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他的诗,三岁小孩都会背,他的书法竟也毫不逊色,连毛主席都爱不释手!

2017-10-26   651次浏览


酒痴  诗仙  豪气

这是后人为李白贴的三张标签。

但于李白而言,他一生拥有更多的则是:

远方   知己  侠义

旅途:李白是个资深驴友 

相比起杜甫一辈子的贫苦饥馑,

李白怕是活得太为潇洒、任性了。

24岁时,吟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只身出川,开启了漫游中国之路

南及洞庭湘江,东至吴、越,

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

李白到过黄鹤楼,写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看过庐山瀑布,留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也曾游三峡,上泰山,登峨眉,出边关。

于今人看来,李白的确是个令人敬的资深驴友

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千年前,

总共到了206个州县,登了80多座山

游览了60多条江河川溪20多个湖潭渊流

用27年徒步“丈量”了大半个中国。



但凡谈起李白的诗与文,

无论哪一代都会评其:磅礴洒脱

而李白的这一番大气魄大格局,

也正是源于他了了一生所行过的路看过的景。



有人将李白去过的地方

在地图上标注了出来


不得不感叹

李白“浪”起来,

真的就没别的诗人什么事了。

虽然出生在万里之外,

但什么都不能阻挡

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话说,李白去过那么多地方

看尽祖国大好河山

一定有一些风云际遇

或者有书法和画作留存于世

不然那么多诗句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呢

你别说,还真有!

《上阳台帖》

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

曾令历代大家赞不绝口,

更令毛主席为之倾倒,

日夜观摩、爱不释手。


缘 起


清 苏六朋《太白醉酒图》


李白自幼便饱读诗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尤喜道家思想。而李白写诗奔放奇特、气势磅礴、飘逸洒脱,这与他信奉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白25岁时他出离蜀地,在江陵结识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与李白一见如故,赞李白有“仙风道骨”。


司马承祯像


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他的个人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阳台宫


司马承祯还深受唐玄宗的器重。唐玄宗曾命其到王屋山建立道观,并题写匾额。司马承祯在阳台宫内作山水壁画,画高一十六尺,长九十五尺,画中仙鹤、云气、山形、涧壑一一毕呈。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李白欲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鉴 赏


《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恰是《李白墓碑》中称其“思高笔逸”的绝佳写照。


引首乾隆皇帝题“青莲逸翰”四字


帖前黄绫隔水上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题跋者有宋徽宗赵佶,元代的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代的乾隆皇帝等人。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上阳台帖》及题跋


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如此评价李白的书法:

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由此而知,李白的书法是很见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诗文所掩盖了。


宋徽宗题签

宋徽宗题跋


宋徽宗赵佶在题跋中写道:

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他提到的这件李白行书帖,今未存世。但赵佶自身书画造诣极深,竟如此推崇李白的行书,可见李白的书法水平确实不流凡俗。


张晏题跋


此外,从元代张晏的题跋中,也可略窥李白的书风:

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可见李白的书法与其人个性奔放豪迈相一致,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递 藏


《上阳台帖》局部


《上阳台帖》在宋代宣和年间,被收归于内府;后流入宋末权相贾似道手中;元代经张晏处,到明代曾藏于项元汴天籁阁中;至清代,为收藏大家安岐所得,后被收入清廷内府。


《上阳台帖》局部


1911年清帝逊位,溥仪兄弟将《上阳台帖》携出宫外。此帖在兵荒马乱之中流落到民间,辗转流入古董商人郭葆昌手中。1937年,为了保住国宝不流出外境,一代名士张伯驹先生以六万银元将之购得,终于让它有了个妥善安全的归宿。

目前《上阳台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件稀世国宝如何从张伯驹手中进入故宫收藏,还有一则佳话。


晚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


张伯驹先生十分崇敬毛主席。1956年,他通过统战部长徐冰将《上阳台帖》呈献给毛主席,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现将李白仅存于世的书法墨迹《上阳台帖》呈献毛主席,仅供观赏……”毛主席喜好书法,收到此帖后十分珍爱,反复欣赏把玩,简直是爱不释手。


《上阳台帖》在故宫展出


1958年,毛主席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于是这件《上阳台帖》就被转交至故宫博物院珍藏,至今还完好无损的被保藏着。


《上阳台帖》高清欣赏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