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 737次浏览
中国嘉德香港2018年春季拍卖会,「观古 -- 瓷器珍玩工艺品」专场甄选瓷器、玉器、佛教艺术、文玩杂项等各类精品珍玩总计290件,以飨藏家同好。专场中的「寸巢庵 --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的八件拍品(Lot 316-323)件件传承有序,品级较高。
特别令人瞩目的是一件五代铜鎏金佛像(Lot 323),此品由日本藏家购于2000年以前,观音立像铸造生动,观音体态修长饱满,通体鎏金,具有唐代造像的遗韵;另一件神品为明嘉靖青花龙凤纹葫芦瓶,此品青花发色浓艳,品相良好,气度威严,为嘉靖官窑琢器之翘楚。这几件必定是藏家同好的怡心之选。
中国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卖会
观古──瓷器珍玩工艺品
预展时间:3月31日 - 4月1日
拍卖时间:4月2日(星期一)
拍卖地点香港JW万豪酒店3楼
精品一览
Lot 323
五代 铜鎏金佛像
high 33.8 cm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购于2000 年以前
参阅:
1. 《金铜佛造像特展图录.新田集藏》,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 年,第186 页,图版编号90
2. 《Arts of Asia》,2015年7月-8月,《Buddhist Bronzes of the Dali Kingdom in Yunnan Province》,图版编号9,美国维吉尼亚艺术馆藏铜鎏金菩萨像,馆藏编号64.19
估价 : HK$ 6,000,000 - 8,000,000
此尊观音立像,头戴宝冠,花冠高耸,其上有化佛一尊,宝冠下有长飘带与璎珞垂与双肩,雍容繁复。面庞丰腴,双眉细长,眉目清秀,额上有一白毫。鼻唇丰厚,双耳下垂,神情慈祥,流露出恬淡宁静与聪慧的神态,好似俯看尘世众生。身着通肩衲衣,内著僧祇支,胸前装饰璎珞,璎珞繁复而精致,与腰间做结。左手轻抚上肩,右手持宝瓶,宝瓶上饰满宝石,臂挽帔帛腰围丝巾带,其褶皱与帔帛皆具动感,沿体形蛇行飘落,既准确地表现出丝织物的特性,同时也增加了造像的灵动感,一扫以往的单调与死板,将观音的体态衬托得更为柔美妩媚。肩背部铸方形开口,当为装藏之用。其后的璎珞结与腰部,长短参差,垂至下裙。衣裙紧贴身体,犹如曹衣出水,衣纹疏密有致,曲走流回自然。
此座观音像铸造生动,观音体态修长饱满,身躯起伏平缓,双手柔软写实,所著天衣绸裙,极富质感。面庞圆润饱满,肩膀浑圆,有慈悲悯人的神情与雍容大度的仪态,通体鎏金,十分精妙,具有唐代造像的遗韵。此尊造像配有木盒,其上签条书「支那山东省莱阳县城内千佛寺藏,鎏金佛,高一尺一寸二分,量六百七十三两」。
Lot 317
明嘉靖 青花龙凤纹葫芦瓶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嘉靖本朝
high 48.5 cm
参阅:
1. 《日升月腾 — 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历史博物馆,2015年,第42 页,图录编号23-24
2. 《东洋陶瓷名品图录》,松岗美术馆,1991年,第82 页,图版编号97
3. Jean Gordon Lee,《Ming Blue and White》,1949年,图录编号110
4. Andre Leth,《Catalogue of Selected Objects of Chinese Art》,1959年,图录编号112
估价 : HK$ 3,300,000 - 4,300,000
瓶作葫芦形,小圆口,短直颈,束腰,双鼓腹,高圈足。外壁通施白釉,釉色泛青,釉质匀净温润,颈部与腰部饰缠枝莲纹,足部饰卷云纹,上腹上部饰变体莲瓣纹,下腹近足处饰变体江崖海水,上下腹主体皆绘龙凤纹,上腹绘三组,下腹绘四组,纹饰以龙、凤、凰为中心,四周围绕品字祥云,纹饰之间以卷草纹托道教八宝为间,整体纹饰寓意吉祥,布局疏密有致。青花发色浓艳,气度威严,为万历时官窑琢器之翘楚。圈足露胎,底施白釉,底心以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古人认识葫芦中藏有另一世界,仙侣居于其中,乃世人向往之地。嘉万时期皇帝本人笃信道教,道教八宝纹饰常用于瓷器装饰,冀寓长生。葫芦瓶在嘉靖时期十分流行,葫芦谐音福禄,亦带有吉祥的寓意。龙,其龙头姿态矫健,龙眼圆睁,鼻前突呈如如意,锐眉飞电,龙爪壮如轮,腾云驾雾,锐不可挡,乃帝王的象征。凤凰为鸟中之王,是尊贵、崇高、贤德的象征,含有美好而又不同凡俗之意,是能带来和平和幸福的瑞鸟,它的出现预示吉祥即将到来。凤凰中雄曰凤,雌曰凰。瓶上所绘羽翼尾朝下者为凤,卷草尾朝上者为凰。参阅公私收藏,相似可参考者有香港怀海堂藏两例、日本松岗美术藏馆两例、美国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藏一例原 Bloomfield Moore 先生旧藏以及英国Ashmolean Museum 亦藏有一例原Gerald Reitlinger 先生旧藏的青花龙凤纹葫芦瓶与本拍品器形与纹饰基本一致,可资参考。
Lot 316
汉 铜错金银壶
high 31 cm
来源:
1. 双轩庵,松本重太郎(1844-1913)的堂号,松本先生是九州铁道公司的创始人
2. 东京美术俱乐部,1933年,双轩庵专拍,图录编号222
出版:
《双轩庵美术集成图录》,1933 年,东京美术印刷社,日本,图版222
参阅:
1. 《Ea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Jenny So,1995年,图版编号74
2. 《Age of Empires - Art of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Zhixin Sun,2017年,第140页,图版编号65
3. 《Age of Empires - Art of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Zhixin Sun,2017年, 第142 & 143 页,图版编号66
4. 《The Niaozhuan Hu》,Christian Deydier, 2017年, 第59 页, 图版编号6 & 7
5. 《The Palace Museum’s Essential Collections-Bronzeware from the Shang to Jin Dynasty》,单霁翔,2015年,第209 页,图版编号128;第211 页,图版编号130
估价 : HK$ 2,500,000 - 3,500,000
铜壶长颈,弧肩,鼓腹,肩部有环状双耳,高圈足,造型古朴端庄,以青铜铸成,铜体光泽莹莹,闪烁青铜重器之光辉。铜壶上略施纹饰,通体环绕五圈宽窄不一错金银的几何纹。口沿一圈倒三角形,错金与错银间隔连续,形成错落有致的锐角。肩、腹部分别三条纹饰一致的几何带状装饰,纹饰由菱形链接而成,菱形内外分别错以金银。底足上铸一圈卷线纹,柔和流畅。带状纹饰分布均匀,在壶身上显示出一种和谐有序的韵律感,犹如一曲协奏曲,中间三条几何纹,稳重端庄,口沿尖锐的折线与底足卷曲的线条又打破了沉闷之感,带来灵动与柔和。而金银错所嵌入的金色与银色的光芒,在黯哑的青铜上流转,将奢华富贵与素朴典雅以最合适的比例融为一体。错金银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镶嵌工艺,是利用铁质工具将青铜表面琢出凹槽,再以金或银甚至红铜镶嵌入凹槽,然后打磨光滑的一种新装饰技艺。这种装饰是在铁质工具普及的基础上出现,是新工具的产物。金银错完美的将不同金属结合在一起,使其不同的质感相互辉映,呈现出一种镂金错彩之美。汉代金银错的装饰技艺更广泛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日用之中,此件青铜壶便是保存完好的一件卓越代表。
铜错金银壶流行于战国,可参见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藏战国铜错金银嵌绿松石壶,汉代错金银器多为小件,查阅公私收藏,仅见河北博物馆藏满城汉墓出土铜错金壶、国家博物馆藏满城汉墓出土铜错金壶以及陕西省西安博物馆藏一例铜错金方壶,其余形制相似者多为光素或整体鎏金。盒盖上有秦藏六先生所题鉴赏文字。
Lot 318
北魏 石雕彩绘佛坐像
high 26 cm
来源:原三溪先生Hara Sankei 旧藏(1868-1939),原三溪先生是日本著名的丝织品商人,他热衷收藏古美术以及当代艺术
参阅: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馆藏编号59-47
估价 : HK$ 1,200,000 - 1,800,000
此尊面相方圆,长眉细眼,嘴角含笑,虽然高鼻深目,但已经更像中国人的面貌,具有北魏佛像的时代特点。肉髻高耸,著右坦袈裟,内著僧祗支。双手结禅定印,跣足结跏趺坐于石台之上,衣纹深刻,为扁圆状隆起。释尊背后为火形背光,背光分为三层,最内层为佛像头部外,为一圈双重莲瓣,饱满厚重,莲瓣之外围绕一周菩萨像,中间主尊结跏趺坐,其余皆为曲足行礼,为万佛朝宗之态。最外层为火焰纹,火焰内焰线条扭曲夸张,如含宝珠,外焰用波浪线条描绘,每组相互连接,灵动而具有节奏韵律,层次丰富而富有形式美感。背光侧面为忍冬纹,缠绕蔓延。佛龛底部石台为束腰亚字形,其中刻众人朝拜。佛像背面刻一众小佛龛,中心一大佛龛,为一尊主佛两边各侍二菩萨像。此坐像施有彩绘,但由于历史久远,色彩早已斑驳。
此石雕彩绘佛坐像,将健陀罗样式逐渐转变为中国样式,具有北魏的浓烈时代特征,雕琢精细,表现出对佛陀虔诚信仰与美国Nelson-Atkins 美术馆石雕彩绘释迦佛坐像十分相似。历史悠久,保存至今仍然完好,为北魏佛像之珍品,难能可贵。
Lot 319
北齐 石雕佛龛
high 19.1 cm
来源:日本关西藏家旧藏,其收藏于1955-1965年间购于山中商会与尚雅堂
估价 : HK$ 250,000 - 350,000
佛龛雕琢与方形石块之上,正面雕琢出方框一圈,内有拱形龛门,门上有莲瓣数枚,门上装饰有火焰纹,火焰以平行曲线刻划,具有装饰感。佛龛内有一佛二菩萨像。主尊肉髻高耸,身着通肩袈裟,双手分别结与愿印和无畏印,结跏跌坐于莲台之上。两旁侍立二菩萨,端庄娉婷。由于年代久远,石雕已有风蚀的痕迹,斑驳点点,具有历史感。佛龛两侧亦有雕刻,仍各刻有拱门佛龛,龛内有立佛一尊,佛像衲衣宽大,缯带和帔帛飘垂体侧,衣纹线条流畅自如。佛龛刻像皆具有北齐风格,圆雕成熟,袈裟质地轻薄贴身,衣纹遒劲流畅,随着身体结构起伏,身体轮廓在衣纹中隐约可见,既表现出了衣着质地,还表现出躯体的变化。北齐历时短暂,统治者提倡鲜卑化,与南朝交往,与西域联系,天竺佛法东传,中印之间的交流,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北齐汲取众家之长,融合各派,多元文化交融的佛教造像艺术。
此佛龛虽历经沧桑,保留至今,仍然感受到佛陀庄严宁静,安定人心的力量,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遗珍。
Lot 320
隋 石雕佛龛
「开皇十五年四月八」铭
high 11 cm
出版:《增订中国仏教雕刻史研究》,松原三郎,1966 年,图版编号200(b)
估价 : HK$ 250,000 - 350,000
此为佛龛像,龛体近似方形,龛门为拱形,内有一佛二菩萨像。主尊佛像结跏跌坐,面庞丰腴,面目不甚清晰,双手别结与愿印和无畏印。衲衣宽大,缯带和帔帛飘垂体侧,显然受到当时士族服饰的影响。佛龛两侧面与背面皆素面,刻有铭文。
右侧刻「开皇十五年四月八」,背面刻「□张孝□为男君乡敬造玉像一□」,左侧刻文「兼师僧□母一切众生」。反映了隋代民间佛教造像的发展,造像者为亲眷造像祈福,并在造像中显现法华信仰精神。隋代由于帝王护持佛法,对于造像的注重与提倡,以及对经像的保护,佛教造像发展及技艺臻于完善。然因国祚不长,艺术样式于短时间内无法定型,故造像艺术属过渡样式,而有承先启后的时代特色。
隋代把自汉晋以来分裂了三百余年的华夏大地复归统一,政治的统一无法立即为佛教艺术带来统一的形式,故原北齐、北周、陈属地等,仍存在其强烈的地方造像色彩。隋代造像富丽华美冠于其他各代,是隋代菩萨造像的重要特色,亦是开启灿烂多姿的唐代佛雕之前奏,预告了更成熟的造像艺术样式即将诞生。
Lot 321
北齐 黄花石一佛二菩萨像
high 19 cm
来源:日本关西私人收藏,购于2000 年前
估价 : HK$ 250,000 - 350,000
此一佛二菩萨像以黄花石刻就。主尊释迦牟尼结跏跌坐于仰莲台之上,莲瓣饱满,莲尖卷翘,两旁有双狮蹲伏守护。佛陀双手结禅定印,内著僧祗支,外披通肩袈裟,面露微笑,平和智慧。两侧立二菩萨,头带冠饰,手捧宝器,神情庄严肃穆,菩萨衣饰繁复,衣纹细腻流畅,刻划精美。佛龛背屏已有残损,高台下刻有铭文。
北齐时期常表现释迦之坐像,搭配肋侍菩萨。这一时期的造像艺术臻于成熟完美,一改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样式,具有明显的「曹衣出水」特征,又称「曹家样」,是由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曹仲达所创之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身披薄纱,宛如出水之感。北齐佛像开创的新风貌,简洁流畅、薄衣贴体、造型新颖,精细浅雕、造像著轻薄贴体服饰,从润泽的躯体和洗练的衣纹,透过出水式袈裟,隐约可现佛像躯体的轻微起伏变化及刚健硕美造型,这种明洁感人的雕刻风格,注重人体结构雕刻之美,正是北魏至隋唐间不可或缺的过渡时期作品,对隋唐时期的造像高峰产生深刻的影响。此龛即为这一时期之代表,极为难得。
Lot 322
唐 大理石狮子
high 19.8 cm
来源:
1. 日本壶中居
2. 2000 年以前购于日本
参阅:《The Shanghai Museum of Art》, Shen Zhiyu,出光美术馆,1983年,图版编号174
估价 : HK$ 400,000 - 600,000
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与西方雕塑艺术注重写实、讲求形似相比,我国的石狮雕刻比较注重整体形态的塑造,即讲求「神似」的艺术效果。此石狮子张口瞪目,四肢有力,昂头挺胸,正坐于地,身体线条刚劲有力,简练生动,用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和浑厚有力的线条表现出狮子作为兽中之王的神韵,显得威武雄壮,弥足珍贵。据程张先生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著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正是这种流行,使唐代石狮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将传神写照完全融汇与雕刻之中,狮子的形态显得异常壮丽,气势凌人。此石雕狮子,威严庄重,造型雄伟古朴,难能可贵的是保存完好,为世所珍。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