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鉴识珐琅彩瓷,看这篇就够了

2018-10-10   1933次浏览

珐琅彩瓷,作为宫廷御用瓷,为“釉上彩之冠”。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有“彩瓷皇后”之美称。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器造价最贵,艺术水平也最高,被誉为“官窑中的官窑”。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

成交价:1.69亿港元



珐琅彩瓷也叫瓷胎画珐琅,由铜胎画珐琅(也叫掐丝珐琅)演变而来。清康熙34年起,宫廷造办处的工匠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之上,成功地创烧出了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瓷) 这一新的瓷品种。其鼎盛期为雍正到乾隆朝。以雍正朝的珐琅彩瓷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朝后慢慢地转向了粉彩,有部分瓷品上,珐琅彩和粉彩共存。所以,也可以说,珐琅彩瓷是终止于乾隆的后期。制作珐琅彩瓷,先由景德镇烧出瓷胎或精细白瓷,然后,送到北京宫廷造办处珐琅作,由那里的工匠用珐琅彩绘制烧成。


因此,严格说来,在民国以前,珐琅彩瓷器就是清宫皇室为自己烧造的一种御用器。民国以后,始有少量仿烧品流入社会。

清康熙 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

成交价:2.39亿港元



在康熙珐琅彩瓷器上出现胭脂红,是我国早使用的黄金红,也是最早的进口红色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珐琅彩料全部都是依靠进口的。由于珐琅彩器烧造过程复杂,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成本巨大。所以,一般无大器。而且,基本上都留存于宫廷之内。因此,社会上流通的珐琅彩瓷器,应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的。收藏者对其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尤其不能有捡漏心理。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

成交价:1.51亿港元




辨识珐琅彩瓷的相关知识和要领


在康熙朝,珐琅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胎并非本朝所制,实际年代要早于康熙朝。胎质略显粗糙,没有本朝的细腻。其时,多在器物的外壁未上釉处,施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彩料作地。上用珐琅彩彩绘。题材以缠枝花卉为主,但绝没有鸟,有花无鸟,更不见山水人物。在花朵中有时会填写一些文字,如“万寿”、“长春”之类的吉祥语。文字以篆书为主。由于彩料较厚,有堆料凸起之感,放大镜下可看到彩面上有细小的冰裂纹。康熙朝也有在宜兴紫砂胎上绘珐琅彩的制品。康熙40年后才有款,款识多用蓝彩料,或是用胭脂红彩料来书写楷书“康熙御制”四字堆料款,加双方框。也有少数例外,用刻字阴文款。

清康熙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



雍正早期有少数仍延用康熙的在色地上绘彩,但绝大多数已改用在白釉上绘彩。因此白釉画珐琅自雍正起才有。彩料也自雍正起采用国产料,改变了康熙只用进口料、色彩单调的局面。在绘画上雍正朝也有很大突破。改变了康熙时只画花卉、有花无鸟的单调图式。在题材上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图式都有,并配以诗文,将诗书画融为一体。


雍正朝珐琅瓷的款识有如下几种:用蓝料堆凸图章款的有两种,书写“雍正年制”的使用仿宋体;书写“雍正御制”的使用楷书体。此外,有“大清雍正年制”6字款,也有两种:一种用蓝料;一种用青花。


清雍正 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



乾隆朝珐琅彩则融会了前两朝的特点,并形成了所谓“五彩珐琅”。绘画题材进一步扩大,除前两朝的题材外,并多见人物和仙山楼阁的题材,而且绘画、装饰多出现西洋韵味。与雍正的松散画法不同,乾隆时文饰堆砌,画面繁复而满。还开发出一种锦地花卉(即用细针在瓷胎上画出暗纹花卉,形成锦地),让画面出现双层效果。款识主要是在白地上书“乾隆年制”的4字蓝料图章款,也有少数赭色料款。但在一些小器上则无边框,有蓝料,也有少数用红彩。也有在松石绿地上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款或“乾隆年制”4字款。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严格说来珐琅彩瓷的烧造,终止于乾隆朝后期。但在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仿烧的珐琅彩瓷。这批仿烧瓷,最流行的是模仿曾任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的郎士宁的画风。模仿他的以西洋写实风格和透视之法所画出的人物和鸟兽画。这些瓷品一般工艺水平较高。多为薄胎瓷器,彩绘工细,色泽艳丽,艺术格调较高(当然,这里也不光是仿珐琅彩瓷,也包括其他的五彩和粉彩瓷)。


辨识民国仿品,可从其胎釉和彩料入手去辨别。这个时期的仿品,大部分瓷器的胎釉都具有晚清民国时期的明显特征。即胎面不够光滑均匀,胎质较疏松。釉薄色白。民国与清代珐琅彩瓷,所用的彩料也不同。除少数外,大部分都是使用粉彩料。既有类似康雍乾粉彩的彩料,也有色浓厚的“重工粉彩”料,或浅绛粉彩料。根据这些差异,仔细辨别,还是可分出是非来的。


民国 珐琅彩人物螭龙耳瓶 (二件)


现代仿品较之民国又要差一个档次。做工粗糙,绘画死板,缺少灵气。不少仿器用灌浆模制,分量较轻;而民国时期是用拉坯制作,分量较重。




辨识珐琅彩瓷的7个的考察方法:



一、观其瓷胎。珐琅彩瓷胎质细腻薄透,用料、修胎规则考究,完整无缺。


二、观其造型。珐琅彩瓷多为碗、瓶、鼻烟壸之类的日用小瓷件,和一些动物的小摆件。大多为小件瓷品,过一尺者少见。


清雍正 珐琅彩花鸟碗



三、观其底釉。康熙朝是满地铺彩,色彩浓烈。雍乾后白地渐多,珐琅彩瓷的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洁净,毫无瑕疵。


四、观其色彩。珐琅彩瓷的色彩均鲜艳而柔和,绝少用纯色调,多为粉彩型的藕荷色,多达十数种。釉面绝无蛤蜊光出现。


五、观其色料特点。其每一图案均系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表面光滑,有玻璃质感和光亮感。彩料凸出底釉约1mm左右,放大镜下可见有极细小的开片纹。



清 乾隆 磁胎洋彩紅地团花山水膳碗



六、观其绘画与纹饰。珐琅彩瓷多采用工笔绘画方式。几乎没有用写意画的。纹饰在康熙时是多色地,有花无鸟。色彩调配较雍乾时要差。雍正朝的珐琅彩瓷最为成熟。乾隆朝没有雍正时严谨,并出现珐琅彩与粉彩兼容的作品。


七、观款识。珐琅彩瓷的款识有严格的制式,具体上文已述。凡发现有不同于上述制式的,均非真品。

清雍正 玫茵堂典藏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




五彩、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


一、五彩:除绿彩有玻璃彩外,其余各色都是一抹平涂,表面显得粗糙。


二、粉彩:有粉质感,也用渲染,立体感强。但粉彩渲染不能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矾红彩必定是五彩。如果发现矾红彩粉化或玻化,此物必定是用现代工艺烧造。因为要达到玻化或粉化,烧造温度高,但达到800-900℃后,矾红彩就会出现流动,会破坏画面的色彩。因此,民国以前的粉彩器中,矾红彩都是使用五彩的。与珐琅彩比,粉彩有粉质感,有立体感,表面平滑,但无玻璃质感。特别是在绿彩、黄彩上易见蛤蜊光出现。


清乾隆 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三、珐琅彩:釉面有油质感和玻璃质感,与进口不透明的红绿玻璃相类似。立体感强,但没有粉质感。画工用渲染法。因为不用氧化铅工艺,因此,绝无蛤蜊光。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