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6 981次浏览
1987年,埋藏于法门寺地下千余年的一套唐代皇室宫廷御用的金、银、玻璃、秘色瓷等烹、饮茶器重见天日。
这套茶具一经出土便引起全世界茶文化界的瞩目,纷纷感慨大唐盛世,连茶道都那么奢华。
当时,历经了多年风雨的法门寺明代砖塔轰然坍塌半壁,1986年春天,政府决定拆除残塔。
同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法门寺真身宝塔。
就在重建宝塔的过程中,1987年4月3日,法门寺塔施工现场,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洞口。
在这洞口里,发现了一套以僖宗乳名“五哥”为标记的一套宫廷茶具!
这套茶具制成于唐咸通九年到十二年,为僖宗皇帝御用的真品,保留的非常完整。
因此才让我们有幸看到了连“茶圣”陆羽也不曾看到的唐代宫廷茶具。(《资治通鉴》记载该茶具是公元873年末被封藏。)
这是一套世界惟一的珍宝,以它本身明确的錾文和出土《物账牌》记载:“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七事”何指?对照实物当为茶碾子、茶碢轴、罗身、抽斗、茶罗子盖、银则、长柄勺等。
就功能而言,这些茶器可分为贮茶器、炙茶器、取量器、贮盐器、取水器、点茶器、卫生用具和茶点容器,成为我国茶文化考古上最齐全的一次茶器发现。
视频:法门寺地宫稀世珍宝--鎏金银茶具一套
金银丝结条笼子
唐代饮茶用的茶叶,经加工做成茶饼,但茶饼已受潮,还需要将茶笼放在炭火上稍作烘烤,使茶饼干燥,便于碾碎。
以笼装茶,用温火慢烤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可使茶饼内外都干透,不致造成外干内潮;二又可保持色、香、味的纯正。
这个笼子呈桶形,带隆面盖,倒“品”字形足,带提梁。沿边带耳环,上套鹅形提梁。
笼子体积不大,据估计这样大小的笼能盛放四五两小串茶饼。
法门寺所出的鎏金银笼子,制作精美。上面这两只笼子都被认为是用于烘焙茶叶或盛茶饼的。
系链银头箸
筋,又称箸、筷子。古人对茶具的认识,不同于今人。古人认为凡与烹茶饮茶有关的器具,都称为茶具。
火筋上粗下细,通体素面,以银丝编结的链条套链。
民间用的火筋,常用铁或熟铜制成;而作为宫廷或达官贵人家用的火筋,常用金银制作而成。
鎏金鸿雁纹云纹茶碾子
饮茶前,茶饼需要用碾具碾成细末。法门寺所出的茶槽子和碾子,便是用来碾碎茶饼的。
上有可以抽出推进的辖板,用来保持槽内干净卫生,形如今日中药铺中的药碾槽。
茶饼在茶槽中碾碎成末,尚需过罗筛选,罗筛是点茶程序上很重要的一道工序。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件茶罗子,是我们能见到的古代第一件茶罗实物,十分难得。
鎏金仙人驾鹤纹壸(kǔn)门茶罗子
茶罗分罗框和罗屉,同置于方盒内,上层的罗框上尚残存一些用丝线织成的纱罗,网眼极细密,下层罗屉,接住筛下的茶末,可以拍出盒外。
鎏金银龟盒
筛好的茶末,为保持茶叶的香味要用盒密存。此龟腹部用于供贮放碾碎的茶细末。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龟口中倒出,十分方便。
唐鎏金飞鸿纹银则
为烹茶时投放茶末之量具。《茶经》云:“则者,量也,准也,度也。”
鎏金伎乐纹银调达子
古代饮茶犹如吃茶一般,调达子就是供调茶、饮茶时使用的。
先将茶末放入其内,加上盐、姜、葱等佐料,然后,用沸水在调达子内将茶等调成糊状;再加沸水调成茶汤供人饮用。
鎏金流云纹长柄银匙
唐代点茶的高招在于茶末调膏均匀后,向盏内注汤开水的同时,用茶笼或匙子在盏中环回击拂的动作要掌握得好。长柄银匙为烹茶时拍击汤面之工具。
鎏金摩羯纹银盐台
由盖、台盘、三足架等组成,支架有錾文:“咸通九年文思院准造涂金银盐台一枚”錾文明确表明此为盛盐的盐台。
在茶道发展过程中,“茶圣”陆羽对茶中加盐进行了保留,使这一方法得以延续至晚唐。
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
盖沿饰一周莲瓣,内以联珠纹组成一个菱形,与周边呈拱斗布局,中心部位为两相向腾跃的狮子。在唐人心目中,龟象征着吉祥、长寿,狮子象征着雄猛威严。
鎏金十字折枝花小银碟
碟缘为五曲菱形,浅腹,平底。腹壁以凹棱分作五瓣,每瓣内錾刻饰一朵十字形折枝花,碟心饰一朵阔叶团花,口沿錾刻一周简化的莲瓣纹,此银碟或是盛装茶点之用。
从这套茶具可见,唐代宫廷茶事兴盛,形成了一种尚繁缛、群体,重等级、礼仪,表现了高度艺术化的茶文化活动和唐宫廷茶道。
法门寺出土的大唐系列宫廷茶器,不但为后人提供了唐代大兴饮茶之风的佐证,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复原大唐宫廷茶道的依据。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