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纽约秋拍王牌:乾隆御藏西周作宝彝簋时隔28年后重现拍场

2018-08-23   1093次浏览

继去年藤田美术馆专拍创纪录的四件商代青铜旷世杰作之后, 佳士得纽约今秋将再推青铜重器。



9月13日,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周宝彝--清宫旧藏作宝彝簋』专场拍卖将隆重呈现一件西周早期「作宝彝簋」。

这件巧夺天工的古代青铜器是极为罕见的四脚簋,历经乾隆皇帝、吴大澂、卢芹斋、仇焱之、埃斯卡纳齐、赵不波等传奇藏家递藏。佳士得特别为此拍品设置单品专场,足见重视,届时势必会引起海内外顶级藏家的一番激烈争夺。


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纪 作宝彝簋


估价: 4,000,000 - 6,000,000 美元

规格:高 18.8 cm.,口径 18.1 cm.,重 3020 g

来源:

乾隆皇帝收藏,入藏于1749年以前

吴大澂收藏,入藏于1887年以前

卢芹斋,纽约,1940年前后

仇焱之收藏

伦敦苏富比,1980年12月16日,拍品338号

埃斯卡纳齐,伦敦,1980年

赵不波收藏,入藏于1988年以前

埃斯卡纳齐,伦敦

Michael Goedhuis,纽约,1998年

展览:

底特律,《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Ritual Bronzes Loaned by C.T.Loo & Co.》,底特律美术馆,1940年10月18日至11月10日。

纽约,《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s》,卢芹斋,1941年11月1日至1942年4月30日。

著录:

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等奉敕撰,《西清古鑑》,清乾隆二十年(1755)

武英殿刊本,卷14,页7。

吴大澂,《客斋藏器目》,1887年。

吴大澂,《客斋集古录》,1918,卷7,页11。

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1935年,卷7,页61。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卷6,页19。

底特律美术馆,《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Ritual Bronzes Loaned by C.T. Loo & Co.》,底特律,1940年,编号25。

卢芹斋,《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s》,纽约,1941年,编号12。

Phyllis Ackerman,《Ritual Bronzes of Ancient China》,纽约,1945年,图版29。

陈梦家,《殷周青铜器分类图录》,东京,1977年,编号A177(图片)及R363(铭文)。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台北,1977年,编号1303。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补》,台北,1980年,编号363。

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北京,1981年,编号1735。

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1983年,编号1909。

林巳奈夫,《殷周青铜器综览》,卷一(图版),东京,1984年,页110,簋248。

Thomas Lawton,’An Imperial Legacy Revisited: Bronze Vessels from the Qing Palace Collection’,《Asian Art》,卷1,编号1,1987-8,页51-79。

Jessica Rawson,《赵氏山海楼所藏古代青铜器》,香港,1988年,编号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1984年,编号3270。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2009年,页122,图23。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2012,卷8,页221,编号3922。

Giuseppe Eskenazi with Hajni Elias,《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伦敦,2012年,页82,图版71。



清宫旧藏青铜器

私人收藏仅6件

  ◆  ◆


簋(音轨),古代礼器,主要用以盛载煮好的饭、小米、黄豆。腹部圆润,碗状,附环耳。簋和鼎一样,是礼乐祭祀和葬礼仪式常用礼器。西周注重「礼」的 法规,故严格控制各阶层可以使用的簋和鼎数量。史书记载,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是七鼎六簋、卿大夫是五鼎四簋,士则只能用三鼎二簋。


团龙纹簋

故宫博物院藏


一般而言,簋由圈足承托,如「作宝彝簋」一样有四足的古青铜簋则相当罕见。据专家所言,四脚簋大概只有15件,当中大部份都在博物馆手上。此作宝彝簋则是私人收藏的6件清宫旧藏青铜器之一。


作宝彝簋的四蹄足


上海博物馆藏西周早期妅簋本品最为接近


伯簋

首都博物馆


班簋

首都博物馆



西周青铜艺术的标竿之作

  ◆  ◆


此作宝彝簋端凝大气,纹饰写意洒脱,鏽色苍翠喜人,且在传统簋的样式上添加四足,是艺术史上继往开来之作。综而观之,此器应属西周初至中叶一批寥寥可数的有足簋。



本青铜簋采用传统的圆体样式,底承四蹄足,蹄足的设计给簋的几何造型添加了动物形元素,使之活泼灵动,而这也契合了商周时期人们对青铜器的神化崇拜。《墨子。耕柱》曰:“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 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藏,不迁而自行,”就是将青铜器物神化的最佳注脚。



器身呈S曲线,口微撇,束颈,鼓腹略扁,下承四长足,使簋身举高,四足上截与圈足平行相连。器足上方饰饕餮兽面纹,下若兽足,底作蹄形,器足中段微凸,状若膝盖。颈侧各饰一立耳,作兽首卸环状,下端连接簋底,其曲线与鼓腹呼应。器表纹饰可明确区分为三段,间以细窄的光素带。鼓腹的主纹饰带以方格乳钉雷纹为题,上下各饰一道细窄联珠纹,器颈与圈足均饰三层兽面纹,居中双眼狭长,上沿饰翮状纹。颈部三层兽面纹饰带内,尚有一对生趣盎然的写实有角羊首,恰好位于双耳之间。器颈的羊首及主纹饰带的乳钉,均立体如高浮雕,但器足的抽象纹饰乃阴刻而成。



作宝彝簋的外观美不胜收,且铸造者自出机抒,在传统形制的基础上添加四足。由此看来,此器确然无愧为西周青铜艺术史的标竿之作。



出身显赫 名家递藏

  ◆  ◆


《西清古鉴》


此番上拍佳士得纽约的作宝彝簋出身显赫不已,在1749年以前即为乾隆皇帝(1736至1795年间在位)所藏,并著录于《西清古鉴》卷14、第7页。《西清古鉴》是一部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收商周至唐代铜器1529件(包括铜镜),以商周彝器为多。


本件作寳彝簋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武英殿刊本《西清古鉴》,卷14、页7中的著录


十九世纪,作宝彝簋为晚清名臣、鉴藏大家吴大澂所获。吴大澂在《愙斋集古录》中作宝彝簋铭文拓片旁亲题“制甚工,虽只作宝彝三字亦市鬻器之精者”。这在偏重铭文的当时是难得一见的对青铜器艺术性的评价。


本件作宝彝簋在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卷7、页11中的著录


二十世纪,作宝彝簋又由卢芹斋、仇焱之、埃斯卡纳齐、赵不波及 Michael Goedhuis 等众多传奇古董商、收藏家递藏。作寳彝簋此前一次公开亮相还要追溯到1980年伦敦苏富比“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拍卖,时隔28年重现拍场,它究竟会花落谁家?我们且拭目以待...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