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0 997次浏览
汪涵是当今中国娱乐主持界的一哥,湖南卫视的一哥。
在荧屏上他诙谐幽默,妙语连珠,获得了各种荣誉,人称“涵哥”。
可这样一个看似娱乐精神超强的人,私下最大的娱乐却是收藏。汪涵的收藏与别人不同,别人都是收藏字画、古玩摆件,但他的收藏却千奇百怪,无所不包。对他而言,心是最大的博物馆,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顺其自然的收藏情结
“我觉得现在人所讲的收藏有可能太过狭隘了,就觉得只有收藏字画,或者是文玩摆件。其实每个人从有记忆开始就已经在开始收藏了,收藏儿时的记忆,收藏一些挥之不去的影像。”
——汪涵
对于收藏,汪涵从来都不是刻意而为的,它一方面来自成长环境的熏陶,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与生俱来的怀旧情结。
汪涵70年代初生于苏州,他从小在苏州园林里长大,每天跟着祖父逛公园。祖父拎个鸟笼,小孙子在后面跟着,看碑林,看花草,看园林,看太湖石。
这段经历和回忆,为日后汪涵走上收藏的道路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收藏之心生根发芽
真正让收藏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是在1998年汪涵24岁生日这天。
有一个喜欢玩玉的朋友,从广东收罗了一堆玉器拿到生日会上说:“今天你生日,随便挑一个吧。”汪涵瞅了半天,贪心地挑了里面最大的一块玉圭。
后来他们请来一位地质研究所眼力很好的老教授看,“东西都不靠谱,就这块玉圭年份不错。”
汪涵喜上心头,于是有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戴着生日礼物上下班。玉圭有点沉,常磕得他胸前青一块紫一块的。
这件事让汪涵内心的那颗搞收藏的种子苏醒了,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加入到古玩市场的淘宝大军之列。
难忘“鬼市”遇贵事
清水塘是长沙出名的“鬼市”,每到周末,清晨四五点的时候,就聚集了从各地来卖古玩字画、旧书杂货的小商贩,特别热闹。有一次,在鬼市的一个小摊位上,汪涵看上了一只绿色小瓷碗,颜色特别漂亮,暗刻花纹。
商贩见他感兴趣,口若悬河地一番吹嘘,汪涵越看越喜欢,价钱也合适便买下了。隔了一周,再到清水塘,结果又发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商贩说,“您运气太好了,这碗原是一对,老太太精明,上次我去收货只拿出一只,这次才把另一只拿出来。”汪涵一听,美滋滋的,这下还配上对了。
可隔了一星期,又出现了两只小绿碗!再去,又是两个小绿碗。汪涵郁闷啊,“哎呀,你这又是什么情况?”对方也特诚恳,“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是六个,六六大顺,这才是一套,不可能再有了。”直到现在,那六只小绿碗还齐刷刷地在汪涵家里摆了一排,没舍得扔。
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六只小绿碗,却为汪涵的收藏之路产生重大影响。
小绿碗让汪涵在鬼市出名了,凡是他出现的地方,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拿出假货、次品,被古董迷了心窍的汪涵却把这些赝品一一搬回家中。
后来,随着他识假能力的提高,那些所谓的民国坛子、罐子,都放家里做小垃圾桶了。
小绿碗成了汪涵的入门学费,从此,他开始一心一意地研究起收藏经,还成了湖南博物馆第一批二十几名高端会员之一,馆里组织活动,他们还有机会对文物真品分辨真伪。经过这些有效途径的锻炼,汪涵对古玩真伪的分辨能力越来越强。
太太拒收定情“扇”
那时候,正好湖南卫视《玫瑰之约》改版,汪涵搭档杨乐乐。
为追求杨乐乐,汪涵送了她一把湘妃扇,因为之前听说过小绿碗的桥段,杨乐乐死活没接这把扇子。后来,他听人说,情侣之间不能送扇子,那代表“散”,他这才恍然大悟,竟是他会错了意。
两人结婚后,杨乐乐还总拿这件事来取笑汪涵。而汪涵却总是一本正经地说,“那扇子是我当时最值钱的家当了,我把我最值钱的东西都给你了。”
抱得美人归,事业又稳定后,汪涵的收藏走上了“征途”。期间,他认识了画家李凤龙、收藏家谭国斌这些朋友,从此进了收藏正规军。
考究之下捡大漏
经人介绍认识了画家李凤龙后,汪涵对古印收藏的情趣也日益高涨。
他的古印收藏极为丰富,官印私印皆有,至少也有两三百方了,其中不乏极少见的精品。连李凤龙都如此评点:“汪涵的古印收藏在全国范围内来看,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了。”
在这众多的铜印当中,最让汪涵觉得骄傲的是一枚“龙门山”。
这方印是按私印买的,汪涵琢磨着,如果是私印,他的主人就是姓龙,叫门山,显然不太可能;如果是姓龙门,叫山,是否有可能呢?
他找来清代张澍写的《姓氏寻源》查阅,发现确实没有“龙门”这个姓氏的记载,这方印至少填补了空白,他顿觉一阵欣喜。但“追查”并没到此为止,如果确有“龙门”这个姓,那它又该来自哪里?在这份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又找来许多资料考证,最后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考出了根源。
原来“山”是汉景帝孙子的名字,因为给皇帝供献黄金的成色不足,即现在所说的偷工减料,被谪到龙门一带,去王为侯,“龙门山”便是由此而来。这方印,既可以说是刘山的私印,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官印。
人生每时每刻都在收藏
凡是看到汪涵的藏品,人们一定会哑然失笑——居然还有三十多年前用过的学生手册,以及初中作业本、日记本,还有很多小时候玩的烟标。
空一师傅来长沙探望汪涵时,带了满满一盒鹅卵石给汪涵看。这些石头是他小学上学时所捡,十多年一直带在身上,每当听到石头碰撞的声音,都能找回儿时的童趣。在汪涵看来,那些被玩儿得油亮的石头,就是空一师傅最珍贵的收藏。
秉持着这种理念,他对家族的记忆收藏更多。父母结婚当天买了一张杭州地图,成为汪涵最珍贵的藏品之一。他专门请父母在地图上签了名,准备等房子装修完全后,装一个镜框,与父母的结婚照摆在一起用心珍藏。
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藏品,他更珍惜的收藏方式不止于具象的藏品:工作时收藏嘉宾的话,收藏一个特别值得怀念的人,都是一种特殊的收藏方式。
收藏追求“独乐乐”
2011年7月,汪涵开了一家“培荣书屋”。多年来他从各地搜罗来的文化、历史、艺术书籍都有了安身之所,而且那些古铜印、小瓷碗、名画等藏品也都拥有了一方宝地。
自从开了这家书屋,汪涵也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了栖息之所。在朋友圈里,汪涵被称为“老古董”,他很少上网,不会打字,也不开微博,过的是老人家的生活,喜欢待着,喜欢看书,喜欢收点儿老物件。
每当在舞台上对着亿万观众滔滔不绝后,汪涵就迫不及待地到书屋去享受“独乐乐”的感觉。
他把收藏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放眼望之,满眼都是真货;
>第二阶段是掌握一点知识之后,满眼都是假货;
>第三个阶段是真伪莫辨;
>第四阶段是贪痴满怀,满眼都是诱惑;
>第五个阶段是心生欢喜,不言对错,我高兴就可以;
>第六个阶段是烟云转逝,看一下就够了;
>最后一个阶段叫万物皆空,一笑而过。
汪涵现在正处在第四阶段,“差不多一只脚已经踏到第五个了。”在收藏的世界里,如果有一个物件让你感动、珍惜,进而心生虔诚,体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它就是无价之宝。人生莫不如此,山珍海味或粗茶淡饭,品的是一种心境,只需快乐就好。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