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从达芬奇《救世主》谈中西方古画鉴定差异

2017-11-15   1030次浏览

摘要:中国古书画鉴定中常有阴谋论的声音,西方则很少。油画与中国古书画鉴定,有什么差别呢?

西方一流大艺术家真迹,在埋没数百年后,重新被发现的事情,最近15年来,至少出现过四次,有米开朗基罗的素描、拉斐尔的真迹等等。只是以往多在博物馆藏品中发现,不需要估价,于是,也就没有价格刺激,导致信息传递不猛烈,好多人不知道。


从达芬奇《救世主》谈中西方古画鉴定差异:前者更流行阴谋论

▲ 莱昂纳多达芬奇,《救世主》,1506年-1513年


这一次达•芬奇《救世主》的发现,由于涉及到价格,估价一亿美元,这一下,大家就都知道了。艺术品虽然自带艺术价值,但如缺乏明确的标价,其信息传播能力就会大降。同理,即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一旦在价格上有优异表现,也会引人注目。

涉及到价格,往往会涉及到阴谋,以及阴谋论。有些时候的确存在阴谋,但不会每一次都是阴谋。同时,不排除一部分读者,可能喜欢听到阴谋论,既然有人喜欢听,就会有人喜欢说,于是会在舆论上,不断闪现“有人怀疑”这个信息。永远会有一部分人,在涉及价格与利益的时候,持有阴谋论。所以,听到有部分人怀疑,是不需要感到大惊小怪的,因为“阴谋论”更加容易传播出去,这是新闻的本质决定的。


从达芬奇《救世主》谈中西方古画鉴定差异:前者更流行阴谋论

▲ 《救世主》(局部),基督手部细节


更加具备全球文化视野的读者,还会发现,对于油画的鉴定,阴谋论还不算多,而中国古书画的鉴定中,阴谋论似乎更加流行。

油画与中国古书画鉴定,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

在观察这个现象之前,还是尽量先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在书画与棋类,群众参与评论的现象特别多,民间的臭棋篓子,也敢于常年评价职业棋手的“臭棋”,而且常年坚持,永不放弃。因此,可以将此视为一个文化现象。书法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乡村私塾先生,也会鄙视一流书法家。这种文化现象,其实就是“刷存在感”,但是古人没有这么恶毒的网络语言,于是这个文化习惯,居然一直流传了下来。在西方艺术史中,似乎看不到这个现象,也许是因为西方的贵族社会延续时间更长,平民还没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就迎来了现代社会。

当排除这个文化习惯之后,回到核心问题,那就是:从理论上看,油画鉴定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联系点在哪里,差异在哪里?这才是长期产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而且短期内,无法消失。

从理论上看,无论是油画鉴定,还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其实都是在信息缺失条件下的判断。通俗地说,今天谁也没有看过古人在画画,因此,所有的认知,都是通过桥梁来形成的。而这个桥梁,由于历史的洗刷,往往还不是都能连接得上。

那么是不是就存在无穷可能呢?显然也不是,由于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技巧与独特的优点与缺点,因此难以简单复制。这会使得优秀艺术品的生产者,变动区间非常小。同时,这也导致了,除了加强在一般性信息上的研究之外,如果可以深入艺术品内部信息,熟悉其价值判断,那么就可以多次凭借这样的判断,去替代某些已经断裂的桥梁。

正是基于此,专家才能够在一起分析研究之后,给出判断。现场下判断,一般依赖的是艺术水准,依赖的是价值判断。

这样一描述,大家马上看到,其中的“令人不安”的环节,就是任何一种鉴定,都是非完备信息下的判断,有时候还需要依赖价值判断。


从达芬奇《救世主》谈中西方古画鉴定差异:前者更流行阴谋论

▲ 救世主(局部),眼周细节


既然信息不完备,那么一定存在扣不上的环节,既然是价值判断,就会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这一次,达•芬奇《救世主》油画的鉴定,专家只给出结论,但是不给过程,其实也是担心大家质疑。西方油画没有专门的鉴定学,他们也是以一些细节特点是否吻合为主要判断依据,但是这样写成文章肯定不行,所以在新闻报道中,时常看到西方人喜欢用颜料的时代特点来鉴定。

在我看来,其实这是一种“传播学说法”,因为即便依靠颜料,断了时代,也不代表可以断为真迹。要断定是否真迹,永远需要“逻辑跳一下”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一直认为,绝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玩书画收藏,因为你首先需要具备的,是一点艺术判断,然后还需要天生喜欢承担一点资金风险,以及面子上的风险。买了假画,又烧钱、又丢人。

但是目前来看,对鉴定干扰最大的,来源于现代教育。这一点大家可能都没有想到。

现代教育系统,已经让一般人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未必具备鉴定的专业知识。一个逻辑完备的人,面对一群专家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的艺术品下判断,找点逻辑缺点,那是一定可以找到的。因为上文说过了,信息的桥梁,本身可能就是连接不上,于是,大家就会在媒体上,看到很多真诚的“质疑”,不回答都不好意思。

其实,两千年前的孔夫子已经嘲笑过今天的人,“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些人,他们逻辑倍儿溜,但是看懂书画需要的专业知识,基本上没有,而且也不愿意去学。因为,学习逻辑是教育自带的、已经完工的事情,要去学习专业知识,那就麻烦透了,好几年也未必学得好。

专业知识就是告诉我们,大约一件艺术品有几个层次的内容,如何分别辨认这些内容,其标准分别如何设立。譬如说,古书画要求我们熟悉范式特点、笔法特点、材质特点、以及各种特点,这样一来,艺术品就具备了很多个层次,任何一次模仿,也不容易复原这么多原属自然携带的信息层次。而概率学告诉我们,艺术品包含的潜在层次越多,越容易辨认。古书画鉴定就是在这么多层次中,寻找可以确认的内容,进行研究。

虽然信息是缺失的,但是一旦配上分析工具,那么,在什么层次可以跨越,什么环节需要小心,就会明朗化,实践中的鉴定就可以展开。

在真实的鉴定中,人们并不是通过“找破绽”来搞鉴定,因为信息缺失条件下,任何一个不清晰的环节,都可能被解释为破绽。事实上,非常可能就是信息缺失导致的解读困难,而非破绽。

书画鉴定的核心逻辑,非常简单,就是“一点真即真、一点伪即伪”,任何一个环节可以确认,由于书画是一件作品,是一体化的,全局自然可以确认。关键的要点在于,得用知识去找到这个“一点”。

来源:  FT中文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