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4 2063次浏览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明代玉器的定义就是粗糙,不够精美。误解了“粗大明”的真实意义。粗大明并不是工艺粗糙,粗率,而是指其工艺粗犷、稚拙,相对于后世乾隆工的繁复精巧,更多了些自然流畅之气,又加上明代玉道未开,好料不多,故玉质多有瑕疵,正是这点倒是成为明玉的一大特点。
明代玉器继承了宋代、元代的艺术和工艺特点,造型粗犷,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胎体较厚,镂雕用法广泛,平面雕两层花,俗称“花上压花”。装饰线条刚劲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
明 龙纹杯
明代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始终处在内乱频频,内忧外患之中。但是承袭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明代的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
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从总体上看,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
明代龙纹玉带銙
西安博物院藏
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监监制,而民间观玉、赏玉之风盛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开有玉肆,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同时,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我们现今还能见到大量这一时期仿制的“古玉”,甚至连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经被明代仿古玉欺骗。
明代麒麟玉带銙
西安博物院藏
明代玉器在工艺上是粗犷与精细并存,民间用玉大多粗犷浑厚,不拘小节,精工者较少。由于民间用玉的数量较大,传世较多,导致后世一提明代玉器就称其为“粗大明”。明代玉雕的繁荣超过宋、辽、金元,无论在造型、种类和工艺上都有进步,这些进步为中国玉器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繁荣作了充分的准备。
明 龙纹带板
明代玉器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明初玉器出土和传世的均有佳作,风格继承元代,作工严谨而精美。明朝中期的玉器趋向简略,承袭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盛,出现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荫策杖斗杯等。晚明前期东南一带社会稳定,城市经济繁荣,民间富裕,因此玉器产量有所增加。当时苏州制玉业代表着全国玉器工艺的发展趋势,著名玉工陆子刚就出自苏州专诸巷。
随着明中晚期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频繁,整个工艺美术为商品生产和外销所支配,于是出现了追求数量,忽视艺术的不良倾向。随之,玉器工艺也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玉器胎厚重、造型呆板、作工草率、装饰繁琐,流传至今的有大量的玉壶、玉杯。这应也是“粗大明”的来历吧。
明代玉带
西安博物院藏
明代玉器的玉质特征:表层莹润,玉器表面都会闪烁光泽,仿佛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玻璃质、蜡烛光。这也是明代最典型的做法,和明代喜欢简洁、细腻有一定的关系。玉器中出现这种现象完全是抛光技术方法所致。这个时期已经讲究用生皮抛光,所以才导致这样的玉器审美观。这同样也是明代玉器辨别的特征。
明 玉鳌鱼花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白玉雕海水云龙纹嵌饰
明 白玉石榴式洗
明 白玉雕花双龙炉
明 白玉吉祥如意天鹿
明 白玉单身杯
明 白玉花荷叶水丞
明 白玉桃形洗
明 白玉三足水盛
明 白玉桃形洗
明 白玉鸳鸯
明 白玉獅
明 白玉鸠杖首
明 白玉灵芝如意摆件
明 白玉鱼
明 白玉镶花蟠螭水盛
明 白玉雕松笔筒
明 白玉梅花水盛
明 白玉双龙杯
明 白玉双鹿笔架
明玉马
明 碧玉桐叶洗
每个时期都有粗工和精工作品,明代玉器也有着大量的精美器物,所以鉴定时还要依据不同的时代风格加以判断。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