典型做工。



春秋玉器


春秋兽面形玉饰


玉器发展到春秋战国,雕刻工艺更为成熟,雕刻的图案层次错落,非常的讲究,且玉沙开始被使用,技法要比商周时期更加的精湛。

春秋时代玉器的做工和前朝对比,有新的进步,更注重磨制。春秋纹饰在西周晚期出现互相勾连的基础上,出现了卷曲相连的纹饰,布局满而密,不留空白。

春秋晚期出现以隐起的密集的浮雕纹,并有平面浅阴刻宽带纹。器物开片薄均匀规整,粗线条少,细线条多,且线条有毛口(即刻花纹、线条时在线条边缘留下很多刀痕)。



战国玉器



战国谷纹玉璧


战国玉器刀工精细,器物边角垂直锋利,磨工精良,器物表面,尤其是阴线糟内光泽强烈。孔洞内壁匀称光滑,极少见到因工具不力而残留的制作痕迹。主要是由于铁制工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琢玉工艺突飞猛进。

战国玉器半浮雕、透雕盛行,对动物形象的刻划,着意于眼、牙、爪等细部特征,于细微处见奇观,极力刻划出动物的本质特征。



汉代玉器



汉代玉蝉


汉代玉器物的做工特点,善于运用阴刻线,线条豪放,没有战国时代精细,器物棱角琢磨圆滑,大件器物刻工较粗,小件器物刻工较精细,细线条的刻道有毛道和跳刀的痕迹,线条不甚连贯。

穿孔器物的孔洞内壁往往不够光滑,常留有拉丝痕迹。汉代的葬玉运用“汉八刀”做工。

“汉八刀”做工,不是代表整个汉代玉器的做工,而是仅指汉代“葬玉”的做工。

汉代的“汉八刀”是指采用简练的线条进行刻划,运用推拓磨的雕琢技法,刀法粗犷有力,刀刀见锋,刚劲挺拔,线条无丝毫崩裂状和刀痕之迹。代表作品是玉猪、玉蝉、玉翁仲。



唐代玉器



唐代龙形玉佩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对外贸易往来频繁,且该时代的女性地位有非常大的提高,故玉器雕刻多偏美感,出现了花卉、飞禽走兽以及人物飞天的图案,尤其是狮兽的雕琢是非常精细的。

唐代玉器刻工精细,细线条多。特别在唐代带板上的人物,通身饰以短而密集的阴线。在动物的脚部、尾部也刻出很多的细线条,带板上采用减地法,即池面隐起做工,刻线带有绘画性。



宋元玉器


宋代花鸟纹玉佩


宋元时代玉器,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在玉器上也反映出民族和地方特色。

这一时期的玉器非常的细腻,雕刻的器形也一般多为小件,而大型玉器比较少,由于该时代的书法、绘画尤为繁盛,故玉雕雕刻风格多比较注重形似以及神态的契合。

南方刻工细腻工整,北方刻工刚劲有力。但整体来说,雕刻的线条总感细弱。

兽件的身上一般有上下对穿孔,且孔洞以方形为多,人物脸部的五官往往处于同一平面,且“八字眉”服饰上有浅细的“米字型”刻划。


元代螭纹玉带饰


到元代刻工一般粗犷有力,器表面往往留有钻痕和铊痕,还有险刀现象出现,抛光不甚讲究。



明代玉器


明代兽面纹玉觚


明代玉器有了新飞跃,以扬州、苏州为中心,琢玉业开始大发展。刀工粗壮,浑厚有力,生动活泼,写生味浓厚,出现了浮雕、镂空做工,还有双层,甚至三层的镂雕。器物表面玻璃光泽强烈,大件器物的表面也往往留有钻痕和铊痕。



清代玉器


清代痕都斯坦玉嵌宝盖盒


清朝玉器特别是乾隆时期,玉器工艺迅猛发展,是我国治玉史上空前繁荣时期。

这时期玉器精雕细琢,形象逼真,大量巧作作品问世,刻划线条精细,磨光平滑,立体感强,花果的枝叶脉络雕刻明显,栩栩如生。

镂空、半浮雕、浮雕三种雕法盛行。其中以半浮雕和浮雕为主。嘉庆以后的玉器,其雕工慢慢趋向粗糙失真和呆滞。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