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3 1339次浏览
蓝色是最冷的色彩,非常纯净,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
天蓝釉是一种高温色釉。由"天青"演变而来,是清康熙时期创烧的釉色新品种,因颜色似晴朗天空中的蓝色而得名。天蓝釉同霁蓝一样也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但其氧化钴含量仅为霁蓝釉的百分之一,故呈色极为柔和淡雅。
清康熙 天蓝釉花觚
故宫博物院
依据传世的天蓝釉瓷器各方面特征以及变化规律,可将其分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五个时期。
清康熙 天蓝釉菊瓣尊
国家博物馆
纯净淡雅的天蓝
色--康熙天蓝釉
康熙时期的天蓝釉瓷器釉色有深浅之分,深者呈淡雅的天蓝色,浅者釉色更显清淡。发色均较纯正,总体给人以柔和淡雅纯净之感。釉质莹润、坚密,釉面光亮。施釉较薄,釉层均匀。民国时有仿康熙官窑的作品,但釉质比较粗松,有些釉面则出现黑褐色或灰色的斑点。康熙器物瓷胎与瓷釉结合得非常紧密,故此类器物中不见有釉面开片现象。由于施釉较薄,烧制成型后于器壁棱角或口沿处呈现白色效果,有些口部则施以深蓝或酱色釉作为装饰。底足处多施白色釉,有些则施天蓝釉,胎釉结合处修胎规整。足际露胎处多见平整或斜削式,偶见有涂黑色者。此时期器物的胎体均比较厚实,胎质洁白细腻。
瓶类器物时常口沿处一圈加厚。后仿的康熙天蓝釉瓷器多数都不像真品那样做得恰到好处,胎体非轻即重。在器物表面有简单的装饰工艺,如梅瓶的颈部有的饰以弦纹一道,两侧饰有如意或月牙装饰。另有暗刻云龙纹、团龙纹等图案,但此类比较少见。官窑器底足处以青花料书写“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民窑器有款识者较少,见有“康熙年制”青花款,书写随意,字体潦草。
清康熙 天蓝釉莱菔尊
故宫博物院
深似湖蓝浅似月
白--雍正天蓝釉
雍正时的天蓝釉瓷釉色亦有深浅之分,深者呈湖蓝色或碧蓝色,色泽柔和悦目。浅者显得更为淡雅,极少数者近似于月白色。此时期的天蓝釉瓷器较前一时期普遍颜色略深一些。釉质均莹润坚密,釉面亮泽,有较强的玻璃质感。施釉匀净。器物口沿及棱角处釉层稀薄多为白色。多数器表与内壁的釉色一致,内壁施釉均匀程度较器表略微欠佳,而总体上能够保持与器表一致的瓷釉质量,在鉴别时要引起足够重视。有些器物内壁则施以白色釉,此种情况以碗类居多。
大件琢器类的底足多施天蓝色釉,如:各种瓶类、方缸、花盆等。但其中部分施釉不够均匀,有细微的露胎现象。小件器物,如:盘、碗、文具类,底足处均施白色釉。胎釉结合处做工同于康熙时期。足际露胎处多为浑圆的“泥鳅背”状。其胎骨质量与前期一致,只是小件器物较康熙时期的略显轻薄。大件琢器胎骨较厚,但不显笨拙。这时期的天蓝釉瓷器常见有各种装饰,多为弦纹、乳钉纹、贴塑辅首耳、模印花卉等装饰效果。
清雍正 天蓝釉双龙耳瓶
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天蓝釉盘
故宫博物院
在款识书写方面,官窑器于底足处书写青花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外套双方框或双蓝圈,或为双蓝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字体工整,笔法刚劲有力。此类款识多见于盘、碗、水盂等实用器皿。民窑多有仿写此类款识者,但字体不及真品挺拔有力。亦有手写或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者。“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多见于各式瓶、缸、花盆等大型陈设瓷底足处。另见有水仙盆、茶托一类器物,底部以青花从右至左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此种器物民国有所仿制,但青花发色不及真品柔和,笔画风格出入较大。
清雍正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
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天蓝釉弦纹碗
故宫博物院
此外,还有书写“郎吟阁制”青花楷书或篆书款器物。多为茶壶、僧帽壶、棋子篓等种类。
清雍正 天蓝釉葡萄纹十楞大碗
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天蓝釉钵缸
故宫博物院
上袭雍正且呈色多
样--乾隆天蓝釉
此时期的器物釉色呈现几种不同的效果,总体亦可分为深浅两种。既承袭了雍正时的特点,又逐渐形成了本朝的呈色特征。只有通过反复实际地接触才可从中得到感性上的认识,提高断代水平。釉质同样丰滢滋润,光泽度较强。施釉均匀,但较前期肥厚一些,有些器表积釉处微泛黄绿色。乾隆后期釉质稍显粗松,釉色不及前期那样纯正。现代仿制的乾隆官窑器物,釉色显得比较生硬呆板,失去真品那种给人以清心淡雅的色调。器物底足处依然修胎规整,有些民窑器物则显得做工较为草率,时常在足际近釉处留下一圈细小的锯齿痕。足际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乾隆前期多为浑圆的“泥鳅背”状,后期则出现斜削式,或为中部有棱角突起。个别器物圈足露胎处施以酱褐色釉。从瓷胎上看,前期尚能保持雍正时期的特征,后期逐渐变得粗松了一些,但仍能保证质量。胎体较雍正时期略显厚重。此时期的器表装饰较雍正时期又有所增多。常见有模印、雕刻、描金、贴塑等装饰工艺。官窑器底足处以青花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工整清晰。另见有高足盘,款识书写于底部圈足内,为从右至左排列“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
清乾隆 天蓝釉出戟花觚
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天蓝地粉彩勾莲纹如意
故宫博物院
釉色不纯胎质稍欠--嘉
庆、道光天蓝釉
本阶段的天蓝釉瓷釉色不够纯正,深者亦呈天蓝色,浅者仍能保持柔和淡雅的效果。但发色较前期相比均稍显深沉、暗淡。釉质较为润泽,光泽感亦较强。官窑器底足修胎较为规整,与前期相比相差无几。民窑则多显草率,有些则出现缺胎少釉现象。足际处理方式上,多为两端斜削式中部有棱角突起。此阶段前期仍能延续乾隆后期的瓷胎特征,后逐渐变得粗松一些,胎色的洁白程度上也稍差了一些。器物胎壁逐渐变得厚重。本阶段有纹饰装饰者比较少见,多见有暗刻花卉纹。嘉庆时的官窑器中盘、碗类底足处为“大清嘉庆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两行楷书款。大件琢器类多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四三行篆书款。道光官窑款识为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规整。另见有“浩然堂”楷书款者,字体工整有力,上下排列。
清嘉庆 天蓝釉菊瓣盘 (二件)
清道光 天蓝轧道锦地粉彩开光式「菊花」图碗
烧造水平不一、多以花纹装
饰--光绪时期天蓝釉
由于战乱频繁国力衰败,咸丰初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一度停止烧造。而在咸丰元年,据史料记载曾烧造过天蓝釉的祭祀礼器。后又经英法联军浩劫,还有的流散于民间,现今官窑的天蓝釉瓷极为少见,民窑亦是如此。同治、宣统两朝该品种瓷器数量亦是微乎其微。故对于晚清阶段此文仅针对光绪时期的天蓝釉瓷加以分析。
清光绪 天蓝釉夔凤纹八方瓶
光绪时期天蓝釉器物烧造水平不一。从瓷釉上看,有些器物釉色纯正,光泽感较强,接近于乾隆时期的水平。有些虽有较强的光泽度,但已失去雍乾时期那种柔和悦目的视觉效果。还有的虽施釉均匀,釉质润泽,但釉色缺乏已往那种清新淡雅的感觉,显得比较呆板。在内壁施白釉的器物中,白色釉多不大纯正,呈现白中闪灰色的效果。底足修胎特征及足际处理方式均与嘉道时期相差无几。民窑器物底足处釉质比较粗松,有些则出现“桔皮棕眼”现象。
清光绪 天蓝釉仿古双兽耳盘口瓶
官窑器胎质较为精细,胎体较前期相比更显得厚重一些。民窑器则比较粗松,胎骨白中略闪黄色或呈灰白色。击之缺乏清脆的金石声感。此时期又多见有花纹装饰的技法,如:模印各种花卉、弦纹、堆塑纹等,并时常在器物口沿及底部一周饰有如意纹、云头纹等花纹装饰。款识方面,官窑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外无边饰。民窑仿品多见“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仿写款。
清康熙 天蓝釉刻菊花纹长颈瓶
国家博物馆
区分天蓝釉瓷器时代,认准
造型是关键
古玩爱好者可以通过天蓝釉瓷器的造型对天蓝釉瓷器的时代加以区分。
在康熙时期,天蓝釉瓷器造型既有古拙风貌又显得丰实秀丽,小件器物俊秀典雅。后世仿造者往往形似而失去其古拙风貌。常见有梅瓶、直颈瓶、胆瓶、菊瓣瓶、螭耳尊、花觚、缸、笔洗、水盛、盘等;
而雍正时期天蓝釉瓷器造型特征趋于纤巧秀美,线条较康熙时期显得更加柔和妩媚。常见品种有橄榄瓶、锥把瓶、弦纹瓶、天球瓶、象耳瓶、花觚、缸钵、碗、葵瓣洗、杯、碟等;
乾隆时期的天蓝釉瓷器造型规整,线条自然流畅。但不及康熙时古朴典雅,也不及雍正时纤巧秀美。常见有天球瓶、锥把瓶、蒜头口瓶、花觚、笔洗、缸、盘、碗等。其中天球瓶的颈部比雍正时期稍长一些且略粗,锥把瓶的腹部不及雍正时期丰满。碗的弧度较雍正时更大一些,且圈足加大;
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天蓝釉瓷器造型及线条基本能保持与乾隆时期一致的风貌,只是到后期稍显笨拙粗略。见有赏瓶、罐、井字方洗、石榴尊等;
光绪时期天蓝釉瓷器总体上造型更趋于笨拙,线条不够柔和生动。更有甚者形制不够规整、对称。见有花觚、花盆、盘、碗等。
清乾隆 天蓝釉水盂
故宫博物院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