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永宣瓷器的灵魂:苏麻离青

2018-01-18   1430次浏览

明代王世懋的《窥天外乘》记载“永乐、宣德间……以苏麻离青为饰。”而成书于万历19年(1591年)的《遵生八笺》也提到:“宣窑之青,乃苏渤泥青。”这里的“苏麻离青”和“苏渤泥青”虽音译不同,但不难推断所指的为同一物——苏麻离青。


明永乐 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


明永乐 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一名称的由来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蓝玻璃。

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明永乐 青花人物纹如意耳扁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四季花卉纹莲子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一种产于国外的青料,苏麻离青在中国出现与明初郑和下西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整合从东南亚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用在青花瓷的烧制上,其制品极为美观精致,发色明艳,呈色稳定,其晕散现象更是新颖别致,俨然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焦墨技法的奇特效果。


明永乐 青花图案花纹葫芦形绶带耳扁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的呈色具有靛蓝、晕散、结晶斑等特征。


明宣德 青花莲塘鱼藻纹葵式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宣德窑 青花缠枝石榴纹梅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另一种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


明宣德 青花波涛双飞象云纹高足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藏文穿莲双龙纹僧帽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晕散是苏麻离青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论是哪一时期的苏麻离青,无论其呈色如何,或多或少总是带有晕散,没有晕散的苏麻离青是不存在的。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晕散情况尤为明显。


明宣德 青花穿花凤凰纹仰钟式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穿莲双龙藏文高足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致,如以强光照射可明显看出,结晶斑实际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原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致。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造成晕散和结晶斑的原因。


明宣德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花卉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苏麻离青的引进,中国青花瓷烧造史出现了自元代末期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尤其是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而被民间称之为“青花之王”。但成化以后,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很少再大批量引入,青花瓷中的青料逐渐被回青等代替。

来源:  一品雅集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