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43分钟争夺战、1.4亿港币成交的「台山瑞景图」卷背后,你不可不知的流转始末

2021-12-04   1048次浏览


4月3日是香港苏富比春拍的最后一天,在上午刚刚结束的的香港苏富比拍卖现场,人气前所未有的高涨。因为有「康熙御制珐琅彩碗」、「石渠宝笈」收录的《台山瑞景》、宣德 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三件多年来在江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顶级重器现身。


▲今日上午以天价成交的三件拍品


其中「石渠宝笈」收录的钱维城《台山瑞景》历经百代,今日是首次公开面世。在拍卖现场引发的竞价可谓是龙争虎斗。

它以3500万港币起拍,经过长达40分钟的争夺,只剩两个电话委托与场内买家展开拉锯战,最终以146,794,000港币成交,花落现场男士,全场掌声雷动!


 4月3日上午《台山瑞景图》卷拍卖现场


下面我们来看看《台山瑞景图》卷这件顶级重器何以卖得如此高价,以及作品背后颠沛流离的故事……



没去过过天台山

钱维城用想象力画出了它


说起这卷《台山瑞景图》,首先要说的便是他的作者钱维城。


钱维城

清朝官吏、画家、诗人

1720 - 1772


钱维城自幼聪明,十岁能诗,十九岁考中乡试,26岁考中状元。

尽管他的绘画“上追前辈,以古为师”,但入仕之后,很少有人知道他擅长书画。

直到考中状元后,随乾隆皇帝狩猎,皇帝射中一只老虎,便命钱维城创作《射虎图》,乾隆览毕,龙颜大悦,命工匠将画刻在了木兰围场的石头上,从此钱维城在画坛上名声大振。


▲ 钱维城《台山瑞景图》卷


这幅出自钱维城的《台山瑞景图》,创作于乾隆时期,那时正值清代宫廷艺术的鼎盛之际,在艺术鉴赏、创作方面空前活跃。

图卷全卷纵33.7公分,横458公分,分段绘制神秀壮丽的天台山十景,附录小楷书对该地山川景物的考证文字。其构图多采用了“深远法”,呈现天台山高耸密林,流水瀑布,清幽灵秀,古迹处处,乃钱维城之盛年山水精品。


▲ 钱维城《台山瑞景图》卷


然而,对于图中景物,大部分人恐怕会和乾隆皇帝一样,想当然地以为此卷一定是钱维城在天台山饱游沃看之余挥洒而就。

事实上,据钱维城的诗文记载,一览天台山美景的计划因“天公不作美,两游均未果”,毕生从未上过天台山。


▲ 钱维城《台山瑞景图》卷


因此《台山瑞景图》卷与那些钱维城对景写生的作品不同,它是画家根据古人记述,结合自己两游雁荡山,远眺天台的感受,运用丰富的想象,以大半生对山水画的深刻感悟和娴熟技法为基础完成的创作。


▲ 钱维城《台山瑞景图》卷上乾隆的印章随处可见


今天有机会重新观看作品,发现分为十段的图卷,每段都有乾隆在钱氏去世两年之际的御书题诗,这十首诗都吟咏台山,怀念爱臣的内容。不仅如此,在乾隆计划编撰「石渠宝笈」之时,也将《台山瑞景图》卷收入了其中。


又见「石渠宝笈」


上面我们说到,这件万众瞩目的书画珍宝,在赫赫有名的「石渠宝笈」有明确记载。

「石渠宝笈」这本大型著录文献由清代乾隆、嘉庆两朝编纂,主要收录了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包括自晋、六朝、隋唐直至清朝当代的书法、绘画、碑帖、版本、缂丝等。两书各有初编、续编和三编,总数为255册,所收书画家(合作作品不计)名头共863人,其中《石渠宝笈》收录作品计7757件,是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


《石渠宝笈》故宫出版社


目前所知的古代书画精品,大都源于《石渠宝笈》著录。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冯承素摹本《兰亭序》、《五牛图》……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牛图》局部


《兰亭序》局部


纵观近十几年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凡验明正身为《石渠宝笈》著录作品,往往成为拍卖会中的焦点,身价不同凡响,刷新画家个人书画拍卖价格。

譬如去年3月佳士得纽约艺术周“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上,6卷清宫旧藏《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总成交额超8亿人民币,陈龙的《六龙图》更是刷新了古代绘画拍卖价格记录,一时间《石渠宝笈》愈加声名显赫。


《六龙图》(局部)

视频短片来源CHRISTIE'S官网


当年,逾万名迹,通过不同渠道,万流归宗,汇聚于皇家禁地。但这里并非它们最后的归宿,被《石渠宝笈》收录并安放在各个宫殿之后,它们又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命运,聚散分合。

目前在拍卖会见到的《石渠宝笈》著录书画,虽然来自不同藏家,但最初大都是从清宫流出的。这些清廷所藏书画珍宝,除了作为赏赐或遭偷盗流出外,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陷北京、洗劫清宫,1923年皇家存放书画等珍宝的延春阁失火等劫难,更使部分《石渠宝笈》著录书画在乱中散佚。

而《台山瑞景图》卷的流转故事则要提到另一个人——末代皇帝溥仪。


躲过了建福宫的神秘大火

却没避开末代皇帝的盗宝行动


自收入《石渠宝笈续编》后,《台山瑞景图》卷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藏于故宫宁寿宫,但太平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大时代的动荡就波及到了深宫中的文物。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年仅六岁的溥仪宣布退位;但溥仪及其眷属却仍因民国政府给予的清室优惠待遇,依旧能够暂居号称“小朝廷"的宫禁内。


溥仪


在这期间,身居紫禁城内廷的溥仪以各种方式,不断将大内珍宝盗运出宫,甚至就连溥仪被逐出紫禁城的那一天,他也不忘夹带贵重珍宝出宫。还好当时的警卫机敏,能于哨关前扣下正准备被溥仪挟带出宫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仇十州《汉宫春晓图》。


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此同时,溥仪十三岁时结识的英国外交官庄士敦(Reginald F. Johnston)在任职于紫禁城的岁月中,发现清宫的松懈管理及内务府的弊病,使底下官员们有利可图,许多清宫艺术珍品被盗窃或典当,溥仪却无从得知。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外籍老师


直到溥仪下令清点宫内藏品并记录成册,发现大量珍品不翼而飞。1921 年,溥仪决定亲自盘点嘉庆时封存、乾隆皇帝的宝库─「建福宫」,仓促下令太监开启十余年未曾开启的建福宫,导致监守自盗的太监一时情急,竟于谕令下达的当晚,竟以一把火使建福宫所属各建筑( 包括延春阁、碧琳馆、慧曜楼、静怡轩、古云楼以及妙莲花室等) 瞬间化为灰烬。

大火过后,建福宫内纪录的六千六百多件珍宝中,仅三百八十件免于祝融。


▲惨遭祝融之后的建福宫,1923 年摄


史料显示,1922 年以降,溥仪与他的父亲载沣、师傅陈宝琛等人开始连手盗窃宫中珍宝,以几近光明正大的方式变卖或抵押宫中珍宝;或以赏赐和出借为名,利用兄弟溥杰与溥佳每日进宫伴读的机会,将大批宋元版图书及晋唐宋元明书画秘密夹带出宫,暂存于父亲的醇王府宅邸。其中包含宋至明代古籍善本逾两百件,以及历代书画作品逾一千张。钱维城此卷《台山瑞景》便在其列。


溥仪和溥杰


宝物运出宫后被暂存于溥仪父亲家中,溥杰在此将宝物分装成七十至八十个大木箱,并通过皇家身分得到一张免于检验及课税的通行证。他亲自携带证件护送珍宝至天津英国租界边,一处满清皇族为支持两人出逃而买下的房产内。

1924 年11 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满清旧势力彻底逐出紫禁城。


▲1924 年溥仪被逐出宫之际,宫中仆役正运送相关细软走出神武门


之后,「清室善后委员会」于养心殿清点藏品明细时,惊喜地找到当时赐予溥杰的藏品清单。

其中钱维城所作之《台山瑞景》被录于宣统十四年(1922)十一月六日赏溥杰,才找到了它的下落。

否则,此作于今也许不能呈现在我们眼前。


(倒置手机查看全图)

 钱维城《台山瑞景图》卷

来源:  艺术东南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