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5 1178次浏览
11月23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配合财政部在京召开文物艺术品进口相关税收专题调研会。商务部、文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文物局等政府相关部门一同出席。会议由财政部关税司副司长陈晓武主持。
会议听取了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业界代表及有关专家对文物艺术品回流的情况反映,以及对当前税制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财政部关税司副司长陈晓武主持会议
政协委员:
减免回流文物进口税收已成为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励小捷认为,财政部等六大部门重视文物回流税收问题,重视收藏界、拍卖界和一些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是响应十九大有关精神的积极行动。他认为,对于减免回流文物进口相关税收问题已成为业界共识,大家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怎么降、怎么调。
全国政协委员万捷指出,在当下,民间博物馆、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已达到1110家,应与国有博物馆同等对待,当予以税收减免政策。他特别讲到,国家既然对文物做出了出境的限制和标准,那么反过来我们应该希望和鼓励流散在海外的同等文物的回流才对。
行业协会:
促进文化大发展是新时代责任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余平对文物回流拍卖税收问题做出梳理,明确提出:“回流文物作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应纳入《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免税范围,同时减免100年以内文物进口关税”的建议。余会长从十九大有关指示精神、文物贸易属性、历史文化责任、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阐述了观点。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忠义认为,广大民间收藏群体到海外抢救流失文物,成本极高,不但是文物本身的价格,还要支付高额的佣金、保险、包装、运输等,国家应当鼓励和减税。他认为购买流散文物不是购买进口商品,并且文物增值与贬值存在变数。他希望此次“春风送暖”能一步到位,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甘学军指出,近年来亚洲艺术市场的份额逐步向香港和日本转移,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税制问题,还有手续繁杂,通道不明晰。他建议,对珍贵文物要宽进严出,对一般性文物可宽进宽出,对外国文物要降税简政,对中国当代艺术要鼓励出口,这样才能把中国真正建设成国际艺术品流通中心。
专家:
有关税法应对文物区别对待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秘书长靳东升认为,增值税是生产流通税、经营活动税,抵扣商品生产与流通。而文物拍卖行为并非生产流通过程,不能解释成抵扣的链条,因此产生了政策和操作上的不适应。靳秘书长建议,在将来增值税立法过程中,应对文物要有所体现,目前无论是“古旧图书”还是“旧货”,都不能覆盖或等同于“文物”。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榆在发言中讲述了我国文物流失、文物外交、文物创汇的历史背景,回忆了八九十年代国家对文物回流的重视程度。他认为,文物拍卖普及了历史文化,提高了人民文化水平,为博物馆提供了大量国宝级藏品,提升了中国文物的价值和国际地位,促进了大量文物回归,期望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制定鼓励政策。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认为,拍卖企业在海外的文物征集活动就好像是对外招商,国家不但要予以免税,还应该奖励。此外,他从商品属性的角度指出,文物艺术品具备“旧货”的特征,在征税环节应与普通商品区别对待。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经济系主任徐晨建议有必要建立一套具有操作性、灵活性与创新性的文物回流财税方案。方案一要考虑文物的特殊属性,国际贸易中对文化产品有特殊例外原则;二是鼓励回流,财税政策要起到对某一个行业的积极作用。三是扩大渠道,比如自贸区的展与卖;四是减轻税费,通道透明;五是丰富市场,艺术品、收藏品、古董、文物等概念要明确;六是合规进出,杜绝非法。
业者:
降税简政,让中国文物回家
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讲,国内民间资本对文物回流的积极性和财力确实在增长,但税收仍是他们考量的元素。他指出,海外华人收藏群体正处于换代,对祖国充满感情,希望自己收藏的文物能够回到中国,比如翁同龢后人。他还指出,现在不仅是拍卖,参加博览会的古董商、画廊也希望通过议价方式把文物卖回中国,海外一些藏家也希望可以捐赠给民营博物馆,他们同样具有减免税的诉求。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认为,文物艺术品是国家文化自信的最佳物质载体,其承载的历史和价值是奢侈品所无法替代的,文物也不是超高收入人群的专利,在市场中95%是低价位的。她假设:如果减免有关增值税,国内几大拍卖公司在境外的50亿业务量或将转回国内,将会创造约2.38亿的企业所得税及代扣代缴税等,还对其他对相关产业将有1.9亿元的直接拉动。
北京诚轩董事长左京华认为,征收进口税本意是保护国内产业不受外国影响,而回流文物不是外国企业生产的商品,更不是奢侈品。今天国富民强了,大家有能力把文物买回来的时候,税收却成为了门槛。她直言,税收问题就像悬在拍卖公司头上的一把剑,哪一天掉下来了,文物市场就回到过去由外国掌控的局面,由外国获利、收税和增加就业。
北京文物公司董事长李晨指出,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 GDP增长近80倍,但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其中最大的就是传统文化的丢失。唐宋的GDP占世界领先地位,但唐宋文化更为人熟知。八九十年代,文物只有出去,没有回来。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文物市场发展,大量的文物开始回流。2010-2011年入境文物高达4万件,2012年海关严格管控以后,迅速减少。
北京保利副总经理陈零初讲,目前,文物艺术品临时进境依据1995年《关于暂时文物进境附出境管理办法》,里边提到因展览、修复、鉴定、拍卖、销售等可暂时进境,没有提及税收问题。如果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17%,拍卖公司则无法生存。因此,需要在政府的支持、拍协的引导下,拍卖企业才能有信心做大做强,才能把国际文化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南京文物公司总经理陈卫国在会上呼吁政府要尽快制定有助于文物市场繁荣、有利于文物企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
北京匡时执行总裁刘宇䤴分析到国内拍卖企业到海外征集拍品、寻找文物,受委托人的委托回到国内拍卖,是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重要渠道。因为税收的问题给企业带来经营困难,不得不放弃此项业务,致使海外藏家不再委托国内企业,国际市场份额让给了国外。
部委:
将认真研究意见和建议,提出进一步完善文物进口流通相关税制的方案
在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后,国家文物局副司长邓超指出,市场对降税的诉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文化鉴赏和传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通过税收杠杆促进贸易,拉动国内市场,创造国内收税,使社会受益,提升国际文化形象。希望各部门之间政策合力,共同促进文物市场发展。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处长杨宝京认为,解决进口税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国内流通问题。现在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热情很高,购买力逐渐增长,通过税收政策鼓励文物流通,把文物市场做大。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副处长尹娇表示会后将梳理文物艺术品进口渠道,支持文物艺术品事业的发展。文化部市场司林紫东提出,非文物类艺术品同样需要得到税收支持。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孙强表示将积极配合财政部做好相关政策的修订工作。财政部文化司处长郭阳表示文化司支持对国有博物馆、民营博物馆的财政政策,今后将配合完善相关政策实施。财政部关税司副调研员史留保认为对于《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暂行规定》向民营机构延伸的建议需深入调研、了解情况,研究可行性。
最后,财政部关税司副司长陈晓武表示将认真研究与会各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进一步完善文物进口流通相关税制的方案。
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艺委会秘书长余锦生,财政部关税司何奕川 、林海波;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颜子超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场管理处翁俊田 ,中国嘉德法务总监刘莹,嘉德艺术中心关海亮,北京匡时助理总裁刘恩彤,西泠拍卖北京办事处王育灵。
与会人士调研嘉德艺术中心
部分回流文物欣赏
皿方罍
2014年,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再次拍卖皿方罍器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牵头,湖南文博界、企业界和收藏界代表组团赴纽约进行洽购。6月12日,在纽约举行皿方罍器身交接仪式,6月28日,皿方罍器身与器盖在湖南完成合体,永久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马首
港澳爱国企业家、国宝工程顾问何鸿燊于2007年在拍卖会举行之前以6910万港币购得马首铜像,并宣布将其捐赠国家。
猪首
猪首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兮甲盘
2010年,一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常年旅居美国的华人慧眼识珠,在美国一家小型拍卖会上发现了兮甲盘,并花重金买到了这件重器。2017年,兮甲盘在西泠印社2017春拍中以2.13亿元高价成交。
清乾隆 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
2005年,某藏家在德国慕尼黑一场小型拍卖会上,以13万欧元买到了的这把“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2012年,这柄腰刀在北京拍出了4830万元。
清乾隆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
2006年,在法国第戎拍卖行出现了一方“清乾隆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被国人以100.8万欧元买走。2011年,该方御玺在北京保利以1.61亿元拍出!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