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701次浏览
杨红文
联拍在线鉴定专家
鉴定范围:青铜器
人物名片
实战型资深鉴赏家、收藏家,职业从事青铜器鉴定修复、复制工作逾30年,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国家职业艺术品鉴定师。
陕西澄城县人,自16岁开始学习并从事青铜器物修复工作,曾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举办的《中国古代文物鉴定函授班》,系统地学习了相关文物知识。
此后至今一直专业从事失传千年的范铸青铜工艺,并以此工艺所做之青铜镜曾被国际奥委会原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称赞为“东方魔镜”,亦为多家博物馆复原复制及修复各类青铜器文物多件,颇受好评。
2016年3月22日受京东总部特邀,出席京东举办全国顶尖匠人的“聚匠计划”,展示范铸青铜镜工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及全国多家媒体均有报道。
铸镜须青铜,
青铜照贵人。
古代青铜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其用途从古战争、祭祀工具之始,成为社会生活用品,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国铜镜文化,自史前铜石诞生,发展到清代,历经四千余年历史长河。
而现实中,除了展示于博物馆及古装戏剧中,我们几乎难以见到这种工艺的存在,但都市镜匠杨红文,依然在这块不大的领域中默默耕耘着。
当把使用范铸法铸造的青铜镜,作为国宾礼物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手里时,这位足迹遍及全球、见多识广的绅士不由发出了“东方魔镜”的赞叹!
01
范铸青铜工艺是当今青铜器铸造、复原、复制、修复的最顶尖的技术。
范铸青铜镜大师杨红文先生,出生在文化底蕴浓厚的家庭,自童年,父亲在西安从事文化宣传教育和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工作,是典型的文化人。
童年时代,他便对麻钱很感兴趣并大量收集。其他同龄人的文具盒里装的是铅笔和橡皮,他的文具盒里多了一枚枚的麻钱。
有一次邻居家串门,无意中发现一枚很怪的麻钱,这枚怪麻钱比他布袋里的麻钱大出两倍多,无方形穿孔,无文字。
多年后,他读懂了那枚怪麻钱,原来这竟是一块唐代海兽葡萄镜的残片。从此,他和青铜镜结下不解之缘。
90年代初期,杨红文向青铜器专家贾文忠老师写信,请教关于文物修复方面的一些问题。
“贾老师认真地给予了回复,并向我推荐了赵振茂先生关于文物修复的著作。”
1991年,杨红文报考了广西师范大学,就读于的文物鉴定专业,学习有关文物方面的知识。之后又系统学习了绘画和雕刻艺术。如此一来,涉猎的领域更拓宽。
02
“早期的范只能铸一件器物,商代中期发展到一范可铸多件,春秋时期有可重复使用的器形的简单泥范,匠人们实现了利用这样的技术批量生产商品的愿望。”
范铸青铜镜工艺在历史上曾经达到三次巅峰时期;春秋战国、两汉及唐代,传统的继承发扬并创新。
陶范工艺所铸造出来的铸件是最忠诚于原件的,收缩比几乎可以忽略的,铸件的线条硬朗坚挺,“地张”平整几乎不需要打磨,其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成本比其他铸造工艺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
杨红文根据古籍记载、历史文献,多方求教国内青铜器文物方面的前辈,在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成功模拟了范铸制造青铜器的基本方法,造出了一面青铜镜。
范铸工艺,制范是范铸法的关键一步,即事先用粘土制作泥范,泥范做好后,需要阴干,静待时日,然后入窑焙烧,烧成陶范。
然后在陶范对合的空腔内注入熔化的铜汁,冷却形成器物。中空容器铸造时,需要一组内范和一组外范,铜镜是一种实体物件,铸造工艺相对简单,铸造时只需外范,无需内范。铸造铜镜的外范分为两片,一片外范表面平整,对应着铜镜的镜面,另一片外范表面有凹凸的纹饰,对应着铜镜的镜背。将两片外范对合,中间即形成一个薄片状的空腔。往空腔内注入熔化的铜汁,待铜汁冷却凝固后,敲掉陶范,一面青铜镜就基本成形了。
再经打磨,便露出了光洁的镜面,映照的物体清晰真实。
03
坚难!孤独!那么,又是什么支撑他把范铸这种费时费力又费钱的事坚持下去呢!
一面青铜镜,从制模到打磨成功历时七十多天,大约要经历30多道工艺,附着了他的磁场和能量,带着杨红文的匠心,在亘古不老的岁月里,不知要传递到谁的手中。
几十年来,杨红文期间所受的折磨,所受的痛苦,周围朋友的不理解,有的朋友甚至怀疑他有精神病,已经得了“臆症”,好心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
“每一件的作品都能感受到美,都能够让人安静,安静地和她们对话。”
在杨红文眼里,那一面面铜镜就是一个个的生灵,这也不只是一面镜子,而是从镜子开始,对青铜铸造传统工艺的一种传承和研究。
杨红文的青铜镜,被许多圈内外朋友收藏,例如尖八角花鸟镜被音响界大佬,“猫王”品牌的创始人曾德钧先生收藏,著名青年作家邢小俊先生(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收藏了他的一件宝光瑞兽镇宅镜。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