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频道

就是他,差点烧了《富春山居图》殉葬!

2017-10-19   1229次浏览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为义子,遂改姓名。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他曾著述《写山水诀》、《论画山水》,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诸多画作传世。

黄公望(1269~1354年)

元至正七年(1347年),78岁的黄公望开始创作纸本水墨画《富春山居图》,历时4年画成,画高一尺余,长约二丈。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全图用墨淡雅,山水布局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被誉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富春山居图》几易藏主

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题款送给无用禅师,4年后,黄公望去世。《富春山居图》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明朝成化年间,这幅名作传到了著名画家、吴门画派"开山鼻祖"沈周手里。

沈周也是文徵明和唐寅的老师。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当时,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书画珍品拿去请好友、名人题跋是一种时尚,题跋的越多、越长,书画作品的文化积淀就越深。沈周也把这幅画交给一位朋友去题跋,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竟见利忘义,把画偷偷卖掉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他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却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念念不忘这幅让他魂牵梦萦的画作,他愣是凭着记忆画出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他的仿作与原作在构图等方面都惊人的相似。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纸本设色, 高36.8厘米,宽8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后,《富春山居图》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江西宜兴官宦子弟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一说为董其昌晚年将《富春山居图》卖给了收藏家吴之矩。吴之矩传给其子吴洪裕。)


《富春山居图》的功臣?罪人?

吴洪裕将《富春山居图》视若珍宝,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从保存爱护传世名画这点来说,吴洪裕是《富春山居图》的大功臣。

然而,吴洪裕最终以《富春山居图》的罪人面目被人们牢牢记住,他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吴洪裕临终之际,出于贪婪和独占的阴暗心理,他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

清顺治七年(1650), 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这是要焚画殉葬呀!要被烧掉的画就是国宝文物《富春山居图》。 因为太珍爱此卷了,所以嘱家人准备把它付之一炬"焚以为殉"用来殉葬。"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 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 


《富春山居图》浴火重生

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

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富春山居图 · 无用师卷》(局部)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 · 无用师卷》。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 · 无用师卷》和《富春山居图 · 剩山图》长短两部分。

《富春山居图 · 无用师卷》(局部)

清顺治9年(1652年),大段的《无用师卷》为丹阳张伯骏所得;名为《剩山图》的小段一尺五六寸许为徽州收藏家吴其贞取得。大段(本卷)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又转到泰兴季寓庸家,继为高士奇所得。其后,本卷辗转又经历王鸿绪、安岐收藏。


分隔360余年,两卷合璧

乾隆十一年(1746年),经大学士傅恒的介绍,以两千金将《富春山居图》购入清内府。被征入宫后,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未料想第二年,也就是1746 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最后证明,前面那幅为赝品,是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子明卷》。《无用师卷》(本卷)1948年底运到台湾后一直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过往拍卖纪录 雍正粉青釉浅盘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至于小段的《剩山图》,吴其贞在康熙八年(1669年)倾售与扬州通判廷宾,同光年间(1862至1908年)藏于陈氏,1938年,为吴湖帆所收归。吴湖帆对之十分珍重,收藏木盒上还刻有"墨皇"二字。解放后,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与吴湖帆商洽,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被浙江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一代名画从此分藏海峡两岸。分隔360余年,两幅画卷合璧的期盼一直存续。2010年时,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曾借画喻人,引用到了这段往事:"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终于,2011年6月1日上午10时,"一望六百年",世事沧桑,"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展出。分隔360年之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终于重相逢。据悉,展览的《剩山图》中清晰可见的黑色斑点仍清楚昭示着吴洪裕的那次殉画之举。

《富春山居图》局部大图

来源:  网络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联拍在线”或微信号“51bidlive”