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明末徽州的书画市场

2021-12-03   2096次浏览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的一首诗道出了徽州无限的神秘。徽州自古文人荟萃,商业繁荣,资产雄厚的徽人在行商之余,热衷于古玩书画的收藏,由此引发了徽州艺术品市场的兴盛,亦带动了周边地区古玩市场的发展。那么,晚明徽州的艺术品市场到底是怎样的?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呢?

收藏风气与市场参与群体 

明代晚期,徽州的书画市场甚为活跃。对于徽州鉴藏家收藏的具体规模与状况,当地著名的收藏家兼古董商人吴其贞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曾于1639年在溪南观画时说道:“余至溪南借观吴氏玩物十有二日,应接不暇,如走马看花,抑何多也!据(汪)三益曰,吴氏藏物十散其六矣……其风始开于汪司马兄弟,行于溪南吴氏、丛睦坊汪氏,继之余乡商山吴氏、休邑朱氏、居安黄氏、榆村程氏,所得皆为海内名器。”这里所提及的几个大收藏家族皆为徽州名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的徽商世家。这种以宗族为纽带形成的社会收藏结构,使徽州收藏具有自身独特的面貌。




元代倪瓒《虞山林壑图》元画在当时颇受徽人的欢迎,徽商甚至不惜财力收藏元四家的名作。当地的龙宫寺中有专门的古玩店铺,商人王虎臣就卖过倪瓒、王蒙等人的作品。


事实上,徽州地区几乎每个家族藏品都有自身的特点。榆村程氏为徽州大收藏家族,代表人物是程季白。他与汪珂玉、董其昌、李日华均有交往。吴其贞称其“笃好古玩,辨博高明,识见过人”。而李日华(1565~1635年)《六研斋笔记》中说季白藏有唐人韩幹《五牛图》。画家王时敏亦曾借观过其所藏王维《江山雪霁图》。季白逝世后,其子程明诏继承家产,收藏虽不如前,但依旧十分富足,家藏有“汉白玉器、项氏所集图章百方,皆各值千金者”。吴其贞在徽州到过程季白家中,并看到了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赵孟頫的《水村图》手卷、王羲之《行攘帖》唐初摹本、王蒙《秋丘林屋》题记等,可见程氏藏品之富!12年之后,吴其贞再次拜访,观赏了程氏所藏黄公望《同天春晓》、吴镇《水竹山居图》、郭熙《乔松山水图》、荆浩《山水图》等9件作品。 

五代荆浩《匡庐图》徽州大收藏家程明诏家藏甚丰,藏有荆浩、吴镇、郭熙等名家的赫赫名迹。

1-9.jpg

居安黄氏也是当地的收藏望族。吴其贞曾在居安黄氏家里观赏了夏圭《雪亭图》、马和之《毛诗东归弦歌》和赵孟頫《前后赤壁图》:“以上观于居安黄山家,黄山则黄石之兄,为士夫中鉴赏名家。”  

然要论徽州最大的收藏家,当属西溪南的吴氏。《丰南志·士林》有吴廷传:“吴国廷,一名廷,字用卿,丰南人。博古善书,藏晋唐名迹甚富。董其昌、陈继儒来游,尝住其家……清大内所藏书画,其尤佳者半为廷旧藏,有其印识。”


13.jpg

明代董其昌《高逸图》董其昌多次来到徽州游玩、作画,并住在徽州收藏大家吴廷家里,还为他家题写“余清斋”的牌匾。


徽州参与艺术市场的群体除了徽商之外,还有画家、官绅、医生、装裱工、平民百姓、门客等,几乎涵盖了社会各阶层。

画家王鉴(1598~1677年)对收藏非常喜好,故山水擅长临摹。吴其贞去过王家观赏书画。如1643年过太仓王鉴家,观赏了关仝《溪山积雪图》绢画,称“甚剥落,画法松秀”。他判断是元人笔,非关仝画。吴称王鉴“好古之风盖家传也”。


14.jpg

宋代李唐《江山小景图》(局部) 徽州的官绅也喜好收藏,庄冏生家藏有宫廷旧藏李唐、钱选等的名作。他们经常会拿出自己的藏品供人观赏,要是有人看中的话也可以卖掉。


同时,徽州当地的官绅也大都介入收藏。如陶元祐,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壬辰(1652年)正月二十六日,吴其贞与他一起到吴门,观赏于庭携来的两张名画,一幅是元曹云西的《群峰雪霁图》,一幅是赵仲穆的《渊明图》。曹画被朋友归希之以他物易去,《渊明图》归于陶公。   

此外,名医和市民也有相当的收藏。程元允,溪南人,名医,闲时喜研究法书名画,家藏有朱熹《祖帐帖》及元人书。普通百姓收藏书画在当时也不乏其人。如溪南吴文长,不过是当地的普通百姓,竟收藏有画200余,手卷四五十,画册数本。


15.jpg

南宋梁楷《八高僧图卷》徽州书画市场发达,连门客也有收藏,溪南的汪三益手中就握有大量的古代名迹,吴其贞曾在其手中观看了梁楷等人的作品,并买下了11件宋元画作。


艺术品市场的发达,就连门客也富有收藏,这些人都是书画市场的老手。吴其贞所认识的汪三益,系溪南吴氏门客,手中握有很多古代书画名作。吴多次从其手购买或观赏之,专设有“观汪三益画册日”,足见他对汪氏藏品的重视程度。吴曾在汪三益的手中观赏梁楷《右军题扇图》、吴镇《竹石图》、唐人廓填王右军中郎帖、盛子昭(懋)镜面图绢画。此后,吴氏从汪三益手买到11件宋元明名作,可见其收藏的规模和档次。



交易方式与书画的作伪 


晚明徽州的书画市场有一定的规模,吴其贞在《书画记》中提起家乡龙宫寺古玩交易场所时说:“余乡八九月,四方古玩皆集售于龙宫寺中。” 

其时徽州书画市场的交易方式已是十分多样。吴其贞购买的书画作品,有的是在佛寺道观成交的。如吴氏曾“住元振兄山中,乃一孤僻高僧也。手中藏有贯休《长眉长者图》绢画一幅,气色尚佳,相貌慈善,笔法沉着古雅,绝无时俗气”。吴原本想买下,已谈好价格,但临时有急事,故未能成交。

徽州各地均已形成固定的艺术品交易集散地。交易方式除了市场购买外,还有各类的古董商登门求售,或鉴藏家之间直接交易。见诸文献的徽州古玩商除吴其贞外,再如郑廷奇。在己卯(1639年)十一月时,吴其贞碰到郑廷奇,在他手上看到了柯九思的《柯丹邱荆溪图绢画》。这个廷奇“为人好修饰精洁,善弦索兼货古玩,游于朱门,人皆物色之”。有这种商人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商品的交易,使书画流通更快。

1-8.jpg


明代沈周《东庄图册之十》徽州丰富的藏品资源吸引了沈周等人的到来,并留下不少画作。这些作品在当地颇为抢手,是收藏家争夺的对象。


书画的交换如此方便迅畅,也不一定仅限金钱交易,还有以物换物,报以礼物人情,或款待画家留住家中以代替金钱的方式来获得。如董其昌有一次想以黄公望的山水与汪珂玉换沈周《阳冈图》。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三月一日,李日华“为海盐郑茂才图四扇”,作为不久前对他赠送朱西方村诗集的回礼。

这一时期作伪之人骤增,尤其在书画市场发达的徽州地区。如徽州吴龙,其“聪明多技艺,多出自己意,未尝学于人。若临摹宣德炉、接补汉玉颜色、制琢灵璧假山石、修补青绿铜器,一一皆瞒过有见识者,此为溪南神手”。很明显,这种专门人才是在艺术市场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后产生的。

既然徽州的作假如此明显,那么周边地区自然也不能幸免。我们从离徽州较为邻近的嘉兴的作伪情况可见一斑。如万历四十年四月,李日华在观倪瓒(号云林居士)画时记曰:“云林画余生平目睹大小真赝几四十余幅。今日无事,偶追步之。当地大收藏家吴希元也时常有购进伪作之时。”

除嘉兴外,南京和苏州也是伪物遍地。万历四十年底,夏贾从南京来访,身无一件书画,无可奈何地告诉李日华:“今日书画道断,卖者不卖,买者不买,盖由作伪者多。”苏州就更不用提了,来到嘉兴的“苏人书画舫,满载系伪恶物”。当地的专诸巷是专业作伪的集中地,这里生产的赝品在社会上流传很广。 

作伪之风日益猖獗,鉴定家应运而生。在徽州地区出现了像吴廷、吴祯、詹景凤这样的大鉴赏家。这些鉴定家鉴定真伪,排除赝品,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市场秩序。 

徽州与周边的市场互动 


徽州地理位置优越,离江南地区的余杭、苏州和嘉兴都很近。随着明末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徽州的书画市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其时书画交易已突破了地域限制,徽州当地人时常与外地的书画藏家互通有无,再带回到家乡本地交易。如詹景凤(1520~1602年)就是一位长期往来于江南的徽州鉴藏家。在其书画著录《东图玄览编》中记载了许多徽州鉴藏家的书画藏品,以及他与江南鉴藏家藻鉴书画之事。

徽州繁荣的书画市场及丰富的藏品,吸引了大批外地知名的画家、收藏家前来游玩作画及购藏,使徽州的书画得以迅速流通。史载沈周、董其昌、陈继儒等都曾经到过徽州,他们在交游购画的同时,也在其地留下不少画作。如许承尧《歙县闲谭》载:“董其昌为诸生时,游新安。江村江一鹤迎馆于家,课其子必名。居年余去。所遗书画真迹最多。”同时,著名文人收藏家钱谦益也曾来此地购买书画作品,他曾从丛睦坊购置了一定数量的宋元书画。吴其贞记载,1642年,他在吴子含“去非馆”遇到钱谦益,并从他手上观赏了王蒙《九峰读书图》和黄公望《草堂图》及王右丞《雪霁图》、萨天锡《云天图》、王右军《平安帖》等。


1-2.jpg

元代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著名文人收藏家钱谦益曾来徽州购买书画艺术品,他曾从丛睦坊购置了一定数量的宋元的画迹,其中就包括王蒙的作品。



1-1.jpg

北宋赵佶《鸜鹆图》宋画在明末十分稀缺,价格奇高,宋徽宗的画更是凤毛麟角。但出乎意料的是,吴其贞却在杭城九曲巷的施四老家中偶获徽宗的《金钱羁雀图》。


除了这些知名收藏家来徽州购买书画外,一些当地的书画中介者也会把徽州的艺术品带到江南各地去卖,由此出现了专门从事艺术品交易的中间商人,即“牙人”。他们时常往来于徽州和江南之间,出入嗜好艺术收藏的富商及文人之宅,成为当时艺术品交易的经纪人。我们熟知的吴其贞就是一名牙人,他在江南各地四处游走,买卖书画。他曾于常州陆家达处得梅道人《竹溪泛艇图》;丙午(1666年)秋七月五日,又偶获宋徽宗《金钱羁雀图》于杭城九曲巷施四老家;壬子(1672年)八月廿二日,购僧梵隆《高僧图》纸画一卷于苏州吴子敏手。吴其贞还曾获得黄公望的《剩山图》,后来转卖。又如著名的王越石,徽州居安人,他与吴其贞也有交往。他与嘉兴的汪珂玉经常进行藏品交换或买卖,后来回到家乡联合其叔一起做古玩生意,利润不薄。


111.jpg

元代黄公望《剩山图》徽州籍古董商人吴其贞曾收藏此画,并记录在其写的《书画记》中,之后他以高价转卖给大收藏家王廷宾。


有了这些书画交易人,徽州与周边地区的书画交易变得异常顺畅,徽州书画大都流向苏州、杭州和扬州等地。

除此以外,还有一大批徽州人长期居住在外地从事书画买卖或收藏。居住在嘉兴的歙县籍藏家汪珂玉是徽州地区重要的收藏家,他的家族三代都极富收藏。此外,徽州人在外地亦多有开设艺术品店铺者,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记载了一位在杭州岳庙前开铺十余年的歙人,名项宠叔,号玉怀道人。

可惜,明清易代,战乱不断,社会经济严重受创,以致战乱后的徽州艺术市场萧索起来,很多藏家家道衰败,藏品也随之大量流失损坏。对此,吴其贞有切身的感受。1639年(己卯)四月初三至四月十四,他在溪南吴氏家族观画时感慨道:昔日徽州艺术市场的繁盛已了无踪影,诸多“海内名器,至今皆渐次散去,计其得失不满百年。可见物有聚散,理所必然”。20多年后的康熙六年(1667年),吴再至溪南,触景生情,不禁感慨道:“忆余昔到溪南观古玩,如登山阴道,应接不暇;今来两日,搜寻得见四画,人事可知。”

来源:  收藏杂志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