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 684次浏览
关键词1
市场回暖
四大拍卖行今年的总成交额比前两年增长较大,显示出拍卖市场的明显回暖迹象。继2011年的拍卖高峰后,近年艺术市场进入了持续调整的低迷期,直到2016年才开始重新攀升。2017年上半年的春拍中,市场已渐露出暖意,但唯恐只是昙花一现,在下半年秋拍中,各家拍卖行的成交总额在2016年的基础上均呈现出较大幅度提升,这才给关注市场的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也预示着拍卖市场趋于了稳定回暖。
香港拍卖市场部分,香港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香港,从春拍和秋拍的总成交额来看,成绩均表现不俗。其中,香港苏富比春拍总成交额31.7亿港元、秋拍逾31.5亿港元,秋拍整体成交率86%,涨幅高达43.1%;嘉德香港春拍3.26亿港元、秋拍总成交6.53亿港元,秋拍创造了其历季来最高总成交额;保利香港春拍12.45亿港元,秋拍创下单季拍卖的历史新高,达18.0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佳士得香港春拍24.46亿港元、秋拍34.26亿港元。
北京拍卖市场部分,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春秋两拍的总成交都较2016年有大幅度提升。其中,北京保利春拍总成交额24亿元,秋拍直接跳跃到42.6亿元的好成绩,迎来五年来新高,较春拍涨幅高达77.5%;中国嘉德春拍总成交额29.39亿元,秋拍30.39亿元,虽较春拍没有多大提升,但较去年同期涨幅也达32.5%。
关键词2
亿元拍品
据《艺术市场通讯》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度中西方艺术品成交价过亿拍品共计高达73件(中国艺术品过亿件数为42件,西方艺术品过亿件数为31件)。其中,达芬奇《救世主》以4亿美金的价格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7亿元,创下艺术品拍卖的“最昂贵”纪录;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刷新中国最贵艺术品纪录,也标志着中国艺术品首登“一亿美金俱乐部”的行列。两大重磅亿元拍品的惊现使2017年的拍卖市场别具意义。
究其亿元拍品频现的原因可归结于“减量增质”拍卖策略的成功表现。减量增质已经成为中国拍卖行业的趋势共识。2016年,中国内地市场上拍的拍品总数下降至7年来最低水平,随着拍品总体质量的提升,成交率得以在过去两年内连续攀升,从2014年的46%回升至2016年的51%。同时,在海外地区对高端精品的选择更为明显。2017年,各大拍行依旧采取减量增质的策略方针。随着拍品质量的提升,高价拍品频频惊现,亿元拍品的出现也只是意料之内。
▲达芬奇《救世主》
▲齐白石《山水十二屏》
关键词3
佣金调整
2017年,苏富比和佳士得先后提高了拍卖佣金收取比例,这也是它们连续三年同时调整这一收取标准,揭示了国际拍卖行业经营策略的内部调整新风向。
评论人刘双舟指出,拍卖行提高佣金是为了应对特殊的困难。1992 年,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拍卖成交额大幅滑坡,为了渡过难关,苏富比和佳士得都提高了买方佣金。近两年拍卖行多次提高买家佣金的理由就是“克服拍品征集难题,顺应开支的增加”。虽然造成了买家竞投花费的增多,但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市场,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巨头之间步调相对一致,双方依然可获得丰厚的利润。目前,提高佣金也许只是权宜之计,更多的隐性服务正在公众的视线之下进行着。评论人孔达达指出,本次佣金调整更多针对中高价位艺术品,拍卖行可能希望将这部分业务逐渐转向私洽。“与其继续花费大量的公关、广告、宣传费用炒作市场,还不如有针对性地邀请重要客户参与私下交易。”
关键词4
国际大展年
2017年可谓大展云集,不仅集合了草间弥生、詹姆斯•特瑞尔、安迪•沃霍尔、巴斯奎特、大卫•霍克尼等众多大师展,还非常罕见的出现了双年展、三年展、五年展,甚至是十年展同时在一年间举办。
▲9个双年展;3个三年展;1个五年展;1个十年展
关键词5
离世
这一年,艺术界除了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也带走了我们身边挚爱的艺术前辈,令人唏嘘。有人说,送别一位大师,就是送别一个时代。在继去年送走了著名艺术史家黄专教授、清华美院教授王培波、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龙实、当代摄影大家马克•吕布、摄影师大卫•汉密尔顿等一批艺术圈先辈后,今年又有青年摄影家任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第四任院长张忠培、著名收藏家黄建华、中国当代艺术重要艺术家耿建翌等人辞世。
02月24日,任航因长期患有抑郁症而跳楼自杀。
07月05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第四任院长、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辞世。
07月18日,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在位于台北的办公室突发心脏病去世。
08月30日,香港著名艺术藏家邓永锵爵士因病逝世。
12月02日,著名收藏家,侨福集团主席黄建华离世。
12月05日,著名当代艺术家耿建翌因病逝世。
关键词6
艺术影片
17年对于艺术电影爱好者而言无疑是最为兴奋的一年。七月份的上海电影节片单中就有一栏专门为艺术电影打造。蔡国强的《天梯》,以及后面我们耳熟能详的《至爱梵高》,还有一票难求的《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等等。除电影外,央视在今年开播了一档好评如潮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并在今年元旦趁热打铁推出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一系列艺术影片的推出点燃了艺术市场新浪潮。
影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2017年9月22日上映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艺术家之一蔡国强的首部电影纪录片。既是一个从中国出发、成为具国际影响力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也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人的追求和精神。
影片:《至爱梵高》
2017年12月8日上映
2015年是梵高的125年诞辰,为了纪念梵高,英国著名的电影工作室BreakThru Films(曾获得奥斯卡奖)和Trademark Films从2012年开始筹拍一部名叫《Loving Vincent》的动画电影,通过动画师手绘的120幅梵高画作,试图探索梵高的精神世界与死亡之谜。
影片:《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
2017年7月8日上映
《佛罗伦萨和乌菲兹美术馆》远不止是一部关于经典艺术的纪录片,而是一段以多维度、多媒体视听盛宴的方式,通过剖析当时最美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深度探寻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旅程。
影片:《国家宝藏》
2017年12月3日开播
影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2018年1月1日开播
《如果国宝会说话》拍摄近千件国宝文物,堪称一座中国顶级文物的影像博物馆。
该片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共100集,每集5分钟。拍摄了中国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和近千件文物。
关键词7
新馆落成
2017年也是私人美术馆落成大年。郑好的昊美术馆与王中军的松美术馆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开馆大展。11月更是私人美术机构落成月,三家私人美术机构都赶在了2017年的尾巴上完成了建馆使命。值得一提,嘉德艺术中心也在17年9月开幕,该中心将展览、拍卖、教育、仓储、艺术出版等艺术产业各个环节打通,成就全亚洲首家“一站式” 艺术品交流平台。
09月20日,昊美术馆上海馆正式开馆,这是国内乃至亚洲首家“夜间美术馆”;
09月27日,坐标北京的松美术馆首次对外开放;
09月28日,被CNN评为“2017最值得期待新建筑”之一的嘉德艺术中心开幕;
11月02日,华中地区首家K11购物艺术中心落户武汉;
11月18日,上海宝龙美术馆开馆;
11月25日,苏宁艺术馆对外开馆。
关键词8
尤伦斯易主
“尤伦斯易主”绝对是年度话题性事件之一,几乎每一家媒体盘点都榜上有名。经过了一年的接洽,关于“尤伦斯谁来接盘”的讨论终于尘埃落定。尤伦斯发表的官方消息中称:新的投资人由一组包括Future Edutainment公司、江南春先生和其他相关集团在内的UCCA长期赞助者组成。他们将接管UCCA集团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易主之后的尤伦斯提出进一步改造空间计划,另外馆长田霏宇进入董事会,而尤洋领导的团队继续留任。
尤伦斯的倒台意味着欧美资本的撤离。频繁拍卖藏品的盖伊•尤伦斯、乌利•希克,还有更多热炒“中国当代艺术原始股”的欧美投资人正在撤出中国。如今这些艺术赞助“托拉斯”的离开,让中国当代艺术重新获得了自由呼吸的空间,但能否有更多优秀艺术家、更多的好作品出现,还要看我们自己,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在迷茫中寻求新的发展。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