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4 966次浏览
明 玉条纹兽耳簋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是中国琢玉史上相当繁荣的时期。明初洪武年间,为了恢复经济生产,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许多工艺门类处于停顿状态。永乐年间,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进入了复苏和发展时期,但琢玉业发展得比较缓慢,主要是继承宋元传统,琢玉水平虽然很高,但作品的数量不多,形体也都比较小,这种状态大约延续到嘉靖时期。此后,琢玉工艺才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大型的立体器皿增多,并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代麒麟玉带銙
西安博物院藏
明代玉器继承了宋代和元代的工艺特点,造型粗犷,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胎体较厚,镂雕用法广泛,平面雕两层花,俗称“花上压花”。装饰线条刚劲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
质料特征
明代琢玉,多选用新疆和田料制作,其中以青玉为主,白玉次之,也有少量碧玉或墨玉作品,黄玉者极其罕见。青玉、白玉的作品,抛光大多细腻,表面光泽度极佳,颇为油润,仿佛罩上了一层透明的玻璃质,行话俗称“玻璃光”。墨玉作品,色浅,多见青灰质地夹杂褐色斑点,褐色的分布不均匀,表面也有玻璃光泽。明代碧玉,由于天然材料原因,抛光后的光泽较弱,多为油脂光泽。
明代龙纹玉带銙
西安博物院藏
抛光特征
明代玉器的图案装饰常采用浮雕和减地阳纹的处理方式。这类浮雕式的图案装饰,在凸起的轮廓边缘处多磨平棱角,使其形成窄平的光润线条,而不保留碾琢之后轮廓线出现的锋利边棱。尤其片雕作品,大多进行平行整体抛光的方法,使凸起的轮廓边缘呈现出光润、窄平的细线。在立体器物上,由于不便整体式抛光,故而采用局部的平行抛光,在花纹凸起的局部边缘便会呈现出窄平的光滑线。
多层镂雕特征
明代的多层镂雕玉器在加工时大多采用管钻穿透的方法,而不像单层纹图透雕在穿孔后以拉条拉搜的方法。因此第二、三层的纹饰就会出现比较比较粗糙。多层镂雕的纹饰,大多是对表层进行仔细抛光,而下面衬托的几层纹饰,却抛光的比较粗糙,甚至不抛光。
明 玉鳌鱼花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管钻特征
明代玉器表现动植物题材的作品时,多保留管钻痕迹。如常见的谷纹、乳钉纹,在颗颗纹样单元周沿,常能见到管钻套打遗留的略显深陷的圆形凹痕。花卉图案中的花蕊,常出现管钻的痕迹。这种处理方法看似简单,实则增加了主题纹样的立体效果,使造型显得饱满。动物题材中眼睛和口部,常用管钻套打后,保留钻孔凹痕。特别是眼睛周边的圈状痕迹,似双目圆瞪,眼窝深陷,更加显现出动物的凶猛神态。
明 龙纹杯
纹样图案特征
明代玉器,常在器身的局部用回文和卐字纹作辅助装饰。对于回纹的处理多采用传统的变形并联组合式和双勾连续组合式。卐字也变形为连续的组合式,多作为图案的锦地纹出现。回纹和卐字纹,均为短小的横线和竖线组合。这种横竖线组合结构的处理工艺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横竖线的衔接处大多不甚严密,多留有间隙。而横竖线的碾琢多呈现出中间深粗、两端浅细的现象。
明 白玉雕海水云龙纹嵌饰
明 白玉石榴式洗
明 白玉雕花双龙炉
明 白玉吉祥如意天鹿
明 白玉单身杯
明 白玉花荷叶水丞
明 白玉桃形洗
明 白玉三足水盛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