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0 1207次浏览
雕释迦摩尼像(正面)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木雕造像作为造像中的一类,因宗教而生,随着宗教、人们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为信仰的具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金木雕释迦摩尼像(背面)
有道是木石皆有佛性,无论是从顽石中雕凿,还是从愚木中镂刻,一尊尊美丽神圣的佛像显露世间,你若遇见,便是有缘。
五代~辽彩绘木雕佛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因古代交通不便,相互之间交流较少,各个地区的木雕造像独具特色,形成各自流派。以闽工、江浙工、京工、山西工、川湘工最有代表性。
闽工:姿态多样,南方造像代表
明晚清初持佛珠观音(闽工)
即福建造像,堪称是南方造像之代表。无论艺术的造诣高度还是漆质用料的精美度都是南方造像来说极好的。
明代木胎天王护法
据说古时,福建当地有很多人在京做官,当地又对佛比较虔诚膜拜,因此能够请到很多宫廷雕刻师在当地雕刻佛像,于是南派和北派就在此地切磋交汇,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有的闽工特色。闽工造像拥有南方的精细又不失北方的神韵,艺术造诣到了鼎盛水平。种类多样,题材甚广,每尊的表现方式都有独到之处,甚少雷同,即便是在某些程序化的造像中也不乏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其中观音造型的创作最多,所以呈现出来的造型很有艺术美感,少了拘谨。
清早木胎达摩(左)明代木胎紫阳真人(右)
总的来说闽工造像线条刻画层峦叠嶂而不显繁琐,人物写实具体而不失高雅,且注重人物比例结构的合理性,擅于用生动的姿态来表现人物优雅的境界。
明 赵公明
明晚清初 达摩
江浙工:多喜金漆,站相多见
明晚清初 檀香木吕洞宾(江浙工)
江浙工佛像开脸一般比较甜美、脸庞比较丰腴,五官的年纪给人感觉都比较年轻,开脸稍欠缺多样性,很喜欢用衣覆的线条层次感来显示工艺的精湛出彩,华丽非常,皮壳打磨较好,漆质用料上乘,多喜欢上金漆,站相比较多见,也许是因为站姿为这种表现手法可以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
明 弥勒佛
江浙工佛像工艺历来有名,也因明清以来经济富饶,推崇佛教,不乏精品。宫廷的汉传造像雕刻师多来自江浙,所以京工的汉传佛像带有浙工造像的几分味道,这些从造像的工艺风格可以看出一斑。
明 韦驮天王
京工:宫廷风格,汉藏结合
明晚清初木胎释迦牟尼佛(京工)
京工造像代表宫廷王室的风格,多带有汉藏结合的元素味道。元代开始宫廷就有邀请尼泊尔工匠来制作佛像,洪武时期有短暂的中断,永宣大力盛行,直到清代。
明代木胎童子像(左)明永宣木胎释迦说法佛(右)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因此几个朝代的交汇融合使宫廷造像吸取了尼泊尔身段的优美,北方造像的大气和南方造像衣覆线条层次感的优点,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造像风格。
清康熙 脱胎夹紵宫廷 菩萨
山西工:木雕造像鼻祖,北方造像代表
宋代木胎罗汉尊者(山西工)
山西工造像是造像的鼻祖,也是北方造像的代表地区。如国家博物馆和欧美的顶尖博物馆镇馆造像宋代水月观音就是产自山西。当时很多皇家寺庙建于此,佛教盛行,而宋代推崇用木质雕刻佛像,所以木造像得到了大力发展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元阿难罗汉(左)文殊菩萨(右)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山西造像年份较好,常见为明代,元或以前的造像存世不多,整体造型不多变,有章可循。造像开脸大气,表情庄严肃穆,线条简约朴素,刀法有力。注重以简练的线条来表现,留给鉴赏者以更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由于地区气候原因,包浆较显古朴,干净利落,彩绘保存完好者甚少。
明 广目天王
川湘工:题材多样、种类丰富
明代佛龛型观音(川工)
川湘工指四川和湖南造像,是木造像的两大地区。两个地区造像同时融合北方和南方的风格,题材多样,种类丰富,产量较高,工艺水平比起其他派系稍显参差不齐,也因地处内陆,较少与其他地区融合,自成一派系。
明代水月观音(湘工)
选材比较贴近生活,当地民间百姓多有供奉,很富有民俗趣味。常见不同时期的包浆同时存在,但脱落程度不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斑驳感,当中也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清 武财神
宋彩绘木雕观音坐像
辽~金彩绘木雕南海观音像
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
清康熙宫廷木雕髹金漆准提观音
元木雕罗汉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明木漆金阿难尊者
北宋庆历八年木雕罗汉像
广东省博物馆藏
古代的木雕佛造像由于寄托和承载了当时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理想,代表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望,从而也成为了人们的长期供养对象。流传到今天,也给我们今天带来了古人无限的向往。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