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元代玉器:自由奔放,别开生面

2021-12-04   3024次浏览

元 白玉镂雕蟠龙炉顶

底径3.7cmX5.3cm,高4.8cm


元代(公元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元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在开始时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很快得到恢复。

元代玉器是在继承宋、辽、金玉器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为其带来了勃勃生机。

元代 玉贯耳瓶


元代在大都(今北京)、杭州等地设有官办玉器作坊,有从事玉雕制作的能工巧匠数千人,专向皇室提供宫廷用玉。民间玉器作坊也有很大发展,一般以制作装饰性玉器及小件玉器为主。元代玉器用料以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还有和田黄玉、墨玉、青玉、独山玉以及水晶、玛瑙、琥珀等。


元代 玉镂雕戏狮人纹带板


元代玉器在加工工艺上有多层镂雕、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均与阴线刻相结合。多层镂雕技法在元代可谓发挥到了极致,除了在平面上雕出双层图案外,还能在玉料上多层雕琢,起花多可达五、六层,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元代玉器在工艺上较之宋、辽金时期,已渐趋粗犷,不拘小节,雕刻喜欢用深痕阴刻线,线条粗重,使纹饰起凸高,但线纹起止痕明显、线条不匀齐,常有失控的出锋痕迹,显得粗糙。元代也制作了一些仿古玉,在技法上不注重原汁原味,常以伪残和红色或黑色的提油来以假乱真。


元 玉荷鹭纹炉顶

高5cm,底径4.3cm-4.7cm


元代玉器从器型种类上看,有带板、带钩、带扣、动物形佩饰、花鸟形佩饰、人物形佩饰、螭龙纹佩饰、春水玉、秋山玉等装饰性玉器;还有玉海、瓶、壶、杯、洗、印、押、乐器、挂屏、帽顶、扇柄坠、帐坠、刀柄、梳背、花鸟、瑞兽、人物、佛像等诸多陈设性、观赏性、实用性玉器。总体上看是对唐、宋、辽金玉雕的继承和发展。


下面着重介绍几个创新器型:


1、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现藏北京北海团城中,气势雄浑,神态生动。此器于至元二年(1265)琢成,独山玉质地,玉色青白夹带黑斑点,高70厘米,口径135~182厘米,最大周围493厘米,膛深55厘米,重约3500公斤,可贮酒30余石,周身饰以浮雕的海龙、海马、海羊、 海猪、海犀、海蛙、海螺、海鱼、海鹿等13种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

渎山大玉海


2、玉元押:元代的统治阶级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他们很多不识汉字,不能执笔花押。于是,一种镌刻花写姓名或图符的印章开始流行起来,以供签署公文、告示和私印之用,后世称之为元押。元押一般没有边框,文字以汉文楷书和蒙文多见。玉质的元押官印,一品以上高官经皇帝特赐方可使用,故十分珍贵。


玉元押


3、玉帽顶:元代官民皆戴帽,王公贵族俱戴大帽,以玉质帽顶为荣,皇帝则佩戴白玉质的九龙帽顶。玉帽顶形似团状,底部有象鼻穿,上部为透空镂雕的山石、人物、花鸟、春水、秋山以及盘旋的龙纹式样等,也有光素无纹的。


元代  玉帽顶


元代玉器纹饰有人物、瑞兽、花鸟、山水等装饰题材,较唐、宋、辽、金时期更富于生活气息与民族特色,注重朴实、自然的风格。最值得一提的是镂雕穿花佩饰,花叶之间交错叠压,翻卷自然,主要的部位为穿梭于花间的游龙,造型流畅,和谐、自然,极具立体效果。


元 白玉镂雕双虎环佩

直径5.4cm,厚1.2cm


元代玉器文化的总体特征是,传统胜于创新,继承胜于发展,为其后明清两朝装饰玉器的发展作了准备,奠定了基础。


元代  玉镂雕龙穿花佩


元代,首都迁至大都入主中原后,由于受金文化和汉文化的双重影响,手工业已有了专门的行业,琢玉业得到较大发展。这一时期玉器的雕工有粗有细,粗琢的器物刀法浑厚、粗犷,颇具元人雄健豪迈的气魄。它包括浅浮雕、镂雕和圆雕,并均与阴线纹结合。带钩、带扣上加镂雕纹饰是元代新创造的造型和工艺方法,而深凸雕的细工碾磨技法是当时唯一的时代特征。


元代 玉虎纽押


其琢玉业的发展上看


一是接受汉族传统的爱玉风上:近取金宋、远法汉唐。


二是继承宋金传统琢法技艺:朝廷网罗掌握了大量的工匠,使之为官办手工业生产。


三是沿用宋金玉器传统题材:花卉纹的延续,螭虎纹的再兴,春水玉、秋山玉的进一步世俗化等,使仿古制玉日渐兴旺。如:虎纹是龙子之一,始见西汉,历代虽有雕琢,但运用得均不多,元代螭虎纹不仅应用得多,而且非常成功,并创造元代的风格;又如江春水玉逐渐演化为鹰击天鹅、芦雁荷藕图;将秋山玉逐渐衍变为福鹿图案。其影响一直波及明清。


元 玉镂雕双狮

长7.3cm,宽5.2cm,厚1.7cm

元 白玉镂雕双兔佩

高4.3cm,宽2.7cm,厚1cm


就其玉器艺术特点上看


一是玉器形体气势较大。如:元代玉带钩曲线较为平缓,但玉器增大,多成琵琶形。


二是雕琢技艺炉火纯青。


三是装饰技巧新颖别致:花卉纹、螭虎纹装饰应用得非常成功,倭角的处理非常得体。元代玉匠在方形玉器的处理上,变硬挺挺的直角,为流动的倭角,刚柔并济,同时在边框内外缘刻两条粗阴线,更使元代玉器的线角显得十分优美,玉器的搭配技巧十分熟练。


四是仿古玉在唱主角,元代最明显的仿古玉实物,要算玉瓶与玉尊,而仿摹的对象或是周代青铜尊,或是早期陶瓷贯耳瓶,为清玉器大量仿摹青铜器、陶瓷器开了先河。


五是新颖玉器展示风采,元代新款玉器除玉押、帽钮外,还有玉带环、玉带扣等。


元代玉龙首带勾环


(一)元代玉器的种类

装饰品有带钩、带扣、飞天、鱼形佩、羊形佩、熊虎纹饰、螭纹饰、花朵形饰、等、项链、双童坠、春水玉、秋山玉等;礼仪器有玉带板、玉册;观赏螭设器有玉海、鱼、瓶、壶、杯、洗、炉顶(器钮)、雁、兽等。


(二)元代玉器的造型

装饰品多以动物型与花卉型为主题。圆雕为主,片形为次。其他器多属圆雕,有圆形、椭圆形及随形。纹饰造型有龙纹、虎纹、鹿纹、螭纹、凤纹、鱼纹、花朵纹、凌霄花纹、鸟纹、人物纹、雁纹、天鹅海东青纹等。


元 青玉莲托蹲龙

高13cm,底径6.4cm


(三)元代玉器的工艺

材质以青玉、白玉为主,还有独山玉、水晶、玛瑙。雕刻方法包括浅浮雕、浅雕和圆雕,并均与阴线纹结合。带钩、带扣上加接雕纹饰,是新创的造型与工艺方法。按雕器物的造型与技法,和宋、辽、金玉器一脉相承。按雕玉带板带作双层镂空形式。圆雕器物以渎山大玉海为代表,工艺精湛。

元代玉器在宋辽金三朝琢玉工艺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不论宫廷还是民间;以“碾玉”行为手玉业的重要部门,反映了蒙古族统治集团,秉承汉族文化系统,崇玉观念及用玉制度依旧。元朝文化的总体特征是,传统胜于创新;继承胜于发展。玉器即表现了这种风貌。渎山大玉海的独特创意及成就代表当时琢玉的最高水平。

玉器风格,造型简概朴略,刀法粗扩劲逸。这些特点,为明代玉器中的粗壮放达型艺术格调作了准备。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