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从北魏到盛唐,从秀骨清像到饱满雄健,佛造像500年,不可超越的经典

2017-10-22   2225次浏览

北魏菩萨头像

从民间收藏到国内外大拍,近两年高古佛造像收藏绝对是个热点,数年前无人问津的造像残片,如今少则千元,稍精之品则以数万元计,品相完整的整尊造像,更以百万千万计。从佛教造像的起源犍陀罗,到北朝,再到盛唐,从北魏的秀骨清像到大唐的饱满雄健,这时期造像本应有的艺术高度和艺术价值,为大家所认识。

前日在一专业收藏群听和海龙先生关于曲阳石刻造像的讲座,他从事传统石刻20余年,从制作明清造像开始,一路上溯,到大唐,再到北朝,和师自言,一路追溯到北朝,这时期造像的神韵和气度真正令人叹服。

北朝造像的那种神性的精神之美,我们今人是模仿不来的,中国石刻造像,尤其是佛教造像,盛唐以上显庄严,宋元之间显肃穆,明清之际多世俗;从北朝的神性之美,到隋唐五代的人性化,再到明清的完全世俗化,基本是这样的一个脉络,瓷器、绘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史,也基本是这样的一个脉络,如果说一代不如一代,言重了,毕竟宋元之后丘陵之上也有那么几座高峰,但整体以降。

今辑美国大都会馆藏中国高古佛造像精品,与君共赏。


北魏造像


▲ 

不多见的北魏时期立佛铜镀金造像,

站姿、服饰完全的外来之仪,

犍陀罗之风甚浓。

此件北魏思惟菩萨像,典型的秀骨清像,神态极为生动,眉宇和嘴角显含蓄之微笑,姿态优雅,风度潇洒,整个形体双肩瘦削,身材修长,清俊秀美。

此二尊交脚菩萨像均出自大同云冈石窟,为北魏的典型风格,形体俊修而不瘦弱,神情安详,神完气足,完全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神性之美。

云冈石窟为北魏拓拔王朝皇家窟寺,云冈石窟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昙曜五窟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集大成之地。

此尊菩萨头像也应出自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此尊造像身材修长,削肩、似不符真人比例,但又清俊秀美。与洛阳永宁寺出土造像实物有异曲同工之处,削肩清瘦的体形在当时绝对的流行身材。

此尊造像碑,佛祖面容清瘦,慈蔼可亲,显露出平等的、理想的、对世间充满爱的微笑。

相信制作者对这位救世主充满着无限的信仰,发自内心的将他刻划成理想美的化身,因为人们相信他很快就会降生世间,救济乃至教化一切众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此造像碑为北魏时期所造,纽约纽约亚洲艺术周参展作品,为英国私人收藏,佛祖着棉衣坐于马蹄足四平榻上,榻前似有阴刻火炉,此种形式极为罕见,对此有研究的藏友可留言交流。

此佛像身着大衣,衣纹清晰细腻,结跏跌坐于四足高台之上,佛像脸型轮廓清晰,神态安祥。双手放于腹部,作禅定印。佛像背后为大火焰纹背光,背光中部浮雕五尊小佛,外圈饰玄纹,边圈图案做火焰纹,纹饰刻画极其细腻,犹如发丝,异常精细。下为四足方台座,足部刻铭文:「太和四年……」

北魏堪称中国佛教美术史上金铜造像的颠峰期,其中二十公分以上的单尊大型金铜佛像传世甚稀,其中具有确切纪年铭者皆集中于太和初年(太和元年至太和八年即公元 477 ~ 484 年) 。中国所藏此式造像最为著名者,当为北京首都博物馆所藏1977 年出土于延庆宗家营那尊金铜坐佛。若以保存之完好、体量之巨大、造型之古雅、光背之华美、鎏金之厚重、工艺之精湛而论,当首推新田氏旧藏太和元年阳氏造像,据考证可能受到了与云冈 20 窟露天大佛的形式的影响。


北齐造像


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

此造像立于双层四足方形座上,作施无谓与愿印,双目细小,嘴角抿笑,神形温和慈祥,后饰舟形背光,上刻火焰纹,头光双玄纹一圈,内饰莲瓣纹,火焰纹光背细瘦,刀刻纹饰线条遒劲有力。

整体形式高挑清秀,铸造精湛。台座四足錾刻发愿文:「天统元年十二月十日佛弟子女道……」天统(565年四月~569年十二月)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年号,历时4年余。由于此类佛造像,在隋朝以前经历了历史上数次毁佛灭法运动,致使高古佛像十分少见或品相残缺。此像完整无缺,鎏金厚重灿烂,纪年明确。


南朝造像


此尊造像四方台座,上铸有二十字铭文:“天监十二年正月乙卯日沙门孙萧明开愿像一区”(天监十二年,为公元513年),详细的记录了此尊造像为梁王萧明捐造的实物例证。由于南朝流传下来的有纪年款的佛造像极为罕见,此像为已知梁王萧明存世的唯一尊南朝高古佛造像,填补了此段历史的空白。


唐代造像


初唐佛像一般仍多保留着隋代造像遗风,造型多呈体态丰肥,饱满壮硕,佛像的头部略显偏大,身体稍短。面相丰满而偏方,给人以较突出的印象。此期的造像比例舒展匀称,结构合理,摆脱了隋代时期体态僵板的感觉,动态较为自由活泼。佛发髻也从北朝末期到隋朝的较为平缓低矮的样式发展到较为高耸。

盛唐佛像可以说是佛造像的黄金时代,此期的造像比例舒展匀称,结构合理,已完全摆脱了隋和初唐时佛头部偏大,体态略僵板的感觉,动态极为自由活波。佛头与身体比例合理,面部封面,方圆适度,佛发为水波纹式或螺发。除通肩式和袒右肩大衣以及褒衣博带式大衣外,又流行方领下垂式大衣,内着僧袛支和裙,体态饱满丰肥。喜用束腰式台座,上搭覆布,布纹转折曲复生动。菩萨多束高髻,发型优美,重心向一侧扭曲,体态极为生动妩媚。披帛也极富动感,婉转活波。

初唐   铜鎏金—佛说法座像

唐代   铜鎏金六棱座观音立像

 唐代  释加牟尼佛造像

来源:  一画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